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周边地铁站空间设计

2016-07-11 10:39张海霞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潮流

张海霞(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大学城周边地铁站空间设计

张海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巴彦镇后罗家营村(近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地铁2线起始站),方案设计的目的旨在:探索巴蜀文化,和繁华都市文化相互结合,打造一个时尚且意义丰富的行走空间。 城市地铁是我国城市建设热点,地铁的建成,带来的是一个商圈量和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地铁沿线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带动沿线经济的活跃。如何解读巴蜀文化,怎样将巴蜀文化元素和小组的“新载体,复合式”概念巧妙的贯穿在整个空间是整个方案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掘新的商业模式也是重中之重。方案主要着重于商业运输空间与文化的蔓延表现与呈现出的状态。以巴蜀文化中戏曲文化为主,饮食文化为辅。应用大胆的色彩表现,最终以室内设计概念为引导,分析文化语言在空间设计与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设计语言人文化,潮流化。文化元素典型,颜色大胆,将崭新的一面呈现,脱离传统符号的直白展现,从另一个层次含蓄的展现巴蜀文化,意义在于更深刻。

关键词:交通运输空间;巴蜀文化;潮流;复合式

引言

大学城周边地铁站空间设计,此次选题引用巴蜀文化为影子,以现代潮流文化发展形势而展开,巴蜀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之一,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之“最早”,天然气开采地,世界雕版印刷,世界纸币,世界茶文化,起源地。其中又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的积淀。悠闲,轻松,自然的生活环境使巴蜀先民有更充沛的经历条件从事各种精神生活,驰骋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神秘的探索之中。

第二章 项目定位

1.项目选址及背景介绍。

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巴彦镇后罗家营村(近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地铁2号线起始站),项目整体占地面积大约6000㎡,建筑面积4290㎡,现在正处于规划建设初期,于2019年建成,计划于2022年投入使用。

大学城站在功能布局上坚持从繁到简,从大到小的设计理念。车站建筑布局包括站厅层和站台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两端布置车站设备管理用房,中间为公共区。公共区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近期设置四个出入口通道直通室外,非付费区面积约960㎡。付费区内设置有两组楼扶梯及一部观光电梯与站台公共区联系,付费区面积约590㎡。公共区右端为车站的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区,主要布置有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站务室、更衣室、会议室、公安值班等主要管理用房及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民用通信设备室、空调通风机房、冷冻机房等主要设备用房。

2.设计风格定位。

项目的的主体功能为:面向社会市民及游客还有工作区服务人员的地下交通运输空间。主要设计理念是运用巴蜀文化中的戏曲文化中的川剧为语言,进行展开设计。应用巴蜀文化中的“变脸”这一元素,快这一特点,视角不同,看到的脸谱不同,通过人的运动达到改变视角的目的,希望能内敛含蓄的去诉说和表达,希望旅途中的人们在短暂的空间里能够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到巴蜀的文化氛围。

第三章 地铁空间实践

1.功能分析。

通过考察和资料的分析,大学城站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以运输空间更是一个商业和文化的聚集地. 地铁车站从单一的交通疏散功能向商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更好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形式符号选定。

变脸 (川剧艺术塑造人物的特技)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3.头脑风暴发散图:

第四章 具体空间设计

1.站厅设计。在整个空间的设计过程中,站厅层和站台层是整个设计的重心,首先我们先进站,对于付费区的吊顶设计,应用了风雨浪的元素与几何形状变形相结合,此时将地铁本身速度之快淋漓尽致的体现。川剧的变脸本身更具快这一特点。整体的色调以深蓝色为底衬,加以半面脸儿非整面脸出现也是有所用意的。它更含蓄内敛,充满神秘。足以留有想象的空间。突破了以往一贯的熟悉,半面脸随着人的走动加速了变化之快。

2.走廊设计。进入站台区,必须经过常常的走廊,首先你会看到几个大灯和一片深蓝色的墙壁,无形当中又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应用大胆的色调和夸张的展现形式给人以过目不忘的冲击感,同时使整个空间的氛围得以提升。

3.步梯设计。从这里我们就要出站了,走到这里,总会带着不舍得情感离开,这就是此次设计的目的。墙壁和步道采用了相呼应却不冲突的手法。将脸谱的色块分布在每个走道之上,墙壁却采用去色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加呼应了主题“变”这一特点。

从整个方案的布局设计来还说,结合了复合式,多功能的更加人性化。展现方式,形式语言的探讨,情感的分析,元素的结合提取和应用都是此次方案的重要环节。从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设计中多方面考虑不够完善,更缺乏实际方案的制作设计。与现实施工,造价都还存在距离。自此。我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当中,更加注意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旸等编著.中国建筑出版社.1990 年.

[2]《巴蜀文化记载》.川林出版传媒集团.2014年.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97-01

猜你喜欢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播报
2015春夏潮流抢先看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