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7-06 06:10梁惠萍魏加兴梁璟汪沙娜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模式课程

梁惠萍 魏加兴 梁璟 汪沙娜

摘 要:产品设计专业是结合了艺术、人文、历史、经济、工程技术等的工、文、理交叉学科,着重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学科跨度大,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均有别于其他专业,因此对教学的形式研究尤为重要。要使教学方式上符合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合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产品设计;课程;模式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详细分析国外的产品设计教育,不难发现,国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共同点是“文理交叉,产学结合”,新体系、新方法、技术型的一体化特征十分明显。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产品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产品设计师的工程素养。在课程体系中也加入了许多新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医学、人类学、智能化控制、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研究室的智能化的互动交流技术。东京工科大学的“核心领域”学习法。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的“设计管理”课程体系等都是典型例子。可以说,“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产学结合、学科交叉是产品设计教育的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2 目前产品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存在问题

2.1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不完善

从国际视野来看,目前工业化社会已逐步过渡为信息化社会,新兴的信息技术导致的产业界的重组,需求新型人才也因此而产生,学校教育应对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现有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基本沿用在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建成的旧体系,课程内容陈旧,相互无关联,典型特征是“拼凑式”,根本无“体系”而言。

2.2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化社会产业界提出新知识型设计人才的需求相脱轨

现有的产品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基本是以机械、电子等工科知识为主,由《工程力学基础》、《材料与加工工艺》、《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等课程组成,对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产品设计中的新兴的前沿知识如认知心理学、信息电子、智能化控制等并未纳入。

2.3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工程技术基础教学一直是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逐一讲授课程的知识点,学生按部就班被动接受,从而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造成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基本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渗透给设计专业的学生,即如何实现将“工程艺术化”,也一直是笔者探讨的问题。

2.4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应用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譬如在设计材料即工艺课程授课过程中,虽然大多数院校会安排学生进行金工实习,使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加工有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木材、塑料、陶瓷等材料没有相应的实践了,对于这些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只能是纸上谈兵的了解,而在毕业后参加实际的项目设计时不能很好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国外的学校相比,国内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很大差距。

3 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分析上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瓶颈现象,以及国内外产品设计教育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问题,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学体系及方向没有及时根据产业经济发展对产品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导致了产-学的分离,学校人才培养的普遍性未能满足产业界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因此积极开发整合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对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案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汇集地方企业实际开发项目案例资源以及理论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层次的产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与途径。

3.1 设定满足信息化社会产业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有特色的产品设计创新实践人才为目标,将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设定满足信息化社会产业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力求通过教学与产业实际项目开发相结合,构成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3.2 建立一个基于特色专业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产学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产品设计工程技术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本项目改变以往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建立相应课程体系,保持设计学科知识体系与需求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平衡。在保证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增加学生实践的环节的比例。通过与企业实际项目合作,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展示和评价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产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3.3 探索适应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多角度、灵活多样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通过跟进国内外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趋势,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理论上进行探索,改变过去创新教育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局面。并突破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束缚,利用学校的“小课堂”教学与市场企业“大课堂”相结合的多渠道教学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对于部分综合创新实践内容,学生可自行组队,实施局部开放式管理,每组学生可自主选择实践内容,或选题经指导教师审核认可,形成个性化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学生从了解实践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通过探究协作方式,自行思考、设计、完成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践探究活动上。通过理论授课、工厂参观、市场调研、企业项目、实验操作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增强其理解产品设计的本质、创新与实践能力。

3.4 完善以培養有特色的创新实践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按教育规律及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价值判断,改变过去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或对被评价者作出某种资格证明的过程。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从我国目前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基础教学情况来看,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工程素养的创新实践人才,与专业学习材料、结构、控制、电子等工程师是有区别的,因而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程技术基础相关知识时,常会觉得茫然:不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进而不知如何学习,最后感觉枯燥无味,甚至觉得这个课程与设计无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随着国家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要求的强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研究与实践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模式课程
智能产品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冷·暖》
《教堂之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