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姚安县“姚安花灯”为个案

2016-07-12 10:19李兴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30074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姚安花灯剧团

李兴军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430074)

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姚安县“姚安花灯”为个案

李兴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30074)

“姚安花灯”是云南省有名的汉民间歌舞艺术,演花灯、看花灯在姚安地区极为盛行。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花灯这项传统艺术逐渐被年轻一代所冷漠和鄙视。基于该情况,笔者展开了对姚安花灯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此次调查,既立足于姚安地区花灯保护的实际,又兼顾了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现代化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安花灯

姚安花灯渊源流长,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2008年6月,“姚安花灯”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近年来,加强姚安花灯的保护和发展得到了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姚安花灯的保护和传承还没有找到一套可行的对策。具体分析来看,有两点原因。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人们崇洋忘本、追赶时尚。这种现象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轻精神内涵的培养”在许多地方表现得非常突出。笔者认为,要扭转这两种态势,要从基层抓起,从民族文化浓厚的重点乡镇着手,这无疑是一条文化保护工作的正确路线。姚安县作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强县,加强对姚安文化的重点打造,形成一套合理的保护模式,对其他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将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从价值层面讲,花灯艺术传统里不仅蕴藏着姚安人民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还表达着姚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铺向未来的基石,有着无穷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集中精力做好对姚安花灯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笔者调查看来,要做好姚安花灯的保护和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有意识地培养花灯传承人

传承人是搭建传承内容和授者的桥梁。目前,对于姚安花灯技艺传承人缺失这一状况,既有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原因,也有传承人自身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给以花灯传承人一定的奖励和生活保障。有了生活保障之后,花灯技艺传承人就能够安心的对花灯技艺进行传授。在这一前提下,要求传者把自身所掌握的技艺尽可能完整的传给授者。同时,授者也需要持之以恒,度过学习难关,尽心的学习,认真领悟和掌握所有的传承技艺。第二,传承人要转变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中争取一席之地,尽可能地让花灯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另外,当传承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三,政府部门要确定传承项目。由于花灯戏剧是一项繁琐而高雅的艺术,一台花灯戏剧要涉及到不同项目的组后,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这时确定项目传承人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开展和实施“花灯进校园工程”

为了弘扬花灯文化,打造姚安花灯“文化品牌”战略,提高花灯的普及率,加快“花灯文化荣县”的建设步伐。姚安县应在全县中小学实施“花灯进校园工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姚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应制定一个《姚安花灯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对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并以文件形式发放到全县各乡镇单位;第二,成立全县动员大会,成立领导机构;第三,投入教材编写经费,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出一套适合中小学学龄和身心阶段的花灯教材;第四,对全县音乐教师进行2周的花灯专题培训,内容包括花灯的教学设计、演唱技法、花灯舞蹈基本动作等;第五,在中小学每日一次的课间操中及每周的音乐课上进行具体实践。同时,高校也是传承花灯技艺的重要地方。因此,可以鼓励花灯传承人同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花灯进高校,在高校建立花灯研究基地和传承教学基地。让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定期到校授课,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花灯戏剧;当然,还可以利用大学社团,借助社团的力量对花灯戏剧进行宣传和普及。例如,可以在高校成立非遗研究协会,志愿者协会,民族文化传承协会等,定期邀请花灯传承人到社团开讲座、授课等。这样既发挥了传承人的作用,又保证了宣传的效果。

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姚安花灯进行保护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正式实施;云南省已修订完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即将公布;在国家和省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姚安县人民政府也可以结合姚安文化自身的特点,制定对姚安彝族梅葛、花灯、坝子腔、莲花落进行保护的地方性规章,在全县开展和实施。

四、推进花灯与广场舞的结合

目前,借助广场舞盛行这一时机,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广场舞这一平台的作用,积极出台《关于认真开展花灯广场舞文化活动的通知》,制定花灯广场舞具体的实施方案,固定花灯广场舞演出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对花灯广场舞进行资金的投入,由县财政部门拨款购置灯光、影像设备、活动经费等。在政府的强烈推广下,让花灯广场舞取代时尚的流行音乐广场舞,让更多的大妈以花灯表演者的形式在广场上亮相,让花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致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通过这种形式,让花灯文化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宣传、普及、弘扬、保护和传承。

五、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众媒体拥有全方位的话语权,并且引领着公众文化的发展。对于姚安花灯而言,加强与大众传媒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姚安花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大众传媒由于具有空间上传播广泛和时间上传播及时的优势,在非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姚安县人民政府应积极联系花灯专业表演团队,借助电视、广播、电影、报刊、书籍等平台进行对外宣传,不断提高姚安花灯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加强花灯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建立

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是是对花灯进行演出、展示、交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力量,对于姚安县目前只有一个专业剧团——“姚安花灯剧团”,和一个正规民间团体——“农民戏剧协会”的情况。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应以此为切入点,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花灯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吸纳和聚集更多的花灯专业人才,壮大花灯团队力量。同时,在花灯剧团中成立剧目编写组和研究团队,研究和编写云南花灯史,花灯剧团史等。建立一批能够对花灯艺术资源进行调查、搜集、记录、分类、编目、出版的专业戏剧团队。

七、进行花灯节的打造

充分利用节日、节庆进行宣传和表演是一种保护和传承花灯的重要形式。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应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龙灯会的时候组织花灯表演,并进行“姚安花灯文化节”的打造,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以后凡是在花灯文化节期间,就组织各类型花灯表演团队进行花灯表演,使其成为惯例。县委、县人民政府也积极制定对“花灯文化节”进行保护的相关措施,让花灯文化节在民众节日礼俗中站住脚跟,每年延续,增强花灯在民间的影响力。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社,2006.

[2]饶云华.姚安花灯优秀剧目选[M].远方出版社,2002.

[3]暂方才.三开井盖[M].团结出版社,2015.

[4]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姚安花灯》.姚安县内部资料,2014年3月(总第54期).

[5]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李兴军(1990-),男,汉,云南省武定县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姚安花灯剧团
挂花灯
新世纪20年新主流电影发展景观
妈妈“糊涂”了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赏花灯
张雪梅国画作品欣赏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