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

  • 唐代科举制下“贤良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摘要:科举制是始于隋唐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取唐代科举制下“贤良科”这一制举科目,爬梳史籍、文集及相关文献,对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做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唐代贤良科举目在前期具有多样性,但在德宗朝及以后逐渐收束,突出了“能直言极谏”这条标准。与此同时,自德宗起,士子在策文中表达的“直谏”意识不断深化。从贤良科本身具有的时效性观察,这两者的演变趋势保持一致,并且均受中唐以来“君臣一体”的尚谏之风思潮的影响。关键词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1期2022-12-21

  • 阅读与补白
    趋公平公正D.科举制选官方式开始出现依据后汉这个时间,可以排除A、D,其实B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当在排除之列,但在总复习阶段,还是应该把问题研究透彻一点。题干所提到的“试”即考试,难道考试在西汉就有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真正区别是什么呢?又以怎样的标准来认定科举制的进步性呢?一、教材表述我重新阅读了新老教材,在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述中,察举制是“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阅读与补白 ——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公平公正 D.科举制选官方式开始出现依据后汉这个时间,可以排除A、D,其实B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当在排除之列,但在总复习阶段,还是应该把问题研究透彻一点。题干所提到的“试”即考试,难道考试在西汉就有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真正区别是什么呢?又以怎样的标准来认定科举制的进步性呢?一、教材表述我重新阅读了新老教材,在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述中,察举制是“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0期2022-03-07

  • 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
    摘要】清末废除科举制这一举措在中国政治、文化、社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阶层构造。科举制度是绅士阶层赖以存在的基础,废除科举制之后则使得原来阶层流动的渠道变得不再畅通,迫使绅士阶层流动到经济、军事这些部门,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空前的变动,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不过,曾经的统治阶层地位的改变彻底影响了清朝末年的社会。【关键词】科举制;清朝末年;绅士阶层【中图分类号】K312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论《孔乙己》悲剧性的社会意义
    的一切,揭示了科举制对旧式文人的毒害,也揭示了阶级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顽固和人性的泯灭。 关键词:孔乙己 综合语境 科举制 聚焦 叙述方式 社会意义 《孔乙己》这篇小说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小说注重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整个时代的风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论文主要探讨作者在究竟在一个怎样的综合语境下来叙述的,如何在一个有限的固定内聚焦之下,以冷淡的笔法写出了孔乙己悲剧性的社会意义,感受其中超时空的叙述魅力。 一.综合语境下的创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2-19

  • 科举制的政治逻辑
    黄思晗摘要:科举制是在我国存续了1300多年的选官制度。本文首先从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入手,分析了世袭和举荐制度的成因、弊端以及其消亡的命运;然后从皇权与贵族力量变化的角度分析科举制产生的政治经济动因,世族门阀的兴盛威胁了皇权的统治,而均田制导致了门阀势力的衰落,科举的产生彻底破坏了贵族政治;最后,阐述了科举制在打压贵族、笼络人才、政治教化、维护统一等方面发挥的政治功能。关键词:科举制;选官制度;政治逻辑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政体以后,国家开始从贵族政治走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2021-09-10

  • 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大的变化。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皇权的不断集中,无论是隋唐之前的门阀贵族还是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均已衰落凋零,历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关键词】科举制;唐宋;士人【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43-02科举制于中国古代社会而言,不仅仅是一项选举制度,更是联系社会各阶级流动的纽带。唐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阶层有着深刻的影响。一、科举制的产生

    今古文创 2021年15期2021-09-10

  • 婚姻与官位的隐喻
    键词:五姓女 科举制 《枕中记》《枕中记》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为人熟知的“黄粱美梦”从这里所出。作品问世之后不断地被续写改编,如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后世如此追捧这篇传奇小说?本文试图从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入手进行解读,从而发现《枕中记》的思想艺术特色。一、婚姻——经济与政治地位的生命线主人公卢生入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娶妻,而且娶到的妻子还是名门望族,文中这样写道:“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从个人困境到“科场鬼”悲剧
    下民不聊生,而科举制度仍是官吏选拔的重要方式,在此时代背景下,社会中涌现出了无数“孔乙己”式的读书人。本文旨在通过逐层探析孔乙己个人困境与人生悲剧的根本诱因,找出“孔乙己”式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与科举制度间的深刻关联,体悟鲁迅先生的意旨,并探讨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启发意义。关键词:孔乙己 困境 知识分子 科举制众所周知,《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又一全新形式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画卷留下了一个经典的落寞文人角色——孔乙己。在小说中,身着长衫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科举制演变刍议
    县中学 李 虎科举制意为“分科取士”,实施的具体方式是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为依据选拔人才。相对于注重血统的“世卿世禄制”和注重门第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显得更加公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形式至今仍适用于诸多行业,国外的“文官制度”也受此影响。因此,科举制被一些外国朋友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求,自隋唐至明清,科举制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笔者以科举制的起源、变革、废止为主线,略论科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4期2020-12-15

