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2016-07-09 21:52鲁翠刘清娟
市场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美丽乡村

鲁翠 刘清娟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农村生态旅游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文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发展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05 -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在中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缓解都市生活压力,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农村生态旅游就成为很多游客周末休闲乃至长假旅游的首选。农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消费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度假、游乐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不但能有效地拓展农业的功能,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桐柏县地处千里淮河之源,生态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优质特色农村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二、美丽乡村背景下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桐柏县围绕“产业发展生活美、美丽宜居生态美、地域特色内涵美、乡风文明民风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建设目标,全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60%以上的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任务,一批房前屋后花园化、村内道路林阴化、村庄周围田园化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激活了农村经济,加快了富民强县步伐。全县共确定一般村164个,中心村43个,特色自然村68个,桐柏县布局了东、中、西三条美丽农村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东线以“红叶游”为主题,融合观花、赏兰等元素;中线以“佛道文化”为主题,融合观赏古树、休闲养生等元素;西线以“淮源文化”为主题,融合品山野茶、摘红桃黄梨等元素。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300余家,旅游接待宾馆150余家,程湾老韩家生态园被市评为“四星级农家宾馆”,农村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近5000人。

三、美丽乡村背景下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交界处,东邻信阳,南界湖北省随州、枣阳两市,西接唐河县,北邻泌阳、确山二县,全境东西长 76.1km,南北宽 49.3km,全县总面积 1941k m2。县域总人口 46.8 万人,县境内共有16个镇。桐柏区位优越,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宁西铁路、312国道横穿东西,焦桐高速纵贯南北,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

2.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桐柏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种繁多,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盛产木瓜、香菇、板栗、茶叶等农副产品,有桐桔梗、丹参、金银花等地道中药材千余种,“桐桔梗”“桐柏玉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野生大豆、野生茶园也是桐柏独特的资源,已建立了优质杂交水稻、兰花、食用菌等商品基地,天然碱、金、银等矿藏丰富,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森林覆盖率达51.5%,被誉为“天然氧吧”。

3.旅游资源环境独特

桐柏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桐柏是淮河之源,也是革命老区,还是盘古文化的发源地,盘古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与桐柏秀丽的自然风光相互融合,构成了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村生态旅游圣地。桐柏是中原旅游胜地,主要景观有桃花洞、水帘洞等118处。桐柏佛教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佛教高等院校。桐柏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根据地。随着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的热播,桐柏县淳朴的民风民俗得到了展示。

(二)劣势

1.规划不合理,层次不深

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由于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项目规模不大、随意性改造或无度开发利用现象突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基本是乡镇企业或农民自主开发、缺乏整体认识与市场分析,相邻行业之间的协作性不强,规划滞后、开发层次不深,很难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特色不明显,模式雷同

桐柏县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开发不同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但由于同一区域内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带有盲目性和模仿性,缺乏对乡村文化内涵和民俗的挖掘,基础设施简陋,对文化休闲项目和参与性健身项目开发不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农村生态旅游功能较为单一,大多以垂钓、棋牌、采摘等内容为主,赛马、捕捞等活动让游客参与的农事活动开发不够。

3.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周

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虽然整体发展较快,但经营主体的接待条件相对较差,服务水平跟不上去,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某些农业园的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以及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的规范,缺乏管理、服务、营销“三位一体”的智慧旅游体系。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企业打工,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

(三)机遇

1.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村生态旅游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彰显强劲活力。桐柏县立足自身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台湾、北京等农村生态旅游发达地方的各项政策举措,为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和法定假日的调整优化,为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客源保障。

2.县域经济建设的推动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为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寻找区域传统农业和特色。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从观光的单一功能向休闲体验和教育融合发展,黄岗镇在发展农家乐的过程中,以万顷红叶为依托;回龙乡根据红色资源优势和红军文化,成为党员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源镇固庙村农家建起度假村,以常年租房的方式,成为城市工薪阶层的休闲乐园。

3.“假日经济”带来机遇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出游率也逐步提高,“假日经济”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在当今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崇尚于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生活。随着许多大中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带薪休假的兴起,“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城市旅游者的喜爱,人们愿意来到美丽的乡村体验生活,化解压力,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为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威胁

1.省内周边地区的竞争

近年来,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竞争压力增大,信阳市、确山等地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纷纷加大对农村生态旅游的投入和开发,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各地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出现争夺资源、客源现象,干扰了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的正常发展。比如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这些景点太突出有特色,而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大多是各成一派,资源配置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2.省外周边地区的竞争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临湖北襄阳市,襄阳市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且有的已经形成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襄阳主要旅游景点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凤凰温泉、五山镇堰河农村生态旅游区、薤山旅游度假区、水镜庄风景区等,这些景点难免会对桐柏县以及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竞争和威胁。

3.自身存在的风险

农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来自自身潜在风险的威胁,这些潜在的风险存在于产业、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产业方面,农村生态旅游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冲突,农村原生态文化的破坏;政府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冲突;企业方面,企业利益、理念和政府导向之间的冲突。如果无规划地盲目展开,缺乏品牌效益,不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村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桐柏县农村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政府引导,加大优惠政策支持

桐柏县应出台多种农村生态旅游方面的优惠政策,把农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农村生态旅游在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助,不仅要增加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扶持方式,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鼓励引导不同经营主体的企业和个人,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农村生态旅游建设,还应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和优惠政策的支持,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二)提高营销管理水平,规范人才队伍

桐柏发展农村生态旅游需要涉及到管理、规划、营销、文化等众多领域,需要依靠科学,高标准地进行组织化规划和管理,将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为“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活动,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积极引进人才,搞好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农村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人才队伍是关键,就必须加强对本土农村生态旅游人才的培训,增加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户参与农村生态旅游建设的积极性。

(三)加强环境保护,维护园区的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应防止破坏性开发,保护生态景观,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园区环境保护,采取得力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游人。建立垃圾处理站及污水处理设施等,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保洁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关于县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N].新浪南阳.

[2]王中雨.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03).

[3]刘志强.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南阳市桐柏县为例[J].河南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鲁翠,女,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刘清娟,女,黑龙江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粮食经济,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