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微”起来

2016-06-24 04:39黄彩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微课小学数学

黄彩霰

[摘 要]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颖教学形式大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大学、中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果。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版块,内容较为抽象,小学生常常因操作少、想象能力差,导致认知结构脱节、认知方式异化,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针对这一难点,对“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实施一年,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0

一、微课:互联网+抽象教学的生动案例(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标四大教学内容之一,内容抽象化、形式化、多样化、相似化,小学生因操作少,学生空间观念淡,想象能力差,导致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对这一领域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特别是学困生到高年级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仅能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无法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畏学情绪。如何有效破解“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进入国内,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大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大学、中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教育部信息中心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我校申报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已通过立项并实施一年,收到良好效果。

二、常规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堂“节点”的闪亮突破(研究过程)

1.认识微课

在课题的最初阶段,我们广泛学习微课相关理论,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并观看、研究了网上很多的微课案例,掌握了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制作微课

有了对微课的认识,我们开始尝试制作微课。制作课件是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为使老师制作课件既精美又实用。我们多次请专家给老师进行微课制作的培训,利用南宁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研修活动的平台,让老师通过远程学习,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学会利用“录屏 camtasia studio v6.0.2 汉化版”软件进行录屏,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微课。

短短几个月,课题组共制作123节微课。对待微课,老师从开始的迷茫到慢慢地接受,到最后的主动参与,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3.使用微课

研发微课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而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版块因其内容抽象化、形式化,学困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仅能了解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无法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微课教学破解“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难题,让微课的火花点亮数学课堂。

下面是两节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1)生动、新颖、有趣,让微课突破几何图形认知难点。(物体运动)

在课题实践中,课题组推出第一节研究课——“平移与旋转”。“平移与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它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思维难度较大,单凭课本与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选择这节课设计成微课,整节课只有7分54秒,只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我注重编辑录屏,通过变焦设计特写镜头,突出平移与旋转不同的运动特点,配上标注,帮助学生区分平移与旋转两个不同概念;在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物体有两种运动现象这一教学难点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打开水龙头的动漫,在动态效果中领会拧开水龙头是旋转运动,水流出是平移运动,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通过Flash微课制作,使学生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中,在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中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并能学以致用,学会用平移与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2)直观、形象、具体,让微课推演几何公式简单明了。(公式推导)

课题组组长农保雄校长上了一节“圆的面积”研究课。他先通过微课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如何推导,向学生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并学会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想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剪拼圆形纸片,最后教师通过微课演示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懂得如何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上述两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传入学生耳中,这些新颖和独特的方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后续评课及个别访谈中,老师普遍对这一创新举措给予肯定: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节省了课堂时间,达到了教学目标,辅助了课堂高效教学。

三、微课:点亮数学课堂教学(初见成效)

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微课的认可度。问卷一共发放563份,收回563份,收回率为100%。其中95.2%的学生对微课持认可态度,90.5%的学生喜欢微课;从使用微课前与使用微课后的学科质量检测对比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一年来的实验过程,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等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喜欢上微课,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和火花。微课,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在我校数学课堂学习的新需求。

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得到内化。学生对于“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已经有了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从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发展情况看,他们想学的内容和乐学的意识体验得到了强化;从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状况看,他们求知的方法途径更为灵活和有效;从学生内因的发展状况看,学生学习的信心、决心、目标等更加明确,更为持久。

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断得到强化。在利用微课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课题组的所有老师为适应学生新学习方式的需要,也一直不断地更新着课堂教学的一些传统理念,每一节实验研究课前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采用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等更为贴近学生。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大大增强。从最初接触微课时激烈地讨论它的价值,到互相切磋制作心得,再到每一节公开课前的集体商讨和准备,我们在一次次思想、创意的碰撞下,顺利、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的实践。为了听到更多老师对微课的声音,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微课的建设中来,我们将微课进课堂的几次实践安排在数学组定期的公开课上,并在课后进行整个数学教研组内的评课,课题组成员就自己听课的感受进行评价。我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成长和进步机会,认真听取大家的看法,希望通过大家对课堂的观察,探索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微课这一辅助形式,探索微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究竟是否有效,探索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

四、实用、有效:微课的努力方向(问题与思考)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同行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是一个误区。微课制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余的时间,如微课与教案如何融合,微课应用于哪个环节才能最大地发挥它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假设如何解决,等等。

借助微课实现某一环节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没有被削弱,对老师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着老师改变“以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并花更多时间去把握探究式、个性化学习。

建立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机制。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仅限于学科和课堂是不行的,我们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着眼于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唤醒与激发,建立一整套评价机制。教师就是这套机制的设计者和控制者。我们能够高速有效运行这个机制,学习活动就成了学生好玩的事情,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真正实现。

总而言之,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带给我的更多是思考。什么时候切入微课最合适?是引入新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切入微课,还是在课堂上学生有疑惑有争论之时切入微课?是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切入微课,还是在学生操作之后切入微课?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入微课呢,或是在巩固练习时切入微课?等等,这些都值得课题组老师以及广大致力于微课、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老师一起来探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实现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