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行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07-02 23:57秦江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幼儿生活

秦江

摘 要:《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格。

关键词:生活;幼儿;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76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品格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我国幼儿目前存在着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因此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以坚持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自制力原则、适应性原则为指导的实践探索,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性,养成不怕困难、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注重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生活能力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安全感和面对事情的乐观程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在这一阶段不断地走向成熟。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标志,这也是幼儿走向独立生活必备的条件。

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因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反应的灵敏程度有异,因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他们的自身发展情况,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不断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幼儿的自尊心也会因赞美而得到满足。对一些能力薄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其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等的正确方法,也可以尝试一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尝试着自己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基本是没问题的,但是也不乏特殊者,我们班有一个幼儿在穿衣、吃饭方面和其他幼儿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像吃饭时,大部分幼儿都能按时按点吃完,他就会边吃边玩,到最后看见大家都送碗了自己心里才开始着急,狼吞虎咽地吃几口最后就把剩下的饭倒掉,我反复观察了几次并最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得知,孩子在家里吃饭、穿衣都是姥姥帮忙,自主意识非常差,造成这种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幼儿的不断积累,更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与引导,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上,独立、自主最为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进行各种能力不断培养的基本条件,所以园方要不断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自主做事、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朋友。如在上厕所排队时,让幼儿自己找好朋友手拉手排队;在食物分享活动时,让幼儿自由交流:“你吃的是什么?”“你尝尝我的!”“哇,真好吃!”同伴间的交往在自然而然中建立。在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中,我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开展“我的玩具大家玩”的活动,利用玩具给幼儿创造交往的平台,并在活动中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的幼儿,促进幼儿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培养幼儿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还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你拿了同伴的玩具时应该怎样说?”等话题,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社区生活作为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在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中,鼓励幼儿主动与警察叔叔交流、沟通,观看图片展,和警察叔叔一起指挥交通,看消防员叔叔们的消防表演等,通过这些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的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许多安全防卫的常识,同时提高了交往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探索欲望。

三、引导幼儿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更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孩子们不知道的问题,幼儿阶段是好奇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他们可能一遇到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会问“为什么”,虽然这三个字看上去普通平凡,但是里面却蕴藏着幼儿求知的欲望和满足好奇心的意愿,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并怎样去做,如果遇到教师不理解的问题可查阅有关资料并弄明白,再给幼儿一个准确的回答,而不能含糊其辞、理直气壮,从而打消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很重要,它是幼儿获得问题并理解答案的主要途径。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考观察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观察、探索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和丰富的认识中,才能进一步揭晓答案。在科学领域的发展上,教师要在幼儿知识能力的水平之中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思考、在积累中尝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的结果,所以,各个园所、各个教师都应将科学探究纳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品格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幼儿生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