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6-07-11 10:39郑惠杰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郑惠杰(吉首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郑惠杰
(吉首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42700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未来,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育和推广。当前主要存在培育路径缺乏、实效性不佳、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希望通过加强正面宣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策略来更好的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未来,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育和推广。

一、当前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路径缺乏。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尽管学生记住了相关的知识,如何内化,从而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方面缺乏有效路径,特别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等方面如何融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面缺乏有效实质性探索。

(二)实效性不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理论灌输,实际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没有达到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对于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重专业学习、轻思想建设,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养成。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大学生存在学一学应付了事的思想。

(三)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枯燥、形式简单、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教学缺乏创新。大学生处在一个思维活跃的时期,需要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获得知识,启迪思想,得到成长。教育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重视正面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首先,要发挥高校优势,针对广大学生的困惑、不解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学生接受、乐于实践。其次,重视新媒体的运用,通过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全方位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通过论坛、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重大节日庆典等潜移默化进行宣传教育。第四,结合大学生思想认知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正面宣传引导,用同辈榜样的力量来凝聚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教育教学。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吸引大学生主动投入,用心学习。首先,重视课堂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切记空洞,要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吸引学生,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将课堂内容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视频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通过隐形的交流活动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用触动灵魂的方式警醒大学生。

(三)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持久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大学生身上的正能量,来感染大学生,比如“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红色革命歌曲比赛、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通过演讲、论坛、学习沙龙等形式,营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风气。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要坚持不懈的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技能提升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把奉献社会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扶贫帮困、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 c_118674689.htm

[2]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4/c_126460590.htm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58-01

作者简介:郑惠杰(1984---),男,山西翼城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