  • 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知识和权力间的枢纽作用
    论出发,审视了科举制作为联系权力和知识的纽带作用。在科举制的帮助下,古代中国将知识和权力融合,进而构建出稳定的知识—权力体系。清朝末年,儒学在和西方科学的争夺中失败,既是古代中国知识的失败,也是封建权力的失败。关键词:科举制;儒家文化;权力—知识;福柯科举制度和知识、文化的联系,不少学者已经有过论述。干春松将科举制视为儒家文化和封建意识形态的纽带。[1-2]桑兵从科举制度、教育制度的演变来审视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较量。[3]苏鹏从制度文化倒逼制度发展的视角重

    山东青年 2020年3期2020-05-22

  • 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
     要:宋代对科举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包括:废除唐以来的“公荐制度”,扩大取士名额,殿试制度化,完善“别头试”,实行锁院制度,以及开创糊名制和誊录制。北宋科举制的一系列改革对北宋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北宋   科举制   改革影响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02-011   废除“公荐制度”公荐制度在唐代已经成为了众人共知的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9期2019-10-30

  • 元代戏曲爱情戏中男主角性格“孱弱”之我见
    撞;世俗文学;科举制;瓦舍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2-0021-02元以前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男女主角形象往往固定而单一,苍白无力的女性形象依赖于高大伟岸的男性角色。以“绿肥红瘦”的艺术手段来为英雄睿智的男主作锦上添花的点缀。但元代戏曲则推陈出新,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将男性角色塑造的孱弱无力并配以勇敢重情义的女性形象,这形成了元代文学,尤其是世俗文学中的一朵奇葩。1 元代爱情戏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2期2019-09-10

  • 科举制的演变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国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消亡在清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至今有一定的影响因子存在。通过对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来剖析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培养以及在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古借今,在就业质量提升、社会责任感加强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找到有效培养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方法、手段、机制,使得高等教育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关键词:科举制;应用型;新时代;就业质量;提升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

    高教学刊 2019年3期2019-09-10

  • 中国科举制研究文献述评 ——基于CNKI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学一、引言中国科举制始于隋,盛于唐宋,衰落于明清,并于1905年被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中国科举制在古代为一项严密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当今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渊源。邢富生(1988)认为,通过借鉴科举制,完善企业人才竞争机制。[1]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孙立平,1992)。[2]Haifeng ,L(2007)认为,日本、韩国和越南学习中国的科举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2019-09-09

  • 浅析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
    李宇宁摘 要: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以考试的形式选拔治国理政之才的政治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笔者认为,要以辨证的眼光去看待科举制度,明晰其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所用。关键词:科举制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中图分类号:D6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1科举制度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这种凭借自身才能而入朝为仕的制度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文信息 2019年8期2019-08-31

  • 从抵制到推崇
    选官途径多种,科举制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新兴的选官制度,与门荫制度相比,唐代的科举制并不占优势,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唐代确实科举制由弱到强的关键期,对没落中的士族影响极大。从唐初到唐末,士族对科举制的态度有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开始的抵制到后期的推崇。士族态度转变的原因除士族本身因素外,还有整个社会的推崇,迫使士族转变其入仕途径,以保持家族的辉煌。而科举制的实施,更为士族的仕途开启了制度化的孔道。关键词:唐代;科举制;士族;转变1 贵族政治:士族入仕的

