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策略探究

2016-07-02 23:36许艳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许艳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各学科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化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成为广大教师最为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9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58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日益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再抱着教材不放,只是机械地来灌输理论知识,将学生视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想,将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活跃的思维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成为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构建的学堂,才能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如下几点。

一、情感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将教学视为单纯的智力活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兴趣的培养,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繁重的任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抹杀学生的个性,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机械而枯燥地来讲解知识,而是要向学生展现教学的魅力,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地学习。

(一)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生性,他们对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决定着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要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来。教师要明确自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与心理,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用爱来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世界,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二)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下,在他们眼中数学是枯燥无趣的,无非就是一些字母、公式与计算,毫无乐趣可言。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向学生展现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这样才能以数学本身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如果只是就概念本身来进行讲解,枯燥抽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运用学生所熟悉的温度、记录时差等则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加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让传统的教堂成为学生的学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的,教情与学情脱节,学生只能成为教学的附属,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必须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学情与教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与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样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探究。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并不能完全独立地展开自主探究,在学生思维困惑、理解错误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展开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能够展开自主的探究与合作,进而使学生完成探究,以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动手,在操作中来展开探究,这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制作各种教学具,长方形、三角形、长方体等基本模型,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基本图形形状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将学生的手与脑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折一折指定的图案,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画。进而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