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历程及影响

2016-07-04 05:50刘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举制影响

刘玮

摘 要:在晚清其亡国灭种的危机越发严重,一些开明人士逐渐深入分析传统教育的制度,尤其是科举制的弊端,同时提出废除与改革科举制思想,并且在20世纪初期最终废除了科举制。本文分析了清末实际科举制的废除历程,探讨科举制废除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废除科举制以后带来的消极、积极影响。

关键词:科举制 废除过程 废除原因 影响

科举制属于我国古代文人考试的制度,同时还是选官的制度,在唐朝与宋朝时期渐渐完善,而在明朝与清朝中期走向辉煌。但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受到各种变革的潮流冲击,科举制被废除,这一重要举措对当时的社会与中国未来发展产生于巨大影响。

一、清末的科举制废除历程

科举制度属于隋朝与唐朝后各个王朝成立的选官制度,在隋文帝将世族垄断九品中正制废除以后,在开皇七年设置了清平干济与修谨两科。在唐朝增设了明算、秀才、明书与明法等,同时还有道举、一史、童子与开元礼等科。而后武则天行殿试,增设了武举,使得科举更加丰富。但是在众多科目中,只有进士属于常设科目,并且较为重要。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末期,在洋务运动发展与西学传播背景下,科举制产生改变。1888年清朝政府第一在考试内容中纳入了自然科学,到了1898年增设了经济科,培养经时济变的人才。应康有为的建议,将八股废除,改为策论,将实务作为命题[1]。

在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命令全部考试都按照旧制度。在1901年9月实施新政以后,各个地区的封疆大吏开始上奏折,提出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经济特科恢复,到了1904年清朝出台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时候科举考试逐渐改成策论,但是并没有彻底废除。直到1905年慈溪下达诏书,正式宣布从1906年(开始光绪32年)将科举制废除。同年九月二号张之洞与袁世凯上奏,请求将科举考试停止,推广咸趋实学与建立学堂。1906年清廷准奏,停止了全部乡会试,同时派学务大臣分发教科书,在各个州县设置小学堂。到此在我国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彻底废除,学校教育和科举取士也完全分离[2]。

二、清末的科举制废除原因

(一)在晚清实际科举制自身问题日渐突出

首先,在晚清时期科举制原有的公平性渐渐消失,例如: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舞弊的情况。清末时期人口量增加,而科举考试成了文人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一旦金榜题名就能获得荣华富贵与提高身份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文人为了金榜题名而不择手段。其次,科举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无法满足时代需要,考试的内容不够灵活。

(二)近代社会转型

在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国人在不断起义,西方列强在入侵,这就促使我国转向现代化的社会,尤其在思想、政治与经济等方面出现了很大变化。而近代经济和政治变化,势必会推动文化变化,主要表现在很多文人开始探究西方的文化;我国政府派遣学生去国外学习。这就使得国人开始了解国内文化缺陷,尤其是教育制度缺陷,无法培养出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3]。

三、清末的科举制废除消极影响

(一)科举制废除使得政府控制力与公信力削弱

自古以来,中国就存在食是政首——农是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治国思想,在隋唐以后,国家政权主要应用乡绅阶层来控制农村。但是在光绪32年废除科举制后,逐渐出现的教育与西方文明冲击,使得乡绅师统地位发生了变化,致使农村的乡绅主体劣质化与蜕变,使得农村的社会次序崩溃,这就使得农村开始怀疑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影响了社会的上下层联系[4]。

(二)废除科举制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与选官制度紊乱

若是只从考试的形式对国家文职的官员进行选拔,在没有找到相关功能进行替代前,就草率否定了科举制并不明智。当然,当时的清廷也了解到该问题,所以在1910年出台了文官选拔新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落实。继而到了1929年国内始终没有成立次序化、公开与刚性选官的制度,缺乏选人的标准,没有用人的尺度。

(三)废除科举制引起了政局动荡与政治失序

在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及时出台替代性的制度,绅权和皇权平衡的状态也渐渐消失,导致士绅阶层流向其他的社会阶层。在晚晴时期,国内士绅阶层开始衰落,各种忧患越来越严重,导致军人阶层开始转向政治的中心,逐渐成为社会领导者与主干。但因为不少军人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广阔、深邃的眼光,并且过于依赖武力,所以无法承担社会领导的作用。此外,因为军人过于在乎集团利益,从而形成祸国殃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严重影响了政局与政治[5]。

