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
——情感目标的中介作用

2016-07-01 05:33李志专孙丽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课堂教学

李志专,孙丽娟

(1.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2.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阜阳 236015)

■文化传媒研究

情感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

——情感目标的中介作用

李志专1,孙丽娟2

(1.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37;2.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阜阳236015)

摘要: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度进行现场调查,系统探讨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总体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实情况欠佳,亟待进一步提高与改善;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三者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在其情感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6.006

一、引言

世纪之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一次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出现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如何在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随之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情感教学在关注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注重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利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也大有裨益[1]。受此启发,我们曾尝试性地提出过“以优化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全面落实课堂教学情知目标”的研究思路。然而,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何以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情知目标呢?情感教学技能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而采取的,对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进行有效组织、加工和处理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包括“以情促知”、“以情励行”、“以情冶情”和“情感监控”等四种具体技能[2]。其中,“以情促知”强调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教学内容,可直接促进认知目标的实现;“以情冶情”强调以情感因素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不仅对情感目标实现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受到陶冶的情感还会进一步促进认知效率的提高;“以情励行”强调运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乐学情感,进而间接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情感监控”强调对教学情绪气氛的调节和控制,以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难发现,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既可直接促进课堂教学认知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也可在促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由此形成的积极情绪情感对学生认知活动产生促进作用,间接助力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也即,在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对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中,除直接效应外,尚有一部分效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一种理论假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间的关系是否真实如此,尚需得到来自教学实践的实证数据的支持。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相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以获取实证数据,从实证角度系统考察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间的关系,以便为后续研究及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6所不同层次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9门高考必考科目任课教师252名为调查对象,最后获取233份有效数据。其中,男教师108名,女教师125名;文科教师132名,理科教师101名;初中教师115名,高中教师118名。

(二)研究工具

1.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学生评定问卷

《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学生评定问卷》在我们前期编制的《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问卷》[2]基础上修订而成,采用“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等6点计分。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5,折半信度为0.902。

2.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测评问卷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测评问卷》由60个形容词构成,包含乐情度、冶情度和融情度等三个维度,分别反映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本身的喜欢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受到陶冶的程度,以及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融洽的程度,采用0,1,2,3,4五点计分。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程度的测评工具[3]。

3.课堂教学认知效果调查问卷

在课堂教学认知目标测评中,我们要求学生对所测评教师课堂教学认知效果进行总体评分,以此作为该教师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量化指标。具体为“如果以10分为满分,现在要让你从‘0,0.5,1,1.5,2,2.5……9.5,10’这些数字中选出一个来代表你对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你会选择哪个数字?”。

(三)研究程序

为较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真实水平,本研究所有调查问卷均由学生完成,一个学生对(且仅对)指定的一名教师的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度进行评定。具体实施时,由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在指定教师上完一堂课后,按学号随机抽取所在班级5名学生使用上述研究工具对该教师的情感教学技能、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度进行即时评分,并进行平均化处理,以此作为衡量该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度的指标。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

三、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对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发现: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平均分为4.26,情感目标达成度平均分为1.84。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间的相关

根据所得调查数据对上述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情感教学技能与情感目标达成、情感目标达成与认知目标达成、情感教学技能与认知目标达成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0.506、0.495。

表2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注:*P<0.05,**P<0.01,***P<0.001。下同。

(三)情感目标达成在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如果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要部分或全部地通过变量M来实现,则称M为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中介变量[4]。受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在本文开篇就提出了“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可能在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假设。相关分析也显示,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三者之间均呈两两显著正相关。有鉴于此,我们以情感教学技能作为自变量(x),情感目标达成为中介变量(m),认知目标达成为因变量(y),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中介效应模型(详见图1),并按照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4]对上述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见表3)。首先,以认知目标达成度为因变量,情感教学技能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显著,即自变量能显著预测因变量;然后,以情感目标达成度为因变量,情感教学技能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同样显著,自变量对中介变量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最后,以认知目标达成度为因变量,情感教学技能及情感目标达成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情感教学技能及情感目标达成度均能显著预测认知目标达成度,但情感教学技能对认知目标达成的回归系数较第一步有了显著减小。因此,可以估计情感目标达成在情感教学技能促进认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由表3数据可知,其中介效应值为0.665×0.316=0.210,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665×0.316÷0.495=42.45%。