    卷宗 2019年13期2019-06-17

  • 察举制中科举制的萌芽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不同样式的选官制度,它们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察举制度便是文官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制度大约在西汉文帝、景帝和武帝之时确立。它与征辟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魏晋以降,由于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现并成为选官的主导,察举入仕之途的地位和作用颇有下降,但在这一时期它依然发挥着作用,其程式制度也仍然在依照某种规律向更高形态发展。九品中正制衰落之后,察举制在隋唐之际发展为科举制度。换言之,察举制便是科举制的前身与母体。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中国官吏选拔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词:官吏选拔;科举制;考核制度[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一、导论古人云:“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人才之于国家无疑是巨大的宝库,古往今来历代统治者为充分开发这一宝库制定了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来适应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要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各王朝的选拔制度,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可取之处,以供参考。二、历朝重要官吏选拔制度的介绍(一)先秦:世官制何为世官制,顾名思义就是世代为官,官员家族有沿袭官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2019-04-16

  • 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  本文将从科举制度的概况出发,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高中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看待科举制被废除这一历史事件。【关键词】  科举制 清朝末年 西方国家【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261-01引言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是后来每个朝代通过考试进行官吏选拔的重要制度。到了1905年的九月份,张之洞、袁世凯上奏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9年2期2019-03-20

  • 浅谈科举“兴”“废”之于高考
    王婷【摘要】科举制的出现、发展与衰亡与中国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环境紧密相关。现在的高考制度与旧时的科举制度之间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渊源,二者在促进社会管理与人才教育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不能因科举制的衰落与废除否定高考,而应正确与理性看待这个制度,从科举的“兴”“废”间寻找助益。【关键词】科举制;考试;高考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与社会、教育等密切相关的考试考核制度,与当今的高考制度有着承继与借鉴的关系。每项制度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2019-03-03

  • 秦汉以来我国选官制度的变迁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掌握其演进脉络,为当代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提供借鉴。关键词:选官制度 察举制 科举制选官在国家统治上是一件大事,选官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无论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在建立执行之初,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但选官制度实施后期,又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进而会逐步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要。自秦汉以来,我国的选官制度不断演进,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的推

    祖国 2019年1期2019-02-22

  • 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资源。书院修缮科举制的不足,推动了科举的良性发展;新儒大师对于只重各利的片面科举观的矫正,对后辈的科举取仕影响重大。可以说,科举带动了书院的兴起,书院也推动了当时科举制度的改革。关键词:宋代;书院;科举制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125-03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既有官办,也有私人设立,以讲学和藏书为主要职能,有专门的校舍来收藏书籍,聚徒讲授、研究学问。随着历史的推进,书院在宋

    西部学刊 2019年20期2019-02-06

  •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同时,也备受科举制的毒害,地位低下,大多痴迷于入仕做官,慢慢变得麻木不仁,令人叹息。小说《儒林外史》全面并深刻地描绘了众多明清士人形象:醉心科举、执着功名的士人;道德败坏、欺压下层民众的士人;理想的贤士。关键词:《儒林外史》 士人 科举制一.引言“士”通常指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读书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称:“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1]鲁迅曾说:“读书人及所谓士子。”士人代指古代的读书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2018-11-29

  • 基于增强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 ——以科举制复习课为例
    要。本文以有关科举制内容的复习课为例,通过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的合理构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多个角度认识科举制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其次,它是一种教育制度,是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优秀人才;再者,它还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将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总结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一、隋唐宋时期:科举制确立,发展,不断完善材料一 《册府元龟》记载

    中学政史地 2018年18期2018-11-29

  • 基于增强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
    要。本文以有关科举制内容的复习课为例,通过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的合理构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多个角度认识科举制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其次,它是一种教育制度,是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优秀人才;再者,它还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将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之内。总结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一、隋唐宋时期:科举制确立,发展,不断完善材料一《册府元龟》记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科举制的学习内容看部编教材的变化及教学应对
    发”,本文以“科举制”为例作一说明。1. 在“变化”中寻求“优化”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科举制的教学要求是“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依据实验稿课标编写了《科举制的创立》一课,讲述了其在隋唐时代是如何创立、完善的:最初是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随后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虽说条理清晰,不过教科书里的科举制只是一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6期2018-09-10

  • 科举制度浅析
    【摘 要】科举制度从建立到废除的1300多年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培养的人才逐渐趋于单一化,作弊险象丛生,社会等级意识加剧,科举和学校的关系问题颇多争议,但仅管如此,对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选拔,文化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一分为二看待科举制,更应该关注其优势,挖掘精华为现代社会的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科举制;考试;利弊科举制自隋朝建立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颇多争议,直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2018-08-30

