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

2016-07-11 19:09辛鸣
南风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弱化党的领导政党

辛鸣

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讲清楚,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最好的纪念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都有重大的举措和制度设计出台。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不理解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建设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不理解由于党的领导弱化、软化、虚化的危害的严重性,对党中央加强党的领导存在着各种各样认识上的偏差。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时刻,关注和探讨关于党的领导这一问题,意义非常重大。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讲清楚,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最好的纪念之一。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中外政党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领导,就没有政党。放弃了领导,就是自我缴械,就是自毁长城,甚至会让政党土崩瓦解。这样的教训,在世界政党史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前苏共,就是前车之鉴。

但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决不是为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而是要通过党的领导来实现政党的信仰,完成政党的使命,光大政党的事业。什么是政党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什么是政党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什么是政党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不是说我们迷恋执政地位,是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形变样,甚至就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存实亡”。

为什么能做这个判断?这就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结合起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可以有不同层面、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最根本的来讲,至少要包括人民当家做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等等内容。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民不能当家做主,那肯定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如果生产力不能被解放、被发展,就像邓小平曾经说过的,贫穷和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如果一个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

无论是人民当家做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最核心、最本质、须臾不能丢的要求。这几条没了,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这些要求怎么才能实现,才能化理念为现实?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切就会变成空话、变成空想。

比如面对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本及其生产方式的强势,只有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才有资格有能力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维护和捍卫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一盘散沙的“土豆”如何抗衡集中起来的资本对资源的控制?结果只能是受强势资本群体驱使或者说“压迫”;又比如,为什么中国社会过去30多年来能造就举世震惊的经济奇迹、发展奇迹?这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使得中国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争论、不扯皮、不折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再比如,虽然中国社会目前客观存在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但这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惯性导致的阶段性现象,而不像西方社会把99%和1%的对立视为理所当然、视为不可避免、视为本不应解决。把共同富裕写在旗帜上并努力付诸行动,世界上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个政党有这样的情怀、有这样的承诺、有这样的担当?

这就是理论逻辑: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点就像我们当年讲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此我们要大讲特讲。

从历史逻辑来看同样如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才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消极“制衡”,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掣肘,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改变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当一些国家为论证一条高铁是否上马陷入数年乃至十数年争论不休的时候,中国的高铁已经从无到有,贯通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这是连西方社会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更进一步看,十八大后党中央特别强调党的领导,还是实践逻辑所然。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执政模式,是由发展阶段、历史条件和任务属性决定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开放的事业,没有钦定的正版,没有成型的模板,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定版。于是中国包括世界上就有一些人动辄以教师爷自居,把对他们有利的模式和他们希望的模式包装成所谓成熟经验、普世价值甚至历史规律,来影响、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来争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领导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保持住战略定力,把领导权拱手相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名存实亡,走到邪路上去。

党的领导弱化不得、虚化不得

对于十八大后加强党的领导,有一种错误的解读是认为中国政治风向变了。似乎只要强调组织和领导,就是政治风向朝某个方向转了;而强调自由和民主,则是政治风向又朝另外一个方向转了。其实,组织领导和自由民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只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因地制宜、因时就势的侧重。今天中国社会在强调组织和领导的同时,绝对没有忽视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没有忽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事实是一定要讲清楚的。

什么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党章里面写的很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我们现在强调党的领导,很重要的原因是党的领导在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上被弱化、淡化和虚化了。

比如在政治领导方面,大是大非似乎无足轻重了,原则被漠视,方向被质疑,立场说不清。一些人觉得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要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运营,遵循市场规律,经理会、董事会都已经定了的事情,“党的领导”还掺和什么呢?美其名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党的领导在不知不觉中被弱化。与此类似,有些业务部门认为业务工作就要专家来管理,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外行领导内行,于是借口遵循业务规律,把党的领导搁置在一边。

