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量假说视角下不同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

2016-07-07 03:55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张 丽,曹 盈(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投入量假说视角下不同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

张 丽,曹 盈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摘 要: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投入量假说”视角探究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实验结果部分验证了“投入量假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但研究结果未能完全验证“投入量假说”所提出的投入量越大,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好的假说。这表明,Laufer&Hulstijn所提出的“投入量假说”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修改。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投入量假说;阅读任务

一、引 言

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是由Nagy, Herman和Anderson(1985)[1]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语言学习者在日常的阅读、写作或者其他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活动中无意识学习到的词汇。“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是Hulstijn&Laufer 针对词汇附带习得而提出的一种假说。Hulstijn&Laufer认为,词汇习得的效果与任务引发的投入量有关,不同的阅读任务会引发学习者不同程度的认知加工活动,因此产生不同的习得效果。众多学者对“投入量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该假说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实验结果推翻了该假说。本研究以“投入量假说”为视角,比较了在三种不同的阅读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以及词汇记忆保持效果,以此来进一步验证“投入量假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基于Craik &Tulving(1975)[2]的“深层加工理论”,Hulstijn&Laufer(2001)提出了“投入量假说”。在该假说中,投入量被认为是认知和动机的结合,依据投入量的大小,可以预测和解释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情况。投入量由“需要”“搜索”和“评估”构成。其中,“需要”是动机因素,而“搜索”和“评估”是认知因素。“需要”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动机,这种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搜索”是指在阅读任务中查找生词词意或者为表达某一概念而寻找合适的词语。“评估”是指比较某一单词与其他单词的意思,或者比较词语的搭配,是否适合文章的语境。在假说中,这三个因素用“投入量指数”(Involvement Load)表示,“+”代表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中需要该认知活动,量化为1,“-”则代表不需要此项认知活动,量化为0。投入量指数越大,说明完成此项阅读任务需要的投入量越多,词汇习得效果越好;反之,投入量越少,词汇习得效果越差。

(二)研究现状

随着对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投入量假说”的提出,国内外有关词汇附带习得和“投入量假说”的实证研究不断增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Hulstijn&Laufer (2001)所做的实证研究。Hulstijn &Laufer (2001)[3]在以色列和荷兰进行了两组平行实验,研究了投入量不同的三项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以色列组的实验结果完全印证了“投入量假说”,荷兰组的实验结果只是部分印证了“投入量假说”。但在两组实验结果中,词汇习得效果最好的都是投入量指数最大的用目标词写作任务组。Kim(2008)[4]对“投入量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的实证研究考察了投入量和学习者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受试者按照语言水平的高低被分成了不同组别。他设计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考察了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的影响。实验结果完全验证了“投入量假说”,即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的词汇习得以及记忆保持效果最好,但受试者的语言水平并未对词汇习得的效果产生影响。第二个实验考察了投入量指数相同(都为3)的写作和造句任务对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的词汇习得及记忆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入量相同的阅读任务对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及记忆保持效果的影响没有太大差异。这表明,语言水平并不影响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除此之外,Keating (2008)[5]也对“投入量假说”进行了验证。他的实验设计了三项阅读任务:任务一,阅读理解;任务二,阅读理解加完形填空;任务三,用目标词造句。在词汇测试中,考察了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实验结果显示阅读理解任务组的词汇习得效果最差,但是投入量指数最大的造句任务并没有明显优于阅读理解加完形填空任务组。在延时词汇测试中阅读理解加完形填空任务组与阅读理解任务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别。除此之外,该研究还指出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受时间的影响,而时间因素在Hulstijn&Laufer的实验中是被看做各项阅读任务自身所附带的性质而被忽略,这是有关“投入量假说”的实证研究又一改进的地方。

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相似的实证研究。例如,黄燕(2004)[6]所做的实证研究部分支持了“投入量假说”。她把不同的阅读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班级,而且各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差异。研究结果并没有完全验证“投入量假说”所提出的假设,她指出该假说还需在量化指标上做一些修正,投入量指标的设定也应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和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等。吴旭东(2010)[7]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来验证“投入量假说”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在试验中,被试被随机分到四组不同的阅读任务,所有阅读任务都是通过电脑操作完成。研究结果完全推翻了“投入量假说”,结果表明任务量对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没有影响,且及时和延时词汇测试结果也不受投入量不同的影响。周浩(2008)[8]基于“投入量假说”,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前关于“投入量假说”的研究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方法上来讲都具有研究意义。但同时前人的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实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习者,母语和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等因素对语言学习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母语为汉语的语言学习者为被试对象(被试英语水平相当)进一步验证投入量假说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以“投入量假说”为视角,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是否有着不同的影响?(2)投入量高的任务是否比投入量低的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的附带习得?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大连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六个班(从A1—A6班)的学生,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考试成绩,他们被分到A班。其中,目标词选定在A1、A2和A3班进行,而词汇的及时和延时测试在A4、A5和A6班进行(A4、A5和A6班学生不参加目标词选定)。通过对受试对象两次英语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Sig=0.257 >0.05)(如表1所示)。这说明六组被试英语水平无显著差异,确保了本实验结果不会受被试英语水平的影响。

表1 目标班级方差齐性检验

(三)实验设计

1.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Wesche&Paribakht的词汇知识等级量表、2002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真题。

