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16-07-02 15:44高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

高华

摘 要: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的文言文阅读应该在必修课本知识点上再拓展,能力水平上再提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落入重复必修模式的窠臼,是我们要探求的命题。

关键词:选修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23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了必修五册书中的文言文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那么面对选修课本中的文言文,教师如何走出必修课文面面俱到式沉闷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阅读这些古代优秀的文言文,进而体悟其中蕴涵的深邃思想,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思索、孜孜以求的命题。

一、精挑细选,取一舍众

选修教材中文言文篇目较多,信息量较大。作为教师必须在依据课标、高考要求的基础上,联系单元目标和文本特色,对诸多篇目细心比较,精心挑选。

(一)选篇目

如《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的大家言论众多,充满了卓绝的智慧,充满了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如果每一则都精讲细读,则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若泛泛而谈则浅尝辄止,毫无意义。于是,抛弃面面俱到的无主化教学,抓住重难点,设计选取那些代表各学派思想主张的核心问题,如儒家的“仁义观”“义利观”“治学观”,道家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 ,墨家的“兼爱”“非攻”,在少而精中引导学生体悟先哲思想,聆听圣贤教诲。

(二)选重点

一篇文言散文往往内容丰富,写法多样,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培养学生的种种语文能力。所以找好切入点,以四两拨千斤,细中见全文。如《阿房宫赋》侧重理解借古讽今的创作目的,《秋水》只说其中的道理。

二、诵读涵咏,浸润文本

文言文教学尤其要重视诵读的作用,只有细细读、反复读才能在一遍又一遍的涵咏中“每有会意”,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浸润思想。

(一)舍得读

往往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省略读的环节,一味地让学生思考,拉着学生按自己对课文理解的思路走,消解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实,读是一切理解、感悟、鉴赏、思索的基础,舍不得读,去搞空中楼阁似的分析,意义不大。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读,在诵读的同时布置好明确的任务,以使诵读高效化。一般可分为预习读,初步熟悉课本;提出新问题,有疑而读;重点处再读一遍,给学生思索的时间;需要品味的语言再读几遍,让学生加深印象。 如此方可还语文课堂以朗朗读书声,给学生有无师自通的体悟可能。

(二)指导读

诵读不是声音平平地从头读到尾,那只停留在识字的层面,诵读是心浸润文本,体悟理解中的情感流露,冰冷的文字才能在学生有温度的诵读中焕发生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来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三、师生问答,有章可循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无论是师问生答,还是生问师答,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无效提问。

(一)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时,因为教学目标设计的高大上,所以在沿着这个方向向学生提问时,往往大而无当,“你怎么看待孔子的仁义思想?”“孟子是何如游说君主的?”“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诸如此类的问题,看似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会乱成一锅粥。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散而无主,回答也就会飘忽不定。教师设置问题时应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设置一些针对性强、切入点佳的问题,以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学生提问

我们鼓励学生有疑而问,但是也要加强指导。有些学生随意发问,不想就问,只是因为不愿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对于这类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答案,而要逼他动脑。如文言知识的以旧带新,触类旁通,对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仅点明方向,让其自己研究。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提问超越教师预设,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要备好学生,做好功课,不能打压学生。如《齐人一妻一妾》中,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对“穷得乞讨的齐人却为何有一妻一妾?”产生疑问,质疑文章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从生活的合理性和文学的艺术性两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

四、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将对比阅读引入文言文教学,有利于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一)选修必修的比较阅读

选修课本是建立在必修课本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学习新的文言文时,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和已学的做比较联系,以温故知新。可以抓住“对比”的写法,把《六国论》《阿房宫赋》和《过秦论》放在一起,学习横向、纵向等对比方法。 可以再读《寡人之于国》,以加深对《孟子选读》中民本思想和譬喻说理的理解。

(二)课内课外的比较阅读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学要有开放性,构建课本与课外资源整合的桥梁,让语文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有效拓展学生视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学习《论语》时,在学习了“仁义礼智信”等为政为人的主张后,可以补充介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关于日常饮食方面的言论,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读了《孟子》《庄子》《韩非子》,可以补充“揠苗助长”“朝三暮四”“买椟还珠”等小寓言故事,这是先哲们深邃细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学斌.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2015(45).

[2] 刘阳.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探究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责任编辑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策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