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错误成因,打造高效课堂

2016-06-24 05:12薛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措施

薛筠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犯错,教师应按不同的错误类型进行区分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对知识认知错误、逻辑错误和概念错误三种错误类型进行分析,以期减少学生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练习 错误类型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78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能在这个阶段很好地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将会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负向迁移导致的错误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新知识的学习是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的,这就是知识认知的迁移作用,但是,旧知识也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很多错误就是由知识负向迁移导致的。

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A×B+A×C=A×(B+C)”这一运算规律,因此,当他们面对“100÷10+100÷5”的时候,很可能因为知识的负向迁移而犯错。

师:请计算“100÷10+100÷5”。

生1:约等于6.7.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100÷10+100÷5=100÷(10+5)=6.7。

师:请再算一下,100÷10和100÷5各是多少?

生1:10和20,那么加起来应该是30,而不是6.7

师:没错。

学生的这种错误主要是由思维惯性导致的,若想减少这方面的错误,教师要消除学生“想当然”的思维习惯,应当将类似的问题“抽”出来,先作设问,当学生犯错时,再告知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重视。

二、逻辑性错误

所谓逻辑性错误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违反了逻辑规律所产生的错误,如偷换论题、循环论证、自相矛盾等都属于逻辑性错误。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提示学生联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却出现下面的对话。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35cm2。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cm,高是5cm,那么7×5=35(cm2),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5cm2。

师:那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吗?

生1:是的。

显然,学生直接套用了已知的结论。虽然教师有相关的提示,但是学生直接用猜想来证明结论就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难以把控的思维,所以教师应将逻辑思维的指导深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规范逻辑推理过程,避免为了赶课而纵容学生的错误。另外,教师需要加强自身逻辑思维的学习,只有教师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逻辑思维的错误。

三、概念不清导致的错误

概念不清是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概念认识零碎或模糊,因而出现张冠李戴或认识错误的现象。

例如,教学“垂直”时教师用细绳拴着一个铁锭。

师:细绳和地面是什么关系?

生1:细绳垂直于地面。

师(将细横放,与墙面成90°):现在细绳和墙面是什么关系?

生2:不知道。

师:现在细绳和墙面成90°,所以细绳垂直于墙面。

生3:但是一般说垂直时,都是竖的,没有这样横的啊?

师:你们说的是生活概念上的垂直,刚刚说的是数学概念上的垂直。在数学概念上,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教师将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能,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区别,同时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审题过程中加强对关键词的认知,也能避免由于审题不清导致的概念混淆。

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既要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

(责编 罗 阳)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四项措施培养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