甚至还有种观念,认为业务工作是在干实事,有效益,党务工作就是耍耍嘴皮子,搞搞活动,不干事,没效益还白花钱。这种观念本身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党的领导被虚化和弱化造成的恶果。党务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不能因为做事的工作容易立竿见影就高估,做人的工作潜移默化就否定。我们常说干事业,需要有人才。才是能力,人是什么?就是政治品格、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人和才结合起来,事业才能发展壮大。从前几轮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看,一些国有企业吃里扒外、利益输送、资产流失等问题让人触目惊心。有的企业形式上还是国家的企业,事实上变成了少数利益群体的“唐僧肉”,甚至把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变成了向外国人交 “投名状”。为什么?弱化了党的政治领导,方向立场出了大问题。

又比如在思想领导方面,对中央重大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片面理解乃至曲解,也是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和虚化的原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不可动摇,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大战略部署。于是有人就讲,既然依法治国那什么都让法律说了算,何必要多此一举再来个党的领导,甚至还炮制出“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来混淆视听。其实法治需要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政治保证,决定着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目标、价值与形态,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前进方向。

还比如在组织领导方面,强调行政管理,忽视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依照法律管理国家事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习惯性的用行政管理代替党的组织领导。表现在干部身上,可能本身是党委书记、党组书记,但喜欢别人叫他局长、部长、董事长,如果叫他一声书记,他还一下反应不过来。有些基层组织对中央精神不传达不贯彻,把党建工作置之脑后,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不管不问或者走走形式。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本身就不健全,有的长时间没有书记,有的支部委员从来就没有配齐过,很多党员对“三会一课”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很多党员长期没有过党的组织生活。

但是,党的领导又实在是弱化不得、虚化不得。汲取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不论哪里的工作出问题、哪里的事业受挫折,那里的党的领导一定是被弱化、被虚化。毋庸讳言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党要管党很重要,是前提。正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来在管党治党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政党组织和成员本身在先进和优秀方面打了折扣,让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党的领导的正能量,这也客观上加剧了党的领导虚化和弱化的态势。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狠抓作风问题做起,从雷霆万钧反腐败发力,就是要“打铁先得自身硬”,为加强党的领导做政治、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以人民为中心

要在实践中把加强党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在理论上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讲讲清楚。

像领导与执政的关系。

可能是由于执政时间比较长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往往把执政和领导混为一谈。对于执政党来说,很多时候党的领导固然就是通过执政体现出来的,执政和领导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行为上有很多交叉之处,但执政和领导从价值导向到运行机理都是不同的。执政是通过国家机器来行使权力,有法律在背后护驾,党的领导则是通过政治引领、思想感召、组织带动来动员社会、号召群众、要求党员。所以,政党最根本的力量还是体现在领导上,有了国家机器如虎添翼,没有国家机器一样能号令社会、凝聚人心。

还有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

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现阶段重点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些人就以为不要党内民主了。

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在运行基础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民主是建立在不同利益充分表达并能充分体现的基础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自己利益,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而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与社会联合体是不一样的。作为政党,必须要共同的利益,明确的目标,统一的价值观。进一步说,就是一个政党应该也只能有一个统一的利益诉求。

具体到中国共产党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利益,舍此没有其他的利益。因此,按照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不是建立在代表不同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不同利益的反映与理解上。所以,党内民主是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而不削弱党的战斗力,是为了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上实现党的更高层面的团结与统一,而不是放弃党的团结与统一。推进党内民主一定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巩固全党团结与统一,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为前提。不能以推进党内民主为名,在党内培育并形成所谓的不同阶层与群体的利益代表。

党内不应该有不同利益,尤其是不应该有既得利益群体,但是,不应该有、不允许有,不等于事实上没有。事实上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我的地盘我做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变成“九龙治水”等现象就是表现。这些现象背后必然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无一不是弱化了党的领导,模糊了党的目标和方向,影响政党的统一性。这是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讲规矩、讲纪律的重要原因。

最后讲讲领导能力与领导方法的问题。

有的同志讲,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通过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此话不假。前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毛泽东当年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95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领导办法,把这些好经验好方法学到手运用好,党的领导就会如虎添翼。

这些好经验好方法从何而来?任何高超领导艺术背后都是对领导规律的科学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律、执政规律内容丰富,但最大、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把人民放到最高位置,用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艺创作、互联网发展、攻坚扶贫等等,都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我们的立场,这是我们的宗旨,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有道是“先立其大”,有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大”,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弱化党的领导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