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

2016-06-24 04:39任季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际开放性趣味

任季芳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问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教师应以问题为基点,通过充满悬念、贴近实际、富有趣味、体现开放性的问题,优化数学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情境 优化 实际 趣味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4

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可以诱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之中,不断朝着预设的学习目标研究着、探索着。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以“数字与编码”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问题要贴近实际

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应该是情境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直接的联系,既便于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感悟相应的数学原理、规律, 引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促进学生对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对父子的身份证号码——350105196603192015、3501051994

09291932,让学生猜测哪一个是父亲的身份证号码,哪一个是儿子的身份证号码。在学生猜测后,教师追问:“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身份证号码又知道了些什么?”……新课开始,教师就以身份证号码为研究素材,使学生明确具体编码的组成及身份证号码是由地址码(第1~6位)、出生日期码(第7~14位)、顺序码(第15~17位)、检验码(第18位)共18位数字组成的。这样开门见山式地进行教学,既自然地引入新知,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编码的存在,明白编码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要富有趣味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能较自觉、顺利地开展,这就需要教师把创设的问题情境故事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时,教师创设给客房编门牌号的趣味性情境:“某酒店的客房有A、B两栋各四层楼,每层各有20个房间,你能给每一间客房编一个门牌号吗?”……教学中创设这样的趣味性情境,学生觉得既熟悉、有趣、好玩、新奇,又有用、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以下的编码结果。

第一幢楼

(1)A101,A102,A103…… A120

Aa01,Aa02,Aa03 …… Aa20

(2)A201,A202,A203 …… A220

Ab01,Ab02,Ab03…… Ab20

(3)A301,A302,A303 …… A320

Ac01,Ac02 ,Ac03…… Ac20

(4)A401,A402,A403…… A420

Ad01,Ad02,Ad03 …… Ad20

……

第二幢楼 A→B(同上,略)

……

在编码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完善编码、感悟编码。这样教学,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问题要充满悬念

悬念是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悱愤”心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例如,“数字与编码”这一课的练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充满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课始,教师创设这样的悬念式问题情境:“同学们,警察叔叔那里有一个案件,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侦破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 这时,学生没有了拘束,思维得到了激励,迫切地等待着能帮助警察叔叔侦破案件。教师先让学生听一个侦破故事(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对侦破有帮助的信息。学生发现如下:

(1)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是哪里人;

(2)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的名字、年龄;

(3)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的性别;

(4)从犯罪分子打回来的电话可知道他现在哪里,还可以查出具体的地址;

(5)出事在几幢几楼,侦破人员可以快速地找到出事地点。

……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夸他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聪明孩子,帮助警察叔叔侦破了案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吸引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体会到数字编码的重要性,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问题要体现开放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数学开放题具有解题策略发散性、创新性和答案不唯一等特点,要求学生充分联想、敢于创新,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字与编码”一课的实际应用环节,教师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当个“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给全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哪一组编写的学号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出这个学生的信息。如果编写的学号能使每个学生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就更好了。”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号。如有的小组设计的学号为20020405,其中的2002表示入学年份,04表示班级,05表示每个人代表的号码。这种设计方法既简洁又具唯一性,在多种方法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有深刻的教材研究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应有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这源于教师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问题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问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体会到学“问”之美。同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能诱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实际开放性趣味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午睡的趣味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浅谈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