  • 科举制与唐诗的关系
    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玄宗天宝年间,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因为封建帝王此时对诗歌的提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时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而又因为科举制是于隋朝固定下来,先于唐诗作为科举考试手段,因而按表面时间先后,似乎也是因为科举制的发展而推动了唐诗的发展。然而,以我看来,这恰恰颠倒了科举制与唐诗的发展关系,如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2018-08-24

  • 浅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对当时知识分子的影响
    905年废除了科举制。而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主要来源于他们依靠科举制得到的政治权力。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对知识阶层的作用、及社会地位也会受到冲击。本文分析了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探讨清末废除科举制对当时知识分子的影响,同时研究当时知识分子面对科举制的废除转变与付诸的实践和他们重新返回政治地位上的“中心”的方式。关键词:科举制;废除原因;对当时知识分子影响;知识分子的转变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隋朝开始创立的文人考试的制度,同时还是主要的选官制度,唐宋时期逐渐

    神州·上旬刊 2018年6期2018-06-28

  • 科举制与文人画的崛起
    画”,自隋创立科举制,以文取仕,历代沿袭,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都擅诗词,工书法。因此,官僚和文人难以分割,古称“士大夫”。士大夫们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必然的,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因此,文人画的兴起与科举制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关键词:文人画;科举制;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大部分文官都精通诗文,擅长书法,从隋创立科举制至清末,都以文取仕,所以权要和文人这二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相互关联的,被称为“士大夫”。士大夫们经常会以画自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在长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3期2018-04-30

  • 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比较以及对改革的启示
    400700)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前后经历了1300余年,被众人褒贬不一.而当今的高考制度亦是如此。只有将科举制度和高考进行比较,才能为当今高考改革提出意见。一、科举制和高考制度的相同点(一)两者都是较为公平的选拔考试制度。两者都是以“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为原则,来进行选拔人才。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创立、唐朝完善、宋朝改革、元代中落、明朝辉煌、清朝衰落……一直到1905年才寿终正寝,前后经历了1300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之所以存在如此之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2018-02-22

  • 孕育于生活之源,绽放历史教学之花
    活;历史教学;科举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他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接受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是辩证统一的。笔者想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就应该从生活中寻找养分,进行教育教学,历史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进

    考试周刊 2017年30期2017-12-08

  •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科举与书院制度
    文摘 要:中国科举制度由隋朝起,至清朝光绪止,历经一千三百年。在这过程中,科举制度历经多次改革,终成古代中国最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允许士人自由报考,这不仅是科举开放性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传统中国政权向普通士人开放的重要途径。在满足士人应试科举需求的同时,书院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体系,也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最终被改制为新式学堂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关键词:科举制,书院,传统教育,文官制度引言:自汉代开始,中国就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只不过该制度主要以举荐为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2017-09-24

  •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乡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要: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在中国引起的社会变化是空前巨大的,尤其对该时期的乡村社会的发展来说,影响更为深远。它引起了整个社会管理能力的弱化和民国时期社会阶层信仰中心的缺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原来大部分传统的士绅到城市寻求生存,呈现“权力真空”现象,权力也大部分被土豪劣绅所替代,促成了乡村权力结构的变迁。关键词:科举制;社会整合;城乡差距;传统士绅;权力结构1905年,在中国实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这一社会变化给清末政府和传统乡村社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2017-08-21

  • 中国传统选士制度变迁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四个阶段。“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文人的政治抱负和统治者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选士制度影响着古代知识分子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为士人指明晋升之道。关键词:养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中图分类号:D691.4 文献标识码:A一、养士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过程中避免惨遭吞并,顺应动荡时局,纷纷重视人才,士阶层诞生。随着官学衰落与私学兴起,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以外交大使的身

    求知导刊 2017年15期2017-07-15

  • 浅析科举制对唐朝人婚姻观念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科举制产生了重大的作用。科举制不仅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之一新,还对唐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婚姻观念由唐朝前期的“士庶不婚”发展到中后期的“不问阀阅”;财婚观念由“重礼义”发展到“尚功利”;女子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由“高”到“低”;这些都是受科举制影响的结果。关键词:唐朝;科举制;婚姻观念;影响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258-02唐朝是中国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从政治、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1

