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以《自由探戈》为例

2016-06-23 07:06金英子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手风琴

金英子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以《自由探戈》为例

金英子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如今,中国的手风琴发展已走入困局,而皮亚佐拉现象,尤其是他的新探戈音乐《自由探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和了解皮亚佐拉的音乐和演奏对中国的手风琴发展是必要并且有益的。

【关键词】皮亚佐拉;自由探戈;手风琴

在手风琴领域中也许最被人们所熟知的手风琴演奏家就是阿根廷作曲家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AstorPantaleónPPiiaazz--zolla,1921-1992年),他凭借一首《自由探戈》而享誉世界。他的大胆革新,使古老的阿根廷探戈焕发出新的光彩,并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他则被誉为“阿根廷探戈之父”。而作为一名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他对世界手风琴音乐的影响则更是巨大的,他的创作不仅使阿根廷的探戈站上了世界舞台,更让我们看到了手风琴演奏风格的多样性。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和了解皮亚佐拉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对中国手风琴的发展一定是有助益的。

一、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特征

融合性是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最突出特征。皮亚佐拉以传统的阿根廷探戈为根基,融合了爵士乐的即兴风格、古典音乐的严谨曲风以及现代的和声语汇与配器等,极大的扩展了阿根廷探戈的表现幅度,使其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大大提升了阿根廷探戈的艺术性,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皮亚佐拉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有着相似之处,既用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技法融合某些外来元素表现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当然皮亚佐拉的融合性较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则更强,更具现代性。应该说打破传统、融合新鲜元素是音乐创新的必要手段,皮亚佐拉大胆吸收了爵士乐的即兴风格与332的节奏音型,使其与阿根廷探戈的传统音乐相融合,将阿根廷热烈奔放的民族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结构上,皮亚佐拉则将阿根廷的探戈装在了古典音乐严谨的曲式结构中,抹去了传统探戈音乐作为舞蹈音乐的伴奏模式,赋予阿根廷探戈更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纯器乐形式的音乐作品。

另外,在和声上,皮亚佐拉大量采用了现代的和声语汇,突出了阿根廷探戈的时代性和都市性,有利于新探戈音乐风格基调的体现;在配器上,他打破传统,大胆创新。皮亚佐拉认为,班多钮的右手音色类似于小提琴,而左手部分则比较低沉,因此,在乐器选择上,他采用弦乐、钢琴与手风琴(班多钮)搭配。小提琴、手风琴(班多钮)的音色用来表现旋律声部相得益彰,贝斯与钢琴(有时是手风琴)则更能突出新探戈音乐的动力性节奏。这样的组合极大的扩展了新探戈音乐的感染力,也赋予了新探戈音乐更强的时代特性,形成具有皮亚佐拉风格的新探戈音乐。

二、新探戈音乐《自由探戈》手风琴演奏分析

《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众多作品中最早被大众熟知的,也是流传度最广的一首作品,从作品问世至今,出现许多演奏版本,有小型室内乐演奏、手风琴独奏、二重奏、钢琴独奏、二重奏等,但最原始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奏还是需要由手风琴来演绎。

(一)突出表现手风琴乐器本身的演奏特点。无论什么作品我们在演绎时首先应做到最大化发挥乐器本身的演奏特点,突出乐器的个性才能不被遗忘。手风琴作为键盘乐器虽与钢琴同属一个家族,却有很大不同,这里我们不谈指型、触键等具体的演奏技巧,仅就长音的不同做一比较。从声音的持续表现力上,手风琴更接近人声和弦乐。我们知道,钢琴的声音表现是在触键的一瞬间完成,对触键后声音的持续表现除了踏板的延续外已无能为力。而手风琴由于是靠推拉风箱震动簧片发声,因此,除了在触键一瞬间的力度表现外,在声音的持续上仍然可以做更细腻的处理,如弦乐与人声般,在发声后做更多情绪表现上的收和放,这样的声音更具穿透力,也最能打动人。如在《自由探戈》的抒情旋律中如何能让这段优美而略带忧伤的如歌旋律打动人?在演奏时,控制好风箱并最大化突出手风琴风箱的这一特点就是关键。如谱例中的E音与B音,在演奏时应将该音的音头弹出并迅速转弱然后慢慢放开后再收,并保持气息连贯,这样的声音更接近人声,细腻而有韵味,最能表现如歌的旋律。如果,没有这样细腻的变化,长音直白的出现,则会显得单一而苍白,无法真正触动人心。