2.目标词和阅读材料的选定

研究者选取了2002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中的一篇阅读文章,字数为310字。把文章发给A1、A2和A3班的学生让他们阅读全文,然后选出其中不认识的单词,并在阅读完之后写出文章的大意(以此来检验所选文章难易程度)。通过三个班学生所选的结果,从中确定出现频率最高的八个目标词,选用的八个目标词是及时和延时词汇测试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八个目标词在三组阅读任务中会通过加黑等增显方式出现在文章中,同时给出相对应的中英文解释。之后改写文中长句和难句,降低文章难度,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

3.阅读任务的设计

三种阅读任务都是基于同一篇文章设计的,任务一:阅读;任务二:完型填空;任务三:写作,内容和字数都不限,但目标词必须都要出现在作文中。任务一投入量指数为1(需要+,搜索-,评估-),任务二的投入量指数为2(需要+,搜索-,评估+),任务三的投入量指数为3(需要+,搜索-,评估++)。

4.实验步骤

该实验在目标班级A4、A5和A6班大学英语课上进行。事先和各个班的任课老师取得了沟通,此次测试结果作为各班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本次测试的认真和重视态度。任务一发给目标班级A4班,时间为7分钟;任务二发给目标班级A5班,时间为10分钟;任务三发给目标班级A6班,时间为15分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收回阅读文章,发下及时词汇测试试卷,时间均为5分钟。词汇测试采用的是Wesche&Paribakht的词汇知识等级量表。两周后,进行延时词汇测试,时间为5分钟。延时词汇测试同样采用词汇知识等级量表,只是词序做了调整,以避免在及时词汇测试中的记忆痕迹对延时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最后,通过SPSS17.0对及时和延时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阅读任务均能促进一定的词汇附带习得,但词汇附带习得的结果却存在差异。

(一)及时词汇测试

表2 及时词汇测试结果

如表2所示,三个阅读任务组在词汇测试中,被试者都习得了一定的词汇知识。结果表明阅读任务能促进词汇知识的学习但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习得产生的效果不同。在本试验中,从目标词及时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三项阅读任务中,写作组的均值M=13.33处于三项阅读任务中最高(13.33>8.62>7.96),阅读组均值M=8.62高于完型填空组M=7.96,这说明在三项阅读任务中,投入量指数最大(投入量指数为3)的写作任务更能促进词汇的附带习得,学生在用目标词写作的过程中更容易习得词汇。这是因为写作任务引发更多的认知加工活动,投入量大,被试不但要设想出一定的语境,而且还要考虑目标词的搭配和正确句型语法。这验证了“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效果越好”的假设。任务一(投入量指数为1)“阅读的词汇习得”效果略大于任务二(投入量指数为2)“完形填空”,这两项阅读任务的实验结果并没有验证“投入量假说”。通过表3可以看出,P值(Sig.=.000<0.05)表明在及时词汇测试中三组阅读任务之间的词汇附带习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写作任务比阅读和完型填空任务更能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表3 三组阅读任务及时词汇测试结果

(二)延时词汇测试

两周后,在没有事先通知情况下对受试对象进行了随机延时测试,三个班级各收回有效测试卷49、45和53份。如表4所示,不同的阅读任务组在词汇的记忆保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词汇保持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延时词汇测试中三组的均值为8.16>5.24>5.04。可以看出,在词汇习得的的记忆保持效果上,写作组的记忆保持效果最好,阅读和完型填空的词汇保持效果没有太大差异。如表5所示,P值(Sig.=0.026<0.05)说明三项阅读任务在词汇的记忆保持上存在着差异,其中写作组的词汇记忆保持效果最好,而阅读和完型填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延时词汇测试结果

表5 三组阅读任务延时词汇测试结果

五、结 语

本研究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阅读任务验证“投入量假说”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研究者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三个不同阅读任务组词汇习得的及时词汇测试成绩和延时词汇测试成绩,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2)本研究结果只是部分验证了“投入量假说”,即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的习得和记忆保持。在研究中,投入量指数最大的写作任务组(投入量指数为3),在及时词汇测试和延时词汇测试中都是习得效果最好的一组,但阅读任务组(投入量指数为1)在及时词汇测试中的成绩高于完型填空任务组(投入量指数为2),在两周后的延时词汇测试中,两项阅读任务的成绩相差不大。此研究结果和“投入量假说”所提出的“投入量指数大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词汇附带习得”这一说法并不是十分相符。这说明,“投入量假说”尚需进一步验证,尤其在投入量指数的设定上,应考虑诸如语言环境以及母语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Nagy, W.E,A. Herman& C. Anderson. 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 [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5 , 20:233-253.

[2] Craik F I M&Tulving E. Depth of processing and the retention of words in episodic memor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75(104):268-294.

[3] Hulstijn H. & B. Laufer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Language Learning, 2001, 51/3.

[4] Kim, Y. The role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and learner proficiency in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2008, 58: 285-326.

[5] Keating, G. D. Task effectiveness and word learn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on trial[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8, 12(3):365-386.

[6] 黄燕.检验“投入量假设”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4(4):386-394.

[7] 吴旭东.学习任务能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吗——“投入量假设”再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2): 109-117.

[8] 周浩.基于投入量假设的一项实证性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19-24.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ding Task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ZHANG Li , CAO Ying
(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Taking freshmen of non-English majors as subj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ding task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hich partially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reveals that different reading task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However, this study has not proved that the more involvement, the more effectiv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ill be. Thu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Laufer&Hulstijn’s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needs further verification.

Key words: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Reading Tasks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6)04-0075-05

收稿日期:2015-10-12

作者简介:张丽(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曹盈(1973—),女,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