CT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2016-06-22 00:40王桂忠曾芳王经龙段捷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部白质

王桂忠 曾芳 王经龙 段捷

CT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王桂忠 曾芳 王经龙 段捷

目的 对比分析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行高压氧治疗前、后脑部C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94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疗法,而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高压氧及常规性辅助治疗,并分别于第1、第2和第3个疗程后行脑部CT检查,对比分析患儿的CT转归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对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其中轻度患儿有23例,中度患儿有45例,重度合并患有脑出血的患儿有26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CT复查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CT复查结果均明显改善,CT总转归率为76.60%(72/94)。结论 高压氧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CT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部动态变化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舱指导价值。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压氧;CT检查

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在围产期窒息引发起脑供血不足及能量代谢异常而导致的一类全脑性受损,该病在足月产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可引起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伤残[1-2],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且幸存的儿童多伴有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及痉挛等神经系统类后遗症。有临床资料表明,国内活产婴儿的窒息率达12.7%,且窒息的患儿中,发生程度不一的伤残率达15.6%,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类后遗症和病死率高达30%以上,引起了社会及医学上的高度重视[3-4]。近年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方法成为了新生儿HIE的主要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法对患儿的惊厥较易控制,其意识障碍恢复较快,临床疗效比较显著。CT检测技术对脑室、脑灰质、脑白质、脑沟及脑池等方面的检查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本研究通过对

HIE新生儿行HBO治疗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脑部病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并探讨CT对其治疗前、后脑部CT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

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4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6例;胎龄233~318d,平均(275.4±15.57)d;体质量1835~3488g,平均(2933.28±157.23)g。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CT报告,所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胎龄

241~318d,平均(280.4±12.48)d;体质量1818~3479g,平均(2922.37±149.31)g。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胎龄

233~309d,平均(261.4±18.34)d;体质量1839~3488g,平均(2973.16±149.87)g。2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行性。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均依据第四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对HIE修订的标准[6]进行,其中轻度为:过度兴奋,24h之内最明显,且持续2~3d即可基本消失,其

CT诊断结果为患儿两侧额叶及顶叶均散在分布,不超过两脑叶边界,成像清晰低密度影,以额叶最为常见而无占位现象,脑沟、脑池及脑室均基本正常。中度为:迟钝、嗜睡、哭声较弱,原始反射与肌张力均减弱,部分患儿出现颅内高压或惊厥,CT结果为患儿两侧额叶及顶叶均散在,成像为低密度影,且超过了两脑叶脑白质,不累及大脑半球,其灰质与白质的界限较模糊,脑沟和脑池受压,且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为:不哭、昏迷、不会吸乳、原始反射与肌张力均消失,颅内压增高、惊厥频繁、心肌及脑干出现缺血症状,CT检查结果为患儿两侧的大脑半球成像为广泛性低密度影,其灰质与白质的界限消失,且脑室受压,并伴有颅内出血,其广泛性低密度影的CT值低于18Hu。

1.3 方法 患儿均采用常规性治疗,包括予吸氧、镇静、降低颅内压、缓解痉挛、减轻脑水肿,并联合使用能量合剂及激活脑细胞的药物等治疗方法,必要时需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并给予营养及抗炎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需使用婴儿高压氧舱(型号为:YLC0.5/IA,由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701研究所生产提供,使用参数如下:匀速升压时间为15min,中间洗舱时间为5min,舱内的氧浓度达85%以上并可维持,稳压时间为20~30min。新生儿于0.05Mpa的环境内给予等速减压,时间为15min,1次/d,其中12为1个疗程。其中轻度患儿需治疗1~2个疗程,中度和重度患儿则根据具体临床表现给予3个以上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之间需隔15d。对于兴奋或惊厥的患儿需给予适度的镇静及止惊处理,待其呼吸及脉搏基本稳定后方可入舱治疗。

CT检查时均采用双层螺旋CT(型号为:HispeedFx/i,由美国GE公司生产提供)。扫描参数如下:基线为OM,管电流为150mAs、管电压为100kV、扫描层厚为10mm、间隔为10mm。所有新生儿均于治疗前、后给予CT检查,其中轻度患儿复查1~2次,中度患儿复查2~3次,重度患儿复查3次)[7]。

1.4 疗效评价标准 将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分为3个级别[8],治愈为患儿的精神反应和意识状态均正常,惊厥消失,呼吸平稳,肌张力恢复,原始反 射出现;有效为患儿的精神反应和意识状态均优所改善,惊厥基本消失,呼吸较平稳,肌张力基本恢复,原始反射出现,无明显的并发症和脑干症状;无效为患儿的精神反应和意识状态均未正常,惊厥未消失,呼吸不平稳,肌张力未恢复,原始反射未出现,甚至发生死亡。

