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滨海地区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2016-06-24 13:46
天津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协同院校高职

张 婷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300456)

新常态下滨海地区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张 婷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300456)

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天津自贸区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5大发展机遇,作为身处其中的地方高职院校及中小微企业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指出地方高职院校应找准定位,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共创协同发展创新平台。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中小微企业 协同发展

目前,中小微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就滨海新区“十二五”期间统计的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到22,000余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130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1,200家,为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提供了强大支撑,并且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而地方高职院校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摒弃唯大企业就业论,着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为新区内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撑的同时,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与层次,并且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新区内的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增强双方在新区内的综合竞争力,为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树立协同发展理念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这就确立了其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中小微企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及技术的支撑,这无形中就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是协同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受益者,中小微企业是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者和直接受益者,两者在服务与被服务中互得成效,实现共赢。

从地方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积极与中小微企业联系,以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更关注外资、大中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往往追求“品牌效应”,与行业协会或大中型企业合作的较多,而忽略了中小微企业。殊不知,大企业品牌效应虽然很大,但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而中小微企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正盛,能提供多样化且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应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挂钩,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将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中小微企业角度看,也要认清自身的弊端,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造成对高职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率高。提升自身企业文化的同时,要意识到依靠高职院校提供的技术开发及服务对企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企业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中小微企业要推动自身科技创新,在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方面,在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势必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其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孵化器”和“助推器”。所以,在同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中小微企业不仅获得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且依靠高职教师改进生产技术,利用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实验设备等开展生产性试验,这些都为中小微企业增加利润创造了条件。同理,中小微企业在吸收引进人才时也不要追求“名校”光环,要讲求实效,地方高职院校的本土性、职业性和技术性是较其他高校相比与地方行业企业契合最为紧密的关键因素。

图1 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Fig.1 Changing trends of demand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employers

由图1所示,麦可思数据显示我院近3年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微企业,并且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优化协同发展制度

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涉及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样,2014年对职业教育来说也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一系列国家政策及文件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和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目前,滨海新区已出台《滨海新区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关于促进滨海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与发展的意见》、《滨海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针对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法规或规章却微乎其微。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约束和保护,相应的法规或规章的出台,可以让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有章可循,也可以吸引外围的相关高职院校加入其中,从而为滨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制度应当包括鼓励双方协调发展的优惠政策、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实习报酬及安全保护、技术研发成果归属等。优惠政策应当包括参与高职教育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减轻一些税收负担,与中小微企业合作订单培养的专业享受相应专业补贴等。出台高职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规章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小微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也使其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3 搭建协同发展创新平台

3.1 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用人的需要

从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从产业布局上看,重点产业集中在电子信息、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从麦可思为我院进行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我院近3年毕业生在主要职业类及主要行业类的需求变化,如表1。

职业类、行业类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可根据近几年的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或培养方案的调整。另外,专业设置不是越多越好,在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要求做强做大才是当务之急。

表1 主要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Tab.1 Changing trends of major occupational category

3.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及实训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在对2015届毕业生调查关于母校教学方面最需改进的地方,麦可思数据反映出“实习和实践环节”是最需改进的。校企合作,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联系:①与企业联手开发教材、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②不断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③专业教师到中小微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增长了实践教学的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聘请具有一线实践操作的能工巧匠来校授课,为学生打造生产一线的实战环境。当然,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自然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前文已述。

3.3 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搭建招生与就业新平台

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这就要求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办学机制,在就业率高的专业上扩大招生数量。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搭建招生与就业平台的一大亮点。

订单培养模式是用人单位与校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培养模式。学生的目标就是就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而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利润需要人来创造。因此,订单培养不仅对学生、对学校或对企业都是受益者。但由于中小微企业名气小,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企业规模不大,需求人数也不太多,这就需要企业在3年的培训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知识结构、技术技能以及思想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及日常教育中,悉心栽培,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员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既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也为中小微企业挑选适合自己的员工创造条件。

总之,面对新阶段和新目标,滨海新区内的高职院校及中小微企业,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各自优势,协手共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提升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竞争力。■

[1] 方俊.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34):82,84.

[2] 赵晔.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1):29-32.

[3] 栾鸾.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几点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5):120-121.

[4] 栾永斌,沈玉梅.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地区为例[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6):71-74.

[5]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edium,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us

ZHANG Ting
(Coastal Polytechnic,Tianjin 300456,China)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status in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mall and micro siz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challenges in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state strategy of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Free Trade Zone,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nd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inpoint their positioning to jointly build up a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with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vocational colleges;vocational education;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G71

:A

:1006-8945(2016)10-0018-03

2016-09-02

猜你喜欢
协同院校高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