  • 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
    3)【摘 要】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绵延了1300年。回顾科举制的历史沿革,不难发现,科举制的延续与发展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契合,这种契合体现在了科举制的产生、完善、功能和民族性上。同时,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制度设计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最终也无力改变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关键词】科举制;官僚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科举制在一般情况下泛指一种以考试为主的选官任官制度。依照其狭义的解释而言,从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直至清末张之

    智富时代 2017年3期2017-04-02

  • 浅谈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用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一直被史学家认为是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考试的典范。科举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上等人机制,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更影响着近代周边各国官僚制度的成形与进步,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将从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入手,浅析其历史作用。关键词:科举制;历史作用;人才选择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宋元明清发展至鼎盛时期,清朝末期遭到废止,是我国历史上关键的取士制度。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流程中,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2017-02-17

  • 科举制背景下明清文学的生态
    ◎由帅科举制背景下明清文学的生态◎由帅科举制背景下明清文学的整体面貌受到了遮蔽和隐藏,要想完全了解明清文学的生态样貌就必须通过科举制的视角进行全面的审视,本文对明清科举制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士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科举八股文与传统文学价值的背离,继而探讨了科举制对明清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明清文人在八股时文与文学之间的挣扎与努力。中国文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科举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但自唐代以来对科举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就相对较少,特别是明清时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5期2016-12-29

  • 科举制度对高考制度的影响探究
    王凤摘 要: 科举制在整个古代中国的教育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选拔人才,高考制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众多学者在研究科举制和高考制度后发现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科举制和高考制研究中国选士制度的变迁,通过研究科举制的利弊,把科举制与当今的高考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当今的高考改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科举制 高考制度 影响纵观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不难发现,从原始社会通过长者实际活动的言传身教与口耳相传这种完全自然

    考试周刊 2016年76期2016-10-09

  • 科举制的政治学意义与现代影响
    赵秋杰摘 要:科举制度被有些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影响深远。科举制是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本文从科举制的政治学意义及其现代影响两方面入手,探讨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和现代两个历史维度中的不同作用。關键词:科举制;政治学;中央集权制度;儒家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古代选拔文官的主要制度有世袭制、察举制等,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为选拔依据,不考虑其才能;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

    卷宗 2016年7期2016-09-26

  • 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历程及影响
    的制度,尤其是科举制的弊端,同时提出废除与改革科举制思想,并且在20世纪初期最终废除了科举制。本文分析了清末实际科举制的废除历程,探讨科举制废除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废除科举制以后带来的消极、积极影响。关键词:科举制 废除过程 废除原因 影响科举制属于我国古代文人考试的制度,同时还是选官的制度,在唐朝与宋朝时期渐渐完善,而在明朝与清朝中期走向辉煌。但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受到各种变革的潮流冲击,科举制被废除,这一重要举措对当时的社会与中国未来发展产生于巨大影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6期2016-07-04

  •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董应龙【摘要】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曾长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晚清时期,其弊端却日愈严重,进而发展到了难以维继的程度,因此科举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各种因素的制约,科举制虽屡经变革,却最终没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而不得不被迫终结。文章从科举制变革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其过程和动因加以具体阐述。【关键词】晚清 科举制 变革 终结【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晚清科举变革的艰难历程洋务运动时期变革科举制的相关言论和行为。第一,创立

    人民论坛 2016年11期2016-05-17

  •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浅析
    发展。关键词:科举制;报考资格歧视;命题科学性;考官队伍;考录监督1.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总述1.1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相关概念研究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首先必须明確何谓公务员,何谓公务员制度,何谓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务员是指依法代表国家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驶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而公务员制度则是现代国家通行的一种法定化的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录用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培训,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公务员的纪律、处

    卷宗 2016年1期2016-03-21

  • 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教育研究·论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孙雪,彭勃(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协调利益关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发挥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从实施本质和过程看,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整合机制。科举制通过公平取士,缓和激烈社会矛盾;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教化民众,维系和谐社会秩序,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关键词:科举制;社会整合机制;社会整合功能一、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4

  • 科举制利与弊及其当代借鉴价值
    张红星摘要:科举制因其扭曲了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导致考生知识结构单一、造成知识分子人格异化等弊端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在促进儒学文化传播、推动人才流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都科举制度产生与废除及其利弊的分析,提出了科举制对我们当代的借鉴价值。关键词:科举制;产生与废除;利与弊;借鉴价值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所谓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8期2015-11-25

