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的超道德感行为研究
——以百度李毅吧出征Facebook为例

2016-07-12 07:2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李毅道德感网民

车 玥



理论研究

网络群体的超道德感行为研究
——以百度李毅吧出征Facebook为例

车玥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100024

群体对个人具有一种道德净化作用。2016年年初,由我国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台独分裂势力的Facebook大战即是群体超道德感的具体体现。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群体内聚力和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于群体约束下的爱国主义表达。而在当今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如何运用群体所产生的超道德感,合理引导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积极理性发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现实命题。

网络群体;道德感;从众

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1]。”在2016年年初,由我国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台独分裂势力的Facebook大战即是群体超道德感的具体体现。摆脱了过去网络辩论中粗口满天飞的状况,在群体的有序组织中,网友们有礼有节表达了爱国热情。这一事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笔者则从该事件中观察到与过去经常出现的“出征”“爆吧”等网络群体行为明显不同的行为表征,拟在此讨论其背后网络群体超道德感所起到的作用。

1 百度李毅吧在有序组织下“出征”Facebook

事件起因是因台湾艺人周子瑜在韩国娱乐节目中称自己为台湾人,并被韩国电视台配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标识。而台湾《自由时报》、三立电视台等媒体抓住周子瑜说自己“来自台湾”这句话,

热捧周子瑜“为国争光”“令强国人心碎”等等,

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大陆和对“一个中国”底线的挑衅与嘲讽。此举引发国内网民愤怒,要求抵制周子瑜及其背后的韩国经济公司。2016年1月,周子瑜录制视频表示道歉,称“中国只有一个,海峡两岸是一体的”。其后台湾网民与大陆网民在Facebook平台大打口水战。该言论大战引起全网关注,百度第一大贴吧李毅吧①号召出征Facebook,要与台湾网友进行交流与讨论。

李毅吧管理者称:“我们也是在事件变得不可控、不文明、不和谐之后,觉得事情不能朝着不好的一面,不能朝着破坏两岸关系、损害两岸同胞的方向发展,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舆论引导。”“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在两岸青年同胞中搭建两岸青年友好交流的平台,友好文明、和谐包容地促进两岸青年同胞之间的交流发展,分享彼此的快乐。”[2]在出征之前,李毅吧进行了相应的队伍组建和宣传:设立了一个总群,下分六路纵队,均通过QQ群进行联络。除了一路前锋部队外,安排了五路后援保障部队,分别负责情报工作(指收集对立言论和图片);宣传和组织工作(通过发帖召集网友);武器装备工作(制作各类带水印图片和言论);对外交流工作(外语翻译);战场清理工作(专门在Facebook平台举报对方、给自己一方点赞)等。李毅吧的组织者们还专门制作了统一的头像,并互相叮嘱,在出征过程中,要讲文明,不爆粗口,不骂人,只是澄清事实,切勿攻击所有台胞。

在2016年1月20日晚19点起,以百度贴吧李毅吧为首的大陆网友开始在台湾媒体如苹果日报、三立新闻网等的Facebook页面评论下,粘贴《歌唱祖国》《七子之歌》等歌词、余光中的《乡愁》的诗文以及八荣八耻等宣传语,以及大量的图片如国内的旅游名胜美景、城市新貌、各色美食等等。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从近日疯传的网络聊天记录中,两岸网友由“恶意对掐”到兄弟般地聊陆剧、谈美食,乃至“远征”中找错页面却得到对岸管理员热情指路,还不忘送上“还是要常来玩啊”的邀约,都显示出两岸青年真诚沟通的可能[3]。

2 群体超道德感行为原因分析

过去李毅吧集体出动,常常是去其他贴吧“爆吧”。所谓“爆吧”是指某几个贴吧发生矛盾争执之后,某贴吧会组织网友到敌对方贴吧频繁刷帖,形成占据对方贴吧头几页版面的情况。“爆吧”中,对立群体不停地发无内容的废贴,从而把可以正常浏览的帖子刷到后几页去[4]。而李毅吧参与的“爆吧”行动,往往是因民族主义的情绪点燃群体参与激情:无论是针对被问及“抗日战争打了几年?”回答说:“才8年而已啊?”的杨丞琳,还是殴打中国孕妇的韩国男子团体东方神起,或是对汶川地震中受难的同胞报以不满甚至辱骂的劲舞团玩家,其所在百度贴吧被“爆吧”均是如此。