(二)节奏重音的表现。皮亚佐拉《自由探戈》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节奏的变化。众所周知,传统作品中节奏重音通常落在每小节的第一拍或奇数拍位置,而皮亚佐拉的创作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节拍的强弱位置,变弱为强,大胆将爵士等流行音乐中经常出现的3-3-2节奏型运用到他的新探戈音乐中,把稳定的4/4拍转换为3-3-2节奏型,掩盖了规律的四四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规律,并与其它声部的传统节奏相互穿插,形成独特的复合节奏,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冲击。

在演奏中如何把握好这种节奏中的重音,突出3-3-2的节奏是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在皮亚佐拉留下的视听资料中,我们发现顿音演奏是皮亚佐拉突出这一节奏型的演奏方式。他利用风箱与左右手的控制,运用短风箱把重音演奏的坚定而富有弹性。而要演奏出这样铿锵有力的节奏,在风箱运用上需要极其考究的技巧。在演奏节奏重音时,我们必须做到几乎是完全靠风箱的停止来结束重音,瞬间强调节奏重音的音头并迅速控制并停止风箱,使重音结束的自然而又弹性,这一“放”一“收”正是重音表现的最大技术特点。这样的演奏使声音听上去更富有弹性与跳跃感,避免声音产生生硬或者笨重的效果。在《自由探戈》中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需要这样的演奏技巧来表现,尤其结束部分,作曲家在每一个音符上都标有顿音记号,力度也在不断改变,由f到ff再到fff,越到最后力度越强,而力度的变化又主要是通过节奏重音来表现,因此如何控制好风箱是力度与情绪变化的关键,这就需要演奏者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风箱控制能力。

(三)即兴性。如果说上述两个特点是演奏《自由探戈》的技术重点,那么,即兴性则是表现《自由探戈》中探戈音乐的灵魂所在。这里的即兴不只是节奏的自由,更是演奏者轻松驾驭作品的表现能力。它不是单纯的演奏技巧,而是演奏者对于音乐和节奏内在感受的外在体现,它应该是最能展现演奏者个性魅力的表现手段。阿根廷人或者说南美人对音乐与节奏的敏感度,以及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都赋予了阿根廷人极强的节奏感,这是流淌在血液中与生俱来的本能,他们身体随意的舞动似乎都透着节奏的律动。因此,在新探戈音乐中,尤其《自由探戈》音乐中,如何能在完成演奏技术的同时将探戈音乐的节奏律动表现的更加灵活、自由,并且洒脱自如;如何能在演奏时如阿根廷人一样化节奏为身体的舞动,才是真正抓住阿根廷新探戈音乐表现的灵魂。

三、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对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启示

在中国,手风琴的发展已进入瓶颈,上世纪手风琴作为独奏和伴奏乐器的辉煌伴随我们老胶片似的记忆开始模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钢琴的普及,手风琴作为老旧式的过去回忆被边缘化,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所适从。21世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在中国甚至世界的音乐舞台上掀起了一片追捧的热潮,甚至于大提琴家马友友这样的世界级大师都对他的音乐青睐有加。这大概也归功与于我们的网络媒体,通过这样一个便捷的方式,我们看到了热情、奔放、洒脱的皮亚佐拉式的手风琴音乐,于是,我们似乎看到了春天即将来临前的那一抹绿芽。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思考皮亚佐拉现象的原因,反思中国手风琴音乐陷入困境的根源。皮亚佐拉是破旧立新的新探戈时代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尝试打破手风琴作为独奏或伴奏的角色,将它纳入室内乐的组合,极大的丰富了手风琴的表现,或者说是借助其他乐器的市场,打开手风琴的困局。他的这一举措给中国手风琴音乐带来两个方面的启示:一、立足本民族,融合现代语言,才能被世界认可;二、打破手风琴的传统格局,借助室内乐形式,才能长久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手风琴要发展既要有好的、优秀的代表中国手风琴的音乐作品,又要有丰富的演奏形式,只有这样,中国的手风琴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尹晓楠.手风琴在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探戈音乐中的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12.

[2]叶雨.论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1.

[3]陈军.阿斯多尔·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J].音乐探索,2007.

[4]朱泓.古典与民族的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刘鹿.析阿斯托尔·皮亚佐拉的手风琴四重奏《芭蕾探戈》[D].中央音乐学院,2012.

[6]金毅妮.从酒吧到音乐厅——皮亚佐拉书写了“探戈的历史”[J].音乐爱好者,2008.

猜你喜欢
手风琴
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趋势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浅析中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少儿手风琴推广自由低音教学的意义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