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研究

2016-07-12 09:07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徐瑞赵晨阳
中国商论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发展对策中小企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徐瑞 赵晨阳



“互联网+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研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徐瑞 赵晨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对于提高就业率、增加税收、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繁荣具有战略性的作用。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艰难,面临着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单一等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纷纷借道互联网走上了转型之路,中小企业也应紧跟趋势,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用户、大数据、平台等思维,制定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以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打造新型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互联网思维 发展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在我国约占60%,税收占50%,出口比重达70%,为我国近80%的城镇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中小型企业在吸收就业、增加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融资难、核心竞争力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了其市场竞争能力。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兴起、发展,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各行各业,并搭建起了一个成本相对低廉、高效、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也为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下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指导。

1 文献综述

我国学术界对“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下企业的发展机遇和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关于文献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互联网思维。黄生民等人(2015)指出,互联网思维主要包含时间、空间、精神三个方面,同时,也可从互联网的电商、大数据、终端这三个核心装置来反证互联网思维存在的基础和运行机制。

(2)“互联网+”下企业的发展机遇。冯雪飞等人(2015)提出,“互联网+”这一思维模式激发了企业新的商业模式理念,主要表现为用户思维和众筹,主张通过客户的参与和资源的整合、共享来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

(3)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万舒晨(2015)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并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中小企业在组织管理、平台构建、资源整合方面给出了相关指导和建议。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下企业的发展机遇和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性地把互联网思维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问题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 “互联网+中小企业”概述

2.1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互联网+中小企业”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制造与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营销模式的互联网化、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

(1)生产制造与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下的产品创新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体现的是“用户思维”,主张让客户自己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模式中,通过客户的参与来把生产制造和服务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产品生产和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速度,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实现产品服务互联网化。

(2)营销模式的互联网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O2O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主力军,同时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催生了多种商业模式。“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是依靠在移动、社交与大数据基础上的精准营销,它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发现客户的需求,在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增强客户的黏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营销成本。

(3)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实现了企业的组织创新。在产业组织层面,扁平式、合作性将替代集中型、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互联网化的核心是用互联网精神改造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产业的上下游商业价值链,以数据基础为驱动,强调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开启新的数据反馈管理模式。

(4)商业模式互联网化。中小企业用互联网模式开辟新业务,平台经济、平台战略、平台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商业模式。对于没有实力构建属于自己平台的中小企业,加入已建好的平台也是最佳的选择,从而形成以用户为中心、大数据为基础、相关性为灵魂、平台经济为战略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

2.2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重要职能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互联网+”有助于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和内部分工结构的优化。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可以有效改变生产的具体形式和流程,实现技术互联网化升级与重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和内部分工结构更趋优化。

(2)“互联网+”有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与传统金融服务项目相比,“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依托电商平台和各种搜索引擎,广泛介入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可以依托技术手段的革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对客户进行个性化金融服务;在“普惠、共赢”的互联网精神影响下,金融机构会加速服务理念的转变,不断推出操作便利、成本低廉的金融创新产品。

(3)“互联网+”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运作流程的效率。基于互联网透明、垂直与低成本的特点,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上下游集聚程度低、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过多以及交易成本偏高等难题,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4)“互联网+”有助于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利用电子商务规则与法规,完善企业产品在线物流,使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业界新生态。此外,电子商务低廉的交易成本、简单的贸易流程、超越时空的新型经营模式以 及由此带来的可观利润,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错位经营发展,取得竞争优势。

2.3 “互联网+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1)“互联网+”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市场经济下很多模式和机制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互联网+”这一模式,同样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知如何作出选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用快速迭代来适应互联网不断变化的需求,对抗互联网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以推动企业创新是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最为明智的选择。

(2)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偏差。国内许多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仅集中在对互联网工具简单搭建上,如开拓电商平台、做个APP、开个微信服务号等进行网络营销。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平台建设互联网生态圈,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让企业转型的风险降到最低,才是“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3)传统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难题,制约着“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捆绑在一起,它需要合理的战略布局,需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市场和定位,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目前,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其正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正在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二是存在缺乏适应互联网差异化价值创造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和相关人才。这些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

3 “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路径对策

“互联网+”对我国的传统产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的热潮下,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要认真分析、积极行动、找准突破口。“互联网+”的核心是对供需结构重新进行构建,以此来产生新的经济能量。“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路径对策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平台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形式,通过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增值能力来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从而引领新兴经济的增长。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和工作生活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互联网+”下的时代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中小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搭建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达成平台共享、共享众筹资源,完成从依靠技术到搭建平台的成功转型,创新商业模式。

(2)提高企业微创新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未来,互联网微创新是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拥有的资源,如资本、技术等是十分有限的,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很难与大企业进行竞争。互联网微创新则能够在很好地规避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情况下,实现以低成本持续地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更多地获得市场份额。

(3)依靠大数据服务融资。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在大数据时代,银行能够实现由过去单纯地依靠经验来决策,向依靠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数据来决策的成功转型。这一融资方式的创新,对于银行来说,不仅可以更科学地对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实现风险的细化管理,量化中小企业违约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实现中小企业的精确贷款定价。对于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来量化自身的风险,完善自身的风险披露。通过依靠大数据提供的数据、信息,将推动银行决策由经验向数据转型,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的选择。

(4)运用扁平化思维推进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扁平化思维是将企业核心环节以外的、与最终客户利益无关的中间环节进行删减,最终实现组织架构的精简。运用扁平化思维推进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中间环节的减少提高组织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实现精准营销,最终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对组织结构进行精简,能够深化组织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稳定社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互联网+”的提出给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中小企业应调整在“互联网+”的热潮下的发展战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清楚地了解自身成长特征的基础上,厘清其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寻求商业模式的新突破、加强微创新、全方位挖掘大数据服务融资、运用扁平化思维推进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有效的路径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融入市场竞争中,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付春.企业微创新特性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10).

[2] 陆岷峰,史丽霞.互联网思维嵌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5(2).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056-02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发展对策中小企业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