图1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在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因变量自变量标准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检验第一步认知目标达成情感教学技能y=0.495xt=8.660***第二步情感目标达成情感教学技能m=0.665xt=13.547***第三步认知目标达成情感教学技能y=0.285xt=3.853***情感目标达成+0.316mt=4.283***

四、讨论

(一)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及其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实现状

研究发现,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平均得分为4.26,略高于“有点符合”的4分,离“基本符合”的5分尚有较大差距,这与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2]一致,可见当前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水平仍普遍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平均得分为1.84,离其最高分4分差距很大,甚至尚未达到其中值2分的水平,中学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实现状由此可见一斑。上述结果的出现,与一线教师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错误认识不无关系,许多教师认为,认知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情感因素的介入无益甚至会削弱认知目标的实现。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对情感因素多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更谈不上情感教学技能的运用,情感目标达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还有一部分教师,虽无认知上的问题,却缺乏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把控能力,以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改变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错误认知,提高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把控能力,是改善当前不利处境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实现的相关

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5]表明,教学中情感因素不仅能以其感染功能陶冶学生情操;还能以其信号功能增强教师语言表达力和生动性、以其调节功能提高学生认知效率、以其动力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还可以其人际协调功能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接受程度(疏导与迁移功能)[5]。情感教学技能强调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组织、加工和处理,对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必然有所助益。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即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水平越高,其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度也越高。卢家楣等人通过指导教师对情感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也显著促进了实验班课堂教学认知及情感目标的实现[6]。

研究还显示,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达成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虽目前少有研究直接论及课堂教学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间的关系,但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却得到了诸多研究的证实。如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脑”与“认知脑”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一定连接和整合的,这可能是情绪对认知活动促进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7];行为研究也发现,积极情绪可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8-9],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注意范畴[10-11],进而对其认知活动产生积极影响。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在于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包括乐学情感在内的各种积极情绪情感。显然,这些目标一旦达成,就会发挥其对认知活动的促进作用,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对其认知目标达成有益而无害。

(三)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在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情感目标达成在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关系中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2.45%。也即,教师情感教学技能对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中,有42.45%是通过情感目标达成为中介作用来实现的,这很好地支持了文章开头部分所提出的理论假设。具体而言,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运用一方面会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直接促进课堂教学情感与认知目标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又会通过因情感目标落实而形成的积极情绪情感进一步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不仅事关学生情感素质的提高,而且对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达成也大有助益。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五、结论

1.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总体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实情况欠佳,亟待进一步提高。

2.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情感及认知目标达成三者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

3.情感目标达成在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其课堂教学认知目标实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2):55-60.

[2]李志专.中学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理论构建、问卷编制及现状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80-83.

[3]卢家楣,刘伟,贺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J].心理科学,2007,30(6):1453-1456.

[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卢家楣.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2001,33(6):537-542.

[7]Pessoa L.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J].Nat Rev Neurosci, 2008,9(2): 148-158.

[8]胡卫平,王兴起.情绪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608-611.

[9]孙芳萍,陈传锋.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10,33(1):204-206.

[10]Fredrickson B L,Branigan C.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 Action Repertoires [J]. Cognition & Emotion, 2003,19(3): 313-332;

[11]Schmitz T W, De Rosa E, Anderson A K. Opposing Influences of Affective State Valence on Visual Cortical Encoding [J].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9,29(22): 7199-7207.

[责任编辑熊伟]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ognitive Goal in Classroom Teaching——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he Affective Goal

LIZhi-zhuan1,SUNLi-juan2

(1.EducationalCollegeofFuyangTeachersCollege,Fuyang236037,China;2.DepartmentofPreschoolEducation,FuyangPreschoolTeachersCollege,Fuyang236015,China)

Abstract: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s used to survey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ffective skill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ts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goal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n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goal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s not high. Thus the achievement of affective goals don’t quite come off; teacher’s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goal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ffective goals in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 partially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ognitive goals in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 a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classroom teaching; cognitive goals; affective goals

收稿日期:2016-01-1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136ZD);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JG 14134)

作者简介:李志专,男,安徽宿松人,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情绪心理、教学心理;孙丽娟,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6-0022-04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社区教育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