  •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角色取向
    的私人财产。以科举制的设立为截点,之前的政治主要由士族参与,他们属于世袭官僚群体;科举制设立之后,平民阶层也有了可以参与政治的机会,但这有个前提——通过科举将自己变为精英阶层,即官僚群体。中国的平民阶层自古就是“非政治动物”,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政治。【关键词】封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官僚;平民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60-01一、君主价值取向在君主看来,如何保住自己的财产,才是重中之重。也就是基于这个出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10-21

  • 中国知识分子心志的变化
    分子,志于道,科举制,心志变化【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5-0067-06知识分子,顾名思义而言,是除人类社会常识之外,拥有某些特别知识,以求知和生产知识为职事的人。但就其特定含义而言,根据其产生的历史渊源,是专指那些受过教育但对现在社会秩序和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并试图使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于社会的人。①本文旨在根据对知识分子的这一界定,审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志变化,并期图以此展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发展的一个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5年3期2015-05-11

  • 关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克服思维定势
    关键词 科举制,思维定势,梳理,历史阶段性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23-0032-03在平时教学中,由于时间所限,教师往往会很笼统地阐释历史概念和史实,教学目标的实施会打折扣,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模糊的认知,甚至以偏概全地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例如分析科举制:通常情况下,教师大都首先让学生了解其形成时间和选官依据,然后侧重对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就科举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12期2015-01-15

  • 从“范进中举”看应试教育
    投射出当时社会科举制的应试教育,尤其是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至于在当代也一直延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着近乎相同的命运,只是当代相对而言对人的禁锢少一些,但迎合应试教育为了功名富贵的初衷都相得益彰。【关键词】范进;科举制;八股文;应试教育;功名富贵【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科举考试自隋到清共经历了六个朝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使下层人民有机会通过科举做官,提高了统治阶级的素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消极作用慢慢显露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2014-11-10

  •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
    九州[摘 要]科举制始于中国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选拔官僚的重要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是现代社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人事制度。虽然公务员制度源于西方的文官制度,但是,中国当下的公务员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关的渊源,有人认为,当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就是现代社会的“科举制”。因此,本文通过对古代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过往制度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的公务员制度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9期2014-09-26

  • 浅谈科举制的废除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决定第二年将所有乡试、会试及各类科考一律停止,以后所有入仕者都必须出身于新式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各种反响。如果说上自朝廷高官下至莘莘学子对废除科举的反应,大都仅在教育制度或选官制度层面上,对这项变革做出或褒或贬的评论的话,那么少数中外有识之士却看得更深更远。维新时期曾痛斥科举之弊端的严复则认为“此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将这一举措比作秦始皇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2011-11-29

  • 试论郑观应改革科举的思想
    身体验,使他对科举制弊端深有感触,由此他激烈地抨击科举制。晚清国门洞开,西潮澎湃,开阔的视野使他对科举的鞭笞与改革都羼入浓郁的时代特色。【关键词】 郑观应;科举制;公选制;学非所用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111-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55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郑观应,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早年熟读经书,热衷科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3期2009-10-24

  • 中国公务员制度探源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到建国后的《公务员暂行条例》及现行的《公务员法》,由不成熟逐渐走向了完善,并在人才选拔上体现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拟在探寻公务员制度起源的基础上,把握这一制度发展的脉搏,以期对不断完善的公务员招录制度有所裨益。关键词:公务员制度;科举制;人事制度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4—90—02为政之要,贵在用人。一个国家的兴亡与人事制度的优劣有密切关系,正所谓“上贤者昌,而役贤者亡”

    学理论·下 2009年2期2009-04-27

  • 元代游士的生命悲歌
    秋思》 游士 科举制 举荐制摘 要:人们历来对[越调]《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成就较为关注,而对它的主题相对忽略。本文结合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通过对“断肠人”身份的断定,指出它是对游士生存状况的刻画与描写;指出它产生于元代,并不是偶然,而是元代游士不幸人生的高度浓缩,是他们的生命悲歌。由于游士自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士人的重要组成,所以它所传递的悲凉情感为人们所熟悉,这也是它传诵不衰的重要原因。[越调]《天净沙·秋思》最早载于元人盛如梓的《庶斋老学丛谈》,“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2期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