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与镜头画面的有机融合

2016-07-06 09:19李和畅刘晓岑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浮世绘

李和畅 刘晓岑

摘 要:作为鬼怪题材系列,《怪·化猫》的巧妙之处在于将日本浮世绘与镜头画面相融合,再通过荧屏这一媒介渲染出一种特有的日式风情。本文从镜头画面这一方面入手,通过对画面中的造型设计、制作手法以及构图与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到静态绘画拆分再创造后,如何成功的透过屏幕利用动态的镜头画面体现出影片所要传递的情感与寓意。

关键词:《怪·化猫》;浮世绘;镜头画面;有机融合;

1 浮世绘的特征与影响

不同于欧洲绘画对三维和写实的追求,日本的绘画主要受中国影响更偏向于平面和写意。到了17世纪,随着文化中心从京东到江户的转移,稳定的生活环境、繁多的人口和商业的发达,使便利廉价的木板刻画成为浮世绘的主要制作手法,这更便于推广与流通,此时的浮世绘便开始了其平稳蓬勃的发展之路。

浮世绘作为平民艺术,更多的是描绘花鸟风景、百姓的世俗生活、歌舞伎等时代特色和场景。不同于欧洲崇尚的“人文主义”,日本人更愿意把自身视为大自然的组成体,在大量的风景画、花鸟画中,人物往往只占一小部分,而季节的更替和画者自身的情感流露则多寄托于大伏笔的自然描绘。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浮世绘大多偏爱于小型化的表述,类似于中国画中大气磅礴的场景描绘略少,小区域的绘画取景使得浮世绘多了一份细腻和湿润舒缓。除却画作中的大幅度留白,非对称性构图也是其鲜明的特点——对大自然最大程度的模仿与借鉴是对其最大的敬意。勾线平涂的平面设计加上细腻的彩色套印,使浮世绘具有工艺性的同时不失其强大的装饰性。

到了19世纪20年代,浮世绘流入欧亚各地,对新艺术的发展和印象派的色彩刺激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它特有的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自然化的装饰性,成为当时正被工业设计所摧残的年轻艺术家们最好的灵感来源。由此看出,浮世绘具有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美学感染力。

2 風格迥异的动画片

《怪·化猫》由五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其中《座敷童子》、《海坊王》、《无脸男》和《鵺》四个故事取自于日本民间传说,最后一篇《化猫》,则发生在明治维新时期,整个系列讲述的是一位卖药郎游走于各地降妖除魔的故事。影片选用了最具民族特色的浮世绘,借鉴美人画、役者绘和风景画的题材和风格,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接轨、绘画到动画的转变。

2.1 镜头中的独特造型

(1)人物。五个故事均发生在固定的小局域内,导演在每个人物设定上都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夸张,使每个角色都具备鲜明的性格特点,让观众在华丽的镜头画面中能够轻易记住并认出对应的角色。如:贯穿整个动画系列的男主角卖药郎,他留着一头灰色长发,身穿蓝色和服,头戴紫色头巾,背着一个棕色的药箱,白皙的脸上文着红色图案,给人一种冷酷且处惊不变的神秘感;斩妖时变身为黝黑肤色,红色花纹褪去转换为缠满全身的金色条纹,服饰也变成金色短袍,一头灰白长发散开成为卖药郎身份的唯一芥蒂。在日本的色彩观念中,金色源于佛教的意味,被视为净化色,具有其他色彩所不及的特殊地位,这也为变身后的“强大”多了一份说服力。另一方面,除了套用相对应的江户时代的人物造型和服饰外,次要人物除了有固定台词外一概没有描绘出脸部特征。如:《座敷童子》中的嫖客的脸部用黑脸齿轮印花,而妓女们则是统一的白脸齿轮印花。这即对故事起到承接作用,也不会因角色过多而分散主角的关注度,扰乱观众的主线记忆。

(2)场景。在整部动画的镜头画面中,场景的设定起到了三重作用。第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海坊王》的故事发生在海上,导演借鉴葛饰北斋的《神奈冲浪》,将海浪以色阶变化为界线,通过上下位移的交替展现出海浪的动态,同时舍弃白色浪花,空中的云朵填满纯黄,船只相对精致小巧,放在画面中央,随着海浪上下移动,实现了精致与简洁并行。第二,使抽象化的故事具象化。在本篇开头,镜头画面中是一位说书人站在船舱内的一排屏风前讲解一个古老的传说,随着说书人的叙述,镜头在屏风上推移,依次给出相对应的船、浓雾、山海等形象。第三,真相的暗示和隐晦的比喻。在这个故事的镜头中还反复出现了一副巨大的西方油画:壁画中是一对男女赤裸的拥抱着,女人的下半身是双不正常的腿,在两人左后方有一团魔鬼般的黑影。这幅背景装饰图暗喻着男人因为不能与人鱼结合,而深深的低头痛哭,后方的影子则是这场悲剧的衍生物。一直到故事的最后,老和尚讲出自己和妹妹的不伦之恋时,这副壁画也反复出现在他的身后,暗示性可见一斑。

(3)道具。和传统故事中撰写的一样,斩妖除魔也需借助相应的道具,除却装载道具的四方形大药箱,主要工具有三样。第一:符咒。主要用于制作结界,将需要保护的对象或者需要消除的鬼怪困于其中。符咒看上去像一张普通的白纸,在感受到魔怪出现时,上面会迅速浮现出血红的字迹又仿佛是一只猩红的眼睛。第二:天枰。用于鉴别主人公叙述故事的真伪和追踪鬼怪的行踪。根据事情的“真”与“假”,天枰会倾向“正义”的一方。第三:斩妖剑。在了解实情的真相和鬼怪的真身后,宝剑便可拔出,剑身一丈通身发出刺眼的金光,一剑便可斩杀魔怪。

