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普”(dap):人世与神世之桥
——“皮热”仪式中鼓的文化功能

2016-06-30 03:47哈尼克孜阿布都外里
关键词:仪式功能

哈尼克孜·阿布都外里

“达普”(dap):人世与神世之桥

——“皮热”仪式中鼓的文化功能

哈尼克孜·阿布都外里

摘要:“达普”是维吾尔治病仪式“皮热”中使用的乐器之一,是通神之器,汉译“手鼓”“抓鼓”“皮鼓”“神鼓”。它是意义体系的象征性符号的载体。仪式中,“达普”作为一种“手段”将参与者引入神秘的气氛,服务于治疗活动,因此,它的功能是服务于功利性活动,而非审美欣赏。

关键词:达普(dap);“皮热”仪式;功能

一、“皮热”(pire):维吾尔族的萨满教仪式

二、“皮热”仪式中的“达普”

(一)“达普”的类别

鼓属于打击乐器,是世界各族人民庆祝丰收、节日的常用乐器。按制作结构及用途可分为“单皮鼓、战鼓、定音鼓、排鼓等”[2]153。按形制来看,“皮热”治病仪式中使用的鼓是单面鼓,可叫单皮鼓,亦称“手鼓”。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双手敲击演奏音乐的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区、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有差别。在各种民间仪式,即娱乐仪式或祭祀仪式中,手鼓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单面鼓是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萨满祭祀仪式的典型特征。单面鼓有两种形制:无柄的“抓持型”单面鼓和有柄的“握持型”单面鼓。[1]“皮热”治病活动中使用的鼓是“抓持型”单面皮鼓。

维吾尔语里称手鼓为“达普”,一般多由男性演奏,也可由女性演奏。在维吾尔族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并起着协调乐队高、中、低音和统一节奏的指挥作用。除可合奏或伴奏外,还可以独奏。“达普”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

维吾尔族“达普”按照形制有大型、中型及小型三种。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乃各玛达普”及“皮热达普”。大型达普主要用于维吾尔族传统治病仪式“皮热”,亦称为“皮热达普”。中型及小型达普主要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或娱乐场所演奏,亦称为“乃各玛达普”。

“达普”有特色各异的演奏风格。主要有鼓心音、鼓边音、掌音、指音、挫音和弹音等,奏出的音响高低顿挫,形成丰富的音乐语言。演奏“达普”时,演奏人员双手“虎口”抓持鼓框,除拇指外,其余手指均可用于击鼓。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不同的音声,音色千变万化,以摇动鼓身方式来使鼓框环撞击鼓框,发出“什里克、什里克”的音响,演奏技巧与音量极为丰富。

(二)“皮热”仪式中的“达普”

“达普”,汉译“手鼓”“抓鼓”“皮鼓”“神鼓”,是膜鸣类打击乐器,是维吾尔“皮热”仪式中的重要通神之器。正是利用它所产生的音声效果,才能够达到在仪式中沟通神灵的目的。有些地方的“皮热”仪式中也有使用萨帕伊(sapayi)和艾捷克(ghejek)演奏音乐的现象,但“达普”是最常用的乐器。

1.“达普”的构造

“达普”的形状为圆形(见图1),由以下部件构成。

“达普”圈:用桑木、白柳木、胡杨木、沙枣木、核桃木或杏木弯制而成,其中最理想的是桑木。用桑木制成的“达普”圈不容易破裂和变形,轻重适当,声音清脆。“达普”圈厚有6~4.5 cm,直径有48~60 cm,最小的直径亦不小于48 cm。

“达普”环:铁质圆圈,镶嵌在“达普”圈的内木框上,直径2 cm,有53~80块,根据“达普”直径的大小安装的小铁环数量不同。安装时,将小铁环分成三部分用三块小钢铁片穿装在“达普”圈体,用于加强“达普”声音的亮度。

图1 “达普”的背面和正面

“达普”面:一般用幼山羊皮蒙制。由于大山羊皮较厚,会影响声音的清脆度,因此“达普”面必须用肥胖的幼山羊皮蒙制。

“达普”绳:粗线绳,一根粗线安置在“达普”圈内在靠近抓鼓圈边缘收紧,使演奏者能够抓住“达普”。

除了上述各部件,“达普”上没有任何图案或其他装饰。

2.“达普”的敲击方式

“皮热”仪式中必须敲击大小相同的“达普”。敲奏“达普”前,先将“达普”在火旁烤一下让“达普”面绷紧,之后手击“达普”。敲击“达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敲击“达普”面。敲击“达普”面的不同的部位可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音量由弱渐强。二是敲击“达普”边。敲击“达普”的边框可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在仪式中,“达普”面和“达普”边交替击奏。敲击“达普”的具体方式是双手手掌托住鼓身,大拇指顶住鼓框,其余四指打击鼓中部或鼓边;左右手击打鼓面、鼓身时,要摇动鼓身,使铁环互相撞击,或使铁皮撞击鼓框,发出多变的声音,演绎出多种节奏。

维吾尔族称“达普”演奏人员为“达盘达”(dapende)、“达普其”(dapqi)、“达普凯西”(dapkesh)、“乃格米凯西”(neghmikesh)。这些称呼是对民间音乐演奏人员的统称。“皮热”仪式中的演奏者都是民间富于艺术才华的男性,他们除了身为“皮热”仪式的专职音乐家,在维吾尔族日常娱乐活动中也常常承担主要演奏任务。“皮热”仪式音乐的学习者年龄较小,他们自幼酷爱“达普”演奏,大多在15~17岁时就跟随着老一代“皮热”仪式乐师学习敲击“皮热达普”,演唱皮热歌。正式拜师成为学徒后,经过长期模仿和苦练,他们才能够熟练掌握“皮热达普”音乐的演奏技巧及诗歌演唱的技艺。鼓手们为能敲击“皮热达普”及会演唱“皮热歌”而自豪,村里人也以他们会敲击“皮热达普”和会唱歌而尊敬并羡慕他们。

