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理论”,关注儿童经验

2016-06-24 05:12董雪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活

董雪云

[摘 要]数学教学应基于儿童经验,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学习经验为起点,联系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让数学教学从儿童经验起步。

[关键词]生活 儿童经验 行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76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为当代教育指明了方向,还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基于“生活即教育”——关注儿童生活经验

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生活教育倡导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是数学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数学学习应当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关注儿童生活经验,让数学更贴近学生。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要联系生活,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生长点,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展开探讨,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首先设定了“两人一共买了46支铅笔”的生活情境,将“平均每人买了几支铅笔”这一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境。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先让学生联系实际,利用实物动手分一分,然后再结合分铅笔的过程列竖式计算,在计算中着重引导学生弄懂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从而结合操作过程明晰算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能带给学生浓浓的生活现实感,让教学更为高效。

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的教学,使数学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让知识更贴近生活。

二、基于“社会即学校”——关注儿童社会经验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对“学校即社会”的批判与发展,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儿童终究要步入社会,因而,我们要及早关注儿童的社会经验,结合儿童已有的社会经验开展教学,让其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超市里有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还有香皂、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每件商品上都贴有价格标签,我还邀请一些学生扮演导购员,其余学生在超市中参观、询问,并用模拟券购买心仪的物品。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自由观察,亲切交谈,不仅认识了小数,学会了小数的读写,还在模拟购物过程中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内容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还要组织学生到现实社会中去考察和体验。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考察,通过考察鱼塘、菜地、果园等,感受公顷的大小,还通过估算面积,感知土地的实际大小。学生在考察中愉快交流,不但获得目测、估算等社会活动的方法和经验,还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关注儿童学习经验

“教学做合一”倡导以做为本,做是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儿童认知的基本方法,儿童的学习经验一般是在做中形成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我们要围绕“做”组织教学活动,基于儿童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在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下提升儿童的数学经验。

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得不仅仅通过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要以探究性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边做边思考,迁移已有经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我先引导他们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再给他们提供一组探究活动材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梯形面积的探究中,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都求出了梯形的面积,经过分析、比较,最后还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显然,通过组织学生对原有经验再概括,能使得学生的学习经验逐步深厚。

教、学、做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学习渠道,丰富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学习经验,在循序渐进中将经验结构化。

富兰克林认为:“经验是个宝贵的学校,而傻瓜却从中一无所得。”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生活为源泉,以社会为背景,以活动为动力,基于儿童生活、社会、学习经验,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播种经验,收获经验,引领学生迈向成功。

(责编 罗 阳)

猜你喜欢
生活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