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价值分析

2016-07-12 09:44崔耀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价值

崔耀华

(阜新市清河门区卫生局妇幼保健所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6)



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价值分析

崔耀华

(阜新市清河门区卫生局妇幼保健所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6)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价值。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53例,均采用新型溶血素及传统溶血素进行临床检验,将采用新型溶血素检验结果设为研究组,将传统溶血素检验结果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检验后RBC、WBC、PLT以及Hb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检验后RBC、WBC、PLT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研究组Hb指标水平检出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会使Hb指标水平偏高,但RBC、WBC、PLT等血常规指标检测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积极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检验;新型溶血素;价值

近年来,临床检验领域应用试剂更新速度较快。溶血素作为一种可以使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的临床检验常用试剂,据相关临床研究实验发现: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越来越备受青睐,相较于传统溶血素,其具有无氰无毒、环保等应用优势[1]。为保证患者临床血常规检验得以准确顺利进行,且提高血常规诊断结果可信度,本研究实验中将对比新型与传统溶血素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从而探讨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53例,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试验的志愿者,按照不同类型溶血素检验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本组参试者男女比例33∶20,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0.58±2.15)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0例,大专至本科25例,本科以上18例。本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临床基线资料均未对本研究实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年龄>18岁,为成年人;均在自愿阅读本试验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均是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志愿者,配合度高。排除标准:凝血障碍者;精神异常较难完全配合本试验方案顺利开展者[2]。

1.3方法:对照组中传统溶血素采用STA-CLYSER-SYS-Ⅱ溶血素(含氰化物,生产于上海申索试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C7012);研究组中新型溶血素采用的HB型溶血剂(不含氰化物,生产于上海申索试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S10850046)。采用新型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溶血素及血液样本进行常规合理处理,然后采用STACDILUENT(稀释液,生产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0850047)对两组溶血素和血常规混合剂进行血常规检验,并记录各项指标检测数据,同时请相关专家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

1.4观察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5]。

1.5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检验后RBC、WBC及PLT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检验后比较RBC、WBC及PLT指标水平,均未见高度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后RBC、WBC及PLT指标水平比较[±s,(×109/L)]

表1 两组检验后RBC、WBC及PLT指标水平比较[±s,(×109/L)]

组别  例数(n) RBC WBC PLT对照组 53 4.55±2.84 3.36±4.30 193.71±9.81研究组 53 4.62±2.83 3.42±4.65 195.26±10.20

2.2两组检验后Hb指标水平比较:研究组检验后Hb指标水平比对照组高,且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对照组53例,Hb(g/L)为120.05±4.75,研究组53例,Hb(g/L)为133.62±5.24,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过程常用、有效的基本项目,其中血常规的RBC、WBC、PLT以及Hb等相关指标的数据检测和分析,能够为各种类型病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拟行提供循证参考。由此可见,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而在临床检验中所采用的试剂大多数是含氰溶血素,这不仅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氰化物的损害,而且若未能科学合理处理检验完的含氰废液,其排放后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为临床检验探索出最佳使用试剂,本研究通过对比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并针对性分析新型溶血素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1中显示:应用新型溶血素检验的研究组RBC、WBC及PLT指标水平与应用传统溶血素检验的对照组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别。同时该研究结果与金颖在《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中的临床试验结果相类似,进而验证新型溶血素测定血常规部分结果准确可靠[3]。

由于传统溶血素含氰化钾及亚硝基铁氰化钠,其中氰化物属剧毒物质,氰化物会在生物体内产生氰化氢,导致细胞呼吸麻痹引起窒息死亡;当检验完成后,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如:临床检验过程保证检验室适当通风;在发生次氯酸盐和废液相互作用导致碱化反应发生前,需严格控制各种混合液互相接触;临床检验人员需谨慎处理血常规检验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废物,以预防污染,含氰废水需要经过相应科学处理方可排放,否则排放的水体会严重污染自然环境。新型溶血素是一种无氰溶血素,基本组成为:25 g/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0~40 mL/L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200~400 ml/L医用级乙醇+水[4]。新型溶血素对红细胞具有强效溶解及离散能力,同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白细胞的物理性质(形态、体积、电导率等)不发生明显变化,另外该试剂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具有无毒、无害等环保特点[5]。经相关临床试验证明:从生物安全及环保问题角度思考,新型溶血素相较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更安全可靠[6]。

关于本研究结果表2中研究组Hb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以得出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对比,新型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所得产物Hb稳定性较差,其检验结果与实际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对于该项指标水平临床上可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适当校正新型溶血素临床检验结果。由此可见:新型溶血素应用于临床检验中,尽最大限度增强新型溶血素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8]。但是关于新型溶血素临床检验重复性较差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探索予以改进和验证。

综上所述,新型溶血素试剂不会对检验操作人员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无污染,废液也无需无害处理,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振新.探讨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8):121-122.

[2] 王传新,王国礼.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及质量控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21-322.

[3] 金颖.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4):426-427.

[4] 余志宏.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25.

[5] 李宝才.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37-438.

[6] 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S].Wayne Pennsylvania: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2002.

[7] 韩霜.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5):206-207.

[8] 杨卫国.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59-161.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94-02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给”的价值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探讨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