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护理

2016-06-22 00:40王岩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王岩

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护理

王岩

目的 探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本研究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法,对照组则行普通灌肠方式,2组均每天观察1次,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操作所需时间、药物作用时间及灌肠后经肛门初次排便时间,统计2组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为(59.5±11.5)min,长于对照组的(16.8±2.9)min(P<0.05),药物作用时间为(158.9±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8.9±5.6)min(P<0.05),初次排便时间为(265.3±55.9)min,长于对照组的(132.3±41.2)min(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腹痛腹泻(6例)、里急后重(3例)及粘液样便(5例),对照组存在腹痛腹泻(25例)、里急后重(15例)及粘液样便(25例),观察组存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样便等临床症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更为完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以反复溃疡和糜烂为主,病程长者可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甚至全部结肠[1]。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将其归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全身免疫及炎症反应有关[2]。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样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可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祖国医学则将其归为“肠澼”、“泄泻”之范畴,治疗上中医中药的保留灌肠之临床价值已被证实,通过保留灌肠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作用时间[3]。但常规的保留灌肠因无法维持药物治疗时相对恒定的温度并控制药物灌注速度,往往导致灌肠液于肠道内保留时间较短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下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确诊,且均有腹痛腹泻、黏液样便及里急后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3.6±2.1)岁,病程1~15年,平均(5.6±1.1)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33.5±2.0)岁,病程1~16年,平均(5.5±1.1)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普通灌肠方式。使用注射器直接将药物注射入患者肛门内,之后将肛门使用肛塞堵住,确保作用时间超过20min。

1.2.2 观察组 使用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法。(1)灌肠前护理。进行灌肠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的方法、步骤以及治疗注意事项,行情志护理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确保患者心情愉快,对拟实施的治疗积极面对,如考虑灌肠在第2天晨起8时左右开始,则建议前1天以及治疗前日的晚8点,需要严格禁食,同时确保大便的通畅。(2)灌肠进行中护理。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本院《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确保完善及有效地治疗前准备后,嘱患者排空大便操作时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将臀部适当垫高约10~15cm。首先可将配置好的灌肠液抽吸入60mL一次性大号注射器内,并将其与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和固定,将吸痰管前段30cm使用医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门内,深度约20~30cm,采用推注与停顿交替的手动脉冲给药方法将注射器内药物退注入肛门内,推注速度为1mL/10s,尽量控制操作时间超过5min,推注完毕后退出吸痰管及注射器,并嘱患者继续将臀部与双下肢抬高15°,保持卧位休息,2h内减少移动。(3)脉冲推注式灌肠结束后护理。行脉冲推注式灌肠结束以后需嘱患者适当运动,尤其是在床上行左右翻身运动,以更好的促使药液与肠壁的均匀混合,灌肠后2h内虽有明显便意,但建议尽量避免排大便,以确保药物作用时间。2组均每天观察1次,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操作所需时间、药物作用时间及灌肠后经肛门初次排便时间,统计2组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操作时间、药物作用时间及初次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操作时间为(59.5±11.5)min,长于对照组的(16.8±2.9)min(P<0.05),药物作用时间为(158.9±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8.9±5.6)min,(P<0.05),初次排便时间为(265.3±55.9)min,长于对照组的(132.3±41.2)min(P<0.05)。见表1。

表1 2组操作时间、药物作用时间及初次排便时间比较(x±s,min)

2.2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腹痛腹泻(6例)、里急后重(3例)及粘液样便(5例),对照组存在腹痛腹泻(25例)、里急后重(15例)及粘液样便(25例),观察组存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样便等临床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例[n(%)]

3 讨论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方法,其能促使药物与病变症状直接相互接触[4],增大药物作用面积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利用药物的局部作用效果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病变部位新陈代谢以达到治疗目的[5]。但以往使用的保留灌肠,其通过一次性的50mL注射器直接将药液灌注入患者体内,其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药液通过肛门进入患者体内,导致肠腔内压力不均匀升高,引起肠壁的压力感受器激动[6],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便意,多数患者于灌肠后15min内需要排便以缓解临床不适,从而导致药液与肠腔的接触时间短,影响治疗效果[7]。

本研究观察组进行的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缓慢将药液注入患者体内,压力均匀,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治疗后初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从而药物作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脉冲推注式给药后通过缓慢匀速给药,维持了相对恒定的药液温度与注药速度,减少了因温度波动和注药后肠道内压力的变化而造成的对肠壁的刺激,减少了肠道兴奋导致的排便反射[8]。针对临床表现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样便等临床症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能更好的确保药物与肠道作用时间,延长药物作用效果,提高临床疗效[9],故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通过本研究可以认为,脉冲推注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更为完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1] 曾松,吴远.黄芩汤加减合结肠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39-40.

[2] 杨飞亚,江华,周梁云,等.改良法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1):89-91.

[3] 左帅,汪欣,刘玉村,等.炎性肠病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8):872-876.

[4] 王岚,朱燕,邹静,等.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601-1602.

[5] 高美丽,陈吉.经结肠途径治疗仪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2):112-113.

[6] 王岚,许燕玲,胡三莲.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01-1503.

[7] 李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78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7):696-670.

[8] 伍先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78-79.

[9] 温红珠,郝微微,李佳,等.经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0(12):103-1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71

辽宁 110041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王岩)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