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02 00:51任丽丽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心理品质幼儿教育

任丽丽

摘 要:学前期的幼儿心理上极不成熟,可塑性大,自我调控能力差,极易受到社会和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幼儿所接受的最初影响往往特别深刻,甚至会使幼儿终生都会受到影响。有时再加之父母过分注意对幼儿生活上的关怀和呵护,往往会忽略幼儿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幼儿产生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幼儿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幼儿未来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品质;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19

学前期是人生成长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独立性、适应性、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基础,就是要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自信、快乐、奋发的健康心理品质。

一、影响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客观因素

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包括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健康的人格特征,这些心理品质对人的一生成长都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心理品质问题而导致社会生活紧张,社会行为不良等现象不仅对成人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同样也在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社会上一些存在于个别人身上的不良行为、家庭中出现的过分溺爱和宠惯孩子的现象、教师一些不良的言行举止或不当的教育方法、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普及,如一些暴力、恐怖等少儿不宜的镜头画面,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因素。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令人忧虑,促人深思。

由于这一时期幼儿年龄所限,他们对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更难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让这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时,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还很薄弱,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大部分来自成人对其的评价,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以身作则,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

二、要为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形成营造快乐民主的心理环境

(一)教师要用良好的心态为幼儿带来快乐与欢笑

教师的微笑总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一定要用微笑来鼓励幼儿子的一切活动,包容幼儿的缺点与失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与潜能,调动所有幼儿的积极情感,给自己和幼儿带来快乐,从而给每个幼儿创造快乐的机会,对每个幼儿做出积极的评价与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保持温和、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二)教师要保护和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

每个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会有其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保护幼儿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使自己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和关心幼儿的心理需要,所有的活动都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设计与开展,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自由发展。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亲密的伙伴,让他们具有自然、温馨的感受,从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三、要为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形成创设自主开放的活动环境

好动是每个幼儿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抓幼儿这一特点,通过引导让每一个幼儿在学习和活动将好动的特点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

(一)教学中要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活动环境

幼儿对新的事物总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富于变化的材料,设计了富于变化的活动时,就能够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激发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中要为幼儿构建有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在许多幼儿园,活动室墙面全部由教师布置,幼儿活动时只能观看不能用手去摸,使幼儿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活动室的墙面处理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类作品。从而构建起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亲近性环境,从而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中要为幼儿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

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幼儿总会一些共同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注重观察与发现幼儿的这些共同兴趣和爱好,并为其提供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使幼儿在相互的影响与促进中得到共同的发展。

(四)教学中要为幼儿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幼儿阶段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仍然非常渴望去认识社会与自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去体验和感悟社会和自然。

四、要为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形成构建充满期望的成长环境

(一)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自信是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之一,是现代社会对一个健康人做出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幼儿的自信来自于教师与家长的表扬与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在活动中多给幼儿一些肯定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教师的鼓励下自信地成长。

(二)鼓励和引导幼儿树立积极参与意识

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形成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幼儿自我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让其充分体验到自我能力的存在,并在各种活动具有积极的表现。

总之,只要教师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各种活动去关心、关爱、欣赏、鼓励幼儿,一定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心理品质幼儿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高校军事课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