2.2 有趣的画面呈现

(1)构图的意外性。乍看之下《无脸男》的故事略显单薄和乏味,初次观赏时,有些观众也许会不明所以,只是对其中多次出现的装饰屏风和犀利的色彩印象深刻。虽名为《无脸男》,但这篇故事的主角却是一个名为蝶的女人,她深受封建主义迫害,在长期压迫下最终崩溃成疯。镜头中多次出现以栏杆为前,人物和背景在后的构图画面,有时是狱门,有时是橱窗,而这一切即是蝶一生的写照。蝶的生活中没有快乐,长期的压抑最终使蝶心生成魔,产生出另一位无脸男来爱护自己。在处理无良夫君寻欢作乐嘲讽蝶的这一情节时,镜头中单给出一副巨大的屏风,伴随着辱骂,画面中的屏风以中轴线开始旋转,屏风越转越快从视觉上让人产生一种厌恶和抵触,很好地将蝶和观众的感受同步调;故事的最后,镜头给出的画面是一个静态画面,两只鸟儿立在枝头,右上角的鸟儿背对观众,抬头瞭望天空。左下角的鸟儿虽然正对观众却低头看着下方,两只鸟儿长得一模一样。镜头缓慢的推进,停下,原本在左下角低头静立的鸟儿突然动了,它抬头左右看了看,然后张开翅膀飞向天空,接着画面切回厨房,还是那个的厨房,还是那个不停要酒喝的咒骂声,一切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只有窗外鸟儿的鸣叫,唯独少了蝶的身影。两只鸟儿暗喻蝶,一只是其本身,渴望着鸟飞高空,却只能抬头瞭望,另一只则是其内心,放弃可以依靠的大树展翅高飞。蝶,与庄周梦蝶一样,一切终归一场梦,最终主角斩杀的不过是碟心中的梦魇。

(2)创新性色彩运用。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浮世绘特色既是它艳丽的单线平涂,浮世绘作为装饰工艺,其绚丽的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整部动画中的四篇故事均继承了这一特点,华丽到极致的描绘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道具都不错过。但在《鵺》篇中,导演却反其道地运用了低纯度作为整场的基调,除了主角卖药郎,其他人和物皆为暗灰色,只有在其代表性的物品上有单一的高纯度点缀色。为了表现香气,在人物试香的一瞬间,画面才被瞬间点亮后快速暗淡。原来,除了卖药男以外其他人早已死去。灰黑白色的基调除了吻合虚无的灵魂以外,跟香和木被焚烧后的色调也是符合的。

2.3 “偷梁换柱”的二维表现

(1)后期特效。荧屏作为影视作品最后的承载对象,通过视觉的刺激和音乐的配合能从具象思维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面给予观众传达出共鸣强烈的感受,从画面感上来看,《怪·化猫》做到了统一、独特。整部动画片在视觉感官上像是被蒙上了一层揉皱后又铺开的废旧报纸,而后又用被雨水打湿略显褪色,从头至尾弥漫着一股来自时间的陈旧感。

整部动画片的静态场景和人物为三维模型搭建,在中期的绘制时作为参考依据统一描绘成三维线稿并铺色,使背景在镜头画面中不失其比例和准确透视。导演在最后一个故事《化猫》中留下了很明显的三维人物模型:背景人物皆为白色模特,没有五官,僵直站立,搭配简单的外套和喧杂的背景声效,热闹的气氛丝毫不减。

(2)音乐。整部动画片的节奏偏缓慢,在故事前期的发展中,镜头画面多为固定镜头,故事的进展依靠传神的人物对白和精致到位的背景音乐推动剧情。全篇的演奏道具皆为日本传统乐器,当人物的情绪骤然变化或故事的突发转折处,用三味线、尺八和太鼓等乐器奏出短促的音调。在故事起因叙述或是故事铺垫时多用笛子或管箫奏乐,舒缓空灵的音乐使故事多了一份沉寂感。配合传统音乐,《怪·化猫》的镜头画面中透露出浓浓的“物哀”这一理念,悲伤的感觉和无常的美感展示了日式的情感特征。

3 小结

动画创作是对平面构成与画面构图的综合应用,静态画面的浮世绘通过抽象或具象方式帮助归纳了画面构成美感和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动画语言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画面的感官刺激来激励观众的共鸣或拒斥感,因而能够决定影片的质量、影响与成功。

浮世绘作为绘画作品,与动画相结合,最大的难度是静与动的融合,这两个在本质上是相对立的。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画面的精细,色彩的缤纷,通常动画中惯用的高频率移动容易对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所以在“动”的程度上保持相对的“静”,在“静”的同时保持“流动”,是《怪·化猫》将浮世绘与镜头画面有机融合的成功之处。《怪·化猫》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动画相结合,对浮世绘进行了很好的传承,是日本动画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潘力.浮世绘[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鹏飞.“超人总动员”中镜头画面的情感表达研究[J].电影文学,2013(9):52.

[3] 张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画面语言解析[J].芒种,2014.

[4] 索理.日本浮世绘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影响[J].艺术百家,2013.

[5] 刘存.日本浮世绘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J]. Art of Design.

2008,2(51):76.

[6] 程茜.浮世绘中背景植物的作用解析——以铃木春信的作品为例[J]. Art of Design,2014(8).

[7] 黃小牧.动画新“浮世绘”——不一样的动画《怪—化猫》[J].新视觉艺术,2010(5):132.

[8] 何昕.日本人的色彩意识与自然观[D]. 2009.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浮世绘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