李毅吧拥着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源于其超过2 000万的注册用户数,另一方面则是因其群体内聚力和群体归属感的形成。

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是通过从众行为来形成和维持的。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网络环境削弱了人们的从众特点,但为了对此进行弥补,互联网的参与者们采取了一些鼓励甚至是要求从众的有力措施,以保护群体内部的统一。其中,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在明显的位置张贴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宣布群体规则,要求群体成员遵守和维护。例如:李毅吧为了维护群体秩序,常年更新一条叫做“帝吧(指李毅吧)流氓公示处:一朝做流氓,十年挂南墙[5]。”的帖子,其内容为:“从今日起,只要被认定为黄色内容。散布者ID就将在帝吧南城墙上永久记录,作为永久的耻辱存在。”其下公布违反该贴吧规定的各种ID,以示众的方式维护群体内部的秩序。

群体归属感。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一群体为出发点进行自觉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维护群体利益[6]。如在李毅吧的置顶帖中就提到:“帝吧是一个大大的温泉,所有人在玩累的时候,都可以在这个温泉里休息,给自己疲惫的心灵放一个假。有人说帝吧是一个家,似乎这种说法也是对的。”把该贴吧形容为群体参与者的家,从而营造群体的归属感。

在群体的鼓励和相互扶持下,群体内部成员常常能做出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崇高行为。而过往在“爆吧”中常出现的群体暴力,粗口等不良行为,在此次“出征”Facebook中消失了,究其根源,在于群体约束下的爱国主义表达。参与者不再认为自己仅仅是网络“乌合之众”中的无名氏,而是肩负着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的重任,因此一言一行都应从理性出发。如在采访中,有“出征”参与者提到:“孤军奋战只会被人呛回来。那该怎么办呢?就要形成我们的话语权,带着我们的大部分人过去。让我们有自己说话的权利。”[7]这一想法也流露出对网络空间里中国形象和话语权的在意。

3 结束语

网民在网络群体之中的表现与单独个体的表现是有显著差异的,这就是网络群体心理带来的结果。通过群体内部成员间的互动影响,产生了诸如群体需要、群体规范、价值、情感等等不同的群体心理,使网民的网络“我”变成了“我们”。而在当今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如何运用群体所产生的超道德感,合理引导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积极理性发声,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现实命题。

注释

①李毅为我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被网民戏称为“大帝”,因此李毅吧也被称为“帝吧”。

[1]勒庞.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齐鲁晚报.帝吧团队首回应出征FB:感到一家两兄弟般的温暖[EB/OL].(2016-01-24)[2016-04-24].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60124/21274790_ all.html.

[3]俞晓.“帝吧远征”,“九〇后”的网络狂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1-25(03).

[4]罗以澄,赵平喜.“爆吧”集体行动中公民参与表达的实现及其规制[J].现代传播,2012(12).

[5]繁花依落.帝吧流氓公示处:一朝做流氓,十年挂南墙[EB/OL].(2016-04-14)[2016-04-24].http://tieba. baidu.com/p/4479731495.

[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罗剑.亲历帝吧出征FB“表情包大战”两岸不是在战斗而是狂欢[EB/OL].(2016-01-21)[2016-04-24].http:// t.qianzhan.com/int/detail/160121-d9dac89a.html.

车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G2

A

2096-0360(2016)12-0001-02根据勒庞的观点,群体对个人具有一种道德净化作用。“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猜你喜欢
李毅道德感网民
A simulation study of protons heated by left/right-handed Alfvén waves generated by electromagnetic proton–proton instability
The Iditarod
Hunter—Gatherer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公德自在人心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母杀子”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
道德冷漠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