四、清末的科举制废除积极影响

(一)促进国内社会风气转变与基层改革

在废除科举制度的第2年,清朝政府宣布要准备立宪,而为准备宪政,不少州县的基层社会士绅与新式学堂的毕业生开始创办、组织农会、教育会,并且大部分地方开始自治,同时实施人口的普查,对识字教育进行推广,逐渐开始封建制度的废除运动,例如:女子缠足这类运动,部分地区开始组织地方的公共事业与运动,大力配合宪政运动开展。此外,在民国时期宪政建设、地方自治以及乡村建设等运动开展,和晚清宪政有着间接或是直接渊源的关系。

(二)动摇清王朝统治基础

晚清新政的教育体制变革主要把科举制废除当做核心内容,而且科举制被废除以后,导致封建士子失去了他们的人生目标,断绝了这类人的仕途,同时还使封建士子面临生存的危机。而在时代大恐慌的面前,封建士子只能在有限社会空间中谋求生路,一些封建士子可能投笔从戎、弃文从商,或者是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知识。这些封建士子在与西方新知识、新思想接触以后,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相继走上革命与立宪道路,进而组成滔滔反清反封建的洪流。这些认识是和封建制度相背离的一股新兴进步与学习势力,很多留学归来的学生组成了当时的革命党人骨干。例如:陈炯明、黄兴与汪精卫等人,这些人原先均具有秀才与举人的身份。一些立宪当人在当时变成了清朝政府政治的反对派,例如:许鼎霖、张謇与郑孝胥等推动与发起晚清全国的立宪运动,公开地、直接地对抗清朝政府。当时一位封建官员对这一活动惊呼:犯上作乱之事、昔出于密谋、今见于公议;无君无父之论、昔起于匪类、今创于缙绅;世变之奇、至此已极、异日之患、臣不忍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在科举制度废除的背景下,我国士绅阶层政治倾向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从封建政府支持者逐渐转变成封建政府的反对者,这些清政府都始料未及。事实上,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为封建政府培养了掘墓人与反对派,同时通过废除科举制度,影响了当时的封建制度发展,使得封建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后人将这过程称之为历史进步的作用[6]。

(三)推动新型教育体制的建立

通过废除科举制度可以建立新型教育制度,这些教育制度有着近代意义,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学校的教育内容来看,新型教育制度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了自然科学、国文、美术与史地等学科。在同一个时期相继建立起各种专门的学堂,建立了诸多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精英与知识分子,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民族救亡与留学运动高涨。

受到日俄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刺激,国内逐渐掀起了出国留学的热潮,留学热潮突起的时间是20世纪的初期,并且越来越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在1904年-1909年期间,国内新式学堂实际在校人数从92万人增加到156万人;去国外留学的人数也高达12万人,自此以后,每年留学的人数都在上涨。这些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按照自身所学知识,或者是在外国留学时所获得的感悟,得知晚清时期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为了挽救国民,新型知识分子提出军事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以及实业救国的口号,同时全身性投入到近代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从而结合西方先进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救亡运动,把救国运动推到了更高更新阶段。尤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时间段,国内诞生出一批代表性的人物,例如: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陈独秀等,同时还包含国民党的蔡元培、廖仲恺、蒋介石与胡汉民等;这个时期还出现很多著名的企业家,例如:南洋的简氏兄弟与荣氏兄弟。上述的人物都是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接受了新型教育的学者,这些人对于政治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他们比较善于掌握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变革潮流,使得中国的近代社会逐渐与封建统治社会脱离,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7]。

五、结语

总而言之,科举制度废除冲击着晚清社会的每一个方面,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互相交织。在此期间诞生出清王朝封建统治反对派,逐渐形成新型知识分子群,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与疏远了清王朝的拥护者,也就是旧知识的分子群,轻而易举摧毁了当时的封建社会等级,但是并没有重塑新政治的权威,无法成立新社会政治的次序。所以在旧制度变革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其局限性以摒弃,同时还要对其合理性方面进行保留;不仅要了解科举制变革是历史必然性,还要意识到出台相关措施现实的紧迫性。此外,在新制度成立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制度出台现实的必要性,还要考虑社会实际承受的能力,确保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性,确保新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许哲.论宋徽宗时期科举制度及对文学之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0(1):103-105.

[2] 杨金玲.浅析清末新政中废止科举制的原因[J].西部皮革,2016,1(4):279-280.

[3] 裴世东,李军.科举制的废除与乡村革命因素的积累[J].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7(2):68-70.

[4] 岳铭青.科举制废除、士绅阶层衰落与基层治理变迁[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2):48-51.

[5] 唐跃洺,张洪江.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与借鉴[J].兰台世界,2016,11(6):111-112.

[6] 孙倩文.晚清科举制的废除与儒学的传播发展[J].人文天下,2016,11(6):50-54.

[7] 邓俊康.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的主要原因分析与论证[J].考试周刊,2014,11(89):23.

猜你喜欢
科举制影响
古代的考试
“科举”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浅谈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从“范进中举”看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