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6-07-02 00:09何增祺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小组合作

何增祺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多样性也不言而喻,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要领,常常在合作学习中走形式,玩花样,使得这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变了味,不能真正起到合作双赢的目的,为此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作以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培养习惯;动手动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8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成员的分工也日趋变得精细化,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积极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被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所推崇,而且声势浩大,成果更是五彩纷呈。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分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要想使小组合作具有一定的效果,首先要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语言、认知、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则喜欢脚踏实地埋头苦学,还有的学生善于实践,只有把这些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合理搭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以优等生带学困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这样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优化小组成员结构上,小组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教师以外,还必须要在小组内选一名组长维持小组秩序,带动其他成员有效地学习。所以小组长不是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行,而是要求组长必须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以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去感染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要能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小组长的向心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小组长的个人魅力,会让小组成员不自觉地以他为中心,向他靠拢,这也是小组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在合作学习中,以小组长牵头,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多角度观察、分析、思考,使小组结构达到最优,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精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别人参与的必要性。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看例题、画草图等其他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时,那么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了。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走“形式化”路子,真正发挥作用呢?我认为教师选题是关键。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复杂的或是确实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借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还应该深入实际去了解学情。比如,学生在学习整十数相乘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照例题进行自学,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讨论“整十数相乘”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整十数相乘的方法,然后再运用这一方法进行验算练习,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记得深刻。

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乐于实践是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需要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活泼生动,人人参与其中,共享成功的硕果。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不但帮助了组内的学困生,而且也能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思考过程中的缺陷。其次,教师细心观察,耐心指导。当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还要适时地给予激励,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动脑又动口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乐于想,乐于说。

(二)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实践的习惯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敢于动手,乐于实践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还要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对于实践活动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动手实践以后得不出答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为我们明确地解释了手和脑的关系:“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每一步操作都紧扣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如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模球,先放10个白球在碗里,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摸,然后再放10个黑球让学生摸,最后放5个白球5个黑球让学生去摸,让学生说出摸球的结果,引出重点词语“可能”和“一定”,这样将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优化小组结构,精心挑选合作内容,从多方面给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小组长牵头,明确分工,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师生共享合作学习的喜悦和成功之后,合作学习将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小组合作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