CT阴性的诊断标准为:脑灰质和脑白质的交界较清楚,脑沟、脑池和脑室均未受压,中线结构居中[9]。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前脑部CT表现对比 所有新生儿均于治疗前进行了CT检查,其中轻度患儿有23例,占24.47%,该组患儿的CT表现是其双侧额叶的脑白质散在分布且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其中线结构居中,脑沟、脑池及脑室均正常。见图1(A)。中度患儿有45例,占47.87%,该组患儿的CT表现是其两侧顶叶及额叶均散在低密度影,且超过两脑叶的脑白质,不累及其大脑半球,其白质与灰质的界限模糊,脑沟与脑池均受压,其中8例患儿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出血。见图1(B)。重度患儿有26例,占27.66%(26/94),该组患儿的CT表现是其双侧大脑半球均广泛低密度影,其白质与灰质的界限消失,而脑室受压,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其脑白质低密度影的CT值低于18Hu。见图1(C)。

图1 患儿治疗前脑部CT表现对比分析

2.2 2组患儿治疗后脑部CT的动态变化对比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有18例转阴,其双侧额叶脑白质散在分布、且边界清楚,低密度影均消失,脑沟、脑池和脑室均未受压,中线结构居中。见图2(A)。治疗2个疗程后,24例患儿转阴性;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全部转阴。对照组患儿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47例的颅内出血均有吸收,治疗2个疗程后,41例的颅内出血仍有吸收,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25例患儿的两侧大脑半球均广泛低密度影消失,其脑沟、脑池和脑室均未受压,中线结构居中,22例患儿留下了软化灶,且伴有程度不一的脑室扩大。见图2(B)、表1。

图2 2组患儿治疗后脑部CT的动态变化对比

表1 2组患儿治疗后脑部CT的动态变化对比(n)

2.3 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和CT转归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2组患儿的CT总转归率为76.60%(72/94),其中观察组患儿的CT转归率为100.00%,而对照组患儿为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和CT转归率比较[n(%)]

3 讨论

脑缺血缺氧的损伤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类,有研究表明,继发性损伤可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多并发症,所以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挽救新生患儿的生命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降低患儿致残率的主要措施[9-10]。高压氧舱具有密闭、耐压的特点,通过使舱内充入高压氧气可使舱内形成高压环境,新生儿可在舱内进行吸氧治疗,当缺氧机体得到有效而充足的氧气时,其组织氧储量大大增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提高了脑细胞的氧含量与氧储量,降低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变性坏死的几率,激发了脑组织的代谢,还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快速修复[11]。

近年来,HBO的使用联合常规性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新生儿HIE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了HIE患儿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中,94例新生儿HIE患儿,35例患儿痊愈,CT的总转归率为76.60%(72/94),并且观察组患儿的HIE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CT技术观察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于采用HBO治疗HIE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通常情况下,患儿病情稳定24h后,采用HBO治疗既可防止过早入仓引发窒息及呼吸暂停等情况,还改善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轻度和中度患儿一般仅需要2~3个疗程即可痊愈,重度患儿则需要3个以上疗程采可显效。目前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及结果快速等优点,已成为HIE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主要手段,它不仅清楚显示了病变数量、部位、密度、边缘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还可对病变的区域CT值及大小进行测定及量化[12]。

综上所述,HBO联合常规性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新生儿HIE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CT可显示新生儿的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娟,惠晓荣.23例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19-220.

[2] Liu XH,Yan H,Xu M,et al.Hyperbaric oxygenation reduces longterm brain injury and ameliorates behavioral function by suppression of apoptosis in a rat model of neonatal hypoxia ischemia[J].Neurochem Int,2013,62(7):922-930.

[3] 朱小燕,金爱平,陈雨,等.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97-4098.

[4] 徐敏.早期高压氧和婴儿抚触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0):100-102.

[5] Dehaes M,Aggarwal A,Lin PY,et al.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i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during and afte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4,34(1):87-94.

[6] 梁红英,赵兴康.CT和MRI在高压氧治疗重度HIE疗效判断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7,47(26):132-133.

[7] 刘廷亮.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200-201.

[8] Ledingham IM,McBride TI,Jennett WB,et al.Fatal brain damage associated with cardiomyopathy of pregnancy,with notes on Caesarean section in a hyperbaric chamber[J].Br Med J,1968,4(5626):285-287.

[9] 贺新萍,李艳霞,郑江,等.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72.

[10] 雷芝芳.苯巴比妥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52-1153.

[11] 雷芳兰.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86.

[12] 张海波,付传明,赵云,等.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1(3):493-4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58

江西 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王桂忠 王经龙 段捷) 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曾芳)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部白质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