3.“达普”音乐节奏特征

在“皮热”治病仪式音乐演奏实践中,“达普”演奏的音乐形成了一些基本规律。按照节拍的变化特征大体可分为七种节奏性音乐。每一种音乐有其名称,音乐名称一般采用仪式中出现的某物的名称。这些物在“皮热”仪式概念认知体系里被视为鬼灵喜欢的物,需要事前准备好以象征性地展示在仪式场合。“巴合西”每次念叫某种物的名称,并用那物做象征性表演时,同名称的“达普”音乐节奏便随之而起。音乐节拍主要有2/4、3/4和4/4等类型。

(三)“达普”在“皮热”治病活动中的文化功能

“达普”在“皮热”治病活动中的文化功能可归纳如下。

1.通达人世与神世的天桥

“达普”在“皮热”治病仪式中无所不能。在仪式中,“巴合西”用鼓与鼓声创造出神秘的鬼神世界和仪式语境。在此语境中,鼓与“巴合西”的咒语交织在一起象征性地获得了降鬼请灵、驱魔逐妖的魔力。在“皮热”仪式中,“达普”是用来把人类思维连接到神圣世界的工具,是用音乐娱乐鬼神的神器。它在“巴合西”叫鬼、降鬼及送鬼过程中担任主要角色,是鬼神与“巴合西”直接沟通的桥梁。“达普”音乐是为鬼神演奏的。仪式中鼓声可以通达鬼灵,“巴合西”所要叫请的鬼灵听到鼓声就会飞快地聚集到现场。这些鬼灵只有“巴合西”能看到,其他现场人看不到。据“巴合西”解释,这些鬼灵像一群一群苍蝇或小鸟儿一样飞临治病现场,数量很多。他们跟随着“达普”的节奏跳舞。“达普”音乐一开始,患者就会跟随音乐节奏双手握住“吐格”绕转,随着节奏的快慢,绕转的速度也有相应的变化。患者的绕转运动被视为附在他肉体内的鬼灵的舞蹈。敲击“达普”让鬼灵跳舞娱乐一段时间后,“巴合西”在鼓声中将附于患者体内的鬼灵驱离患者身体。仪式中,“达普”担任了“巴合西”通达于鬼灵世界与鬼灵进行交流的神器。

2. 转变心理状态的手段

“巴合西”和人们都认为鼓声和歌声能招来神灵、驱逐妖魔,因此,“达普”是维吾尔族萨满“皮热”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神器。在“皮热”仪式中,乐师们演奏激烈的鼓声能制造一种神秘而令人兴奋的气氛,帮助“巴合西”和患者进入迷狂状态,并使在场的人们在头脑中产生音乐和“巴合西”的咒语相互交融的神秘幻觉。据村民们讲述,如果患者的病较严重(附体的恶鬼比较厉害),他会跟乐师们挣扎,即碰打乐师们手中的“达普”。如果“巴合西”的治病能力很强的话,音乐演奏达到高潮时,有些患者甚至会爬上“吐格”的最高处,即“吐格”和屋梁接触的地方。“达普”的节奏性音声(rhythmic sound)是“皮热”仪式中最重要的成分,可对在场者产生一种节奏性刺激(rhythmic stimulation),与仪式中的其他音声交织在一起促使患者进入迷狂状态。

“达普”是“皮热”治病仪式的标志性乐器。没有它,“皮热”将失去其神秘性质。“达普”是仪式概念体系里“巴合西”与鬼灵进行交流并“控服”他们的工具。它的节奏性音声在仪式中具有制造神秘、恐惧的气氛,展示“巴合西”与鬼灵的交流,显示并强化“巴合西”的治病魔力等三种象征功能,并具有对在场者产生刺激性影响的作用。因此,在“皮热”仪式中,“达普”的价值在于为功利性活动服务,而非审美欣赏。

参考文献:

[1]刘桂腾.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的萨满乐器及其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4(2):73-93.

[2]高希,秦岭.音乐赏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周军伟)

Dap:the Bridge between Human World and God World——On the Culture Function of Drum in the“Pire”Ceremony

Hankhiz·Abduweli

(MusicCollege,Xin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Abstract:“Dap”is an instrument that use to meet with these other spirits in Uyghur’s healing ceremony“Pire”. In Chinese it is named “Shǒu gǔ”,“Zhuā gǔ”,“Pí gǔ”, or “Shén gǔ”. It is a symbolic carrier of the meaning system. As a kind of “means”in the ceremony, “Dap”music function cause a mysterious atmosphere and service for the needs of treatment activities. Therefore, its function lies in services for utilitarian purpose of activities rather than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Key words:“Dap”; “Pire”ceremony; function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1-0022-04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1.004

作者简介:哈尼克孜·阿布都外里,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乌鲁木齐 830054),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厦门 361005)。

基金项目:2014年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师范大学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新疆南疆维吾尔族萨满教仪式音乐文化研究”(XJEDU040914C07);2014年中国田野调查基金·腾讯互联网人类学科研支持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治疗活动的人类学研究”。

猜你喜欢
仪式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Talking strategies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