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12 13:05唐岚
大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数学

唐岚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唐岚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行业也逐步得到改善。为了避免多年前陈旧的教育观念,我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出相关课程的改革制度,在教学中通过有效引导策略将更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良好的引导策略不但能正确引导学生领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钻研数学的精神。本文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引导策略,来分析其在教学中带来的相关意义以及相应措施。

有效引导;数学教学;策略

1 引言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教育方式通常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是茫然的,没有观念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以前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正确把控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意义。

2 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课程中,数学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而且又是一门逻辑思维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对数学没有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是相对较难的。伴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引导方式利用许多学生好奇和喜欢钻研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不再乏味无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再只局限于书本上陈列的客观的数字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让学生注重过程,加强思考,而不是只看重问题的答案,只求结果。有效的引导策略使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达到有效引导的真正意义。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相应措施

3.1 打造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想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改变,学习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很多老师讲课习惯营造严肃的学习气氛,正是这种严肃的学习气氛很容易让学生觉得紧张甚至反感排斥。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以及激励的方式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巧妙的将学习环境与周围的情境想融合。在教学中,老师应当从学生整体的接受能力与水平为入手点,巧妙的引导学生进入老师设定的相关情境中,但同时要注意所设情境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且不能脱离数学教学内容的主题,否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例如老师可以将一些学生们能够接受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或者幽默的话题与所讲数学相联系,提一些跟数学相关联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维持正常上课秩序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的学习气氛,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求知欲等。

3.2 引导学生多思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传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书本上有的时候呈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表面,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局限,这也就需要老师对课本上所展现的内容做深层次的分析,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去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想到问题的多面性,从而分析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遇到不同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长度单位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多高啊?”或者“这个桌子有多长啊?”当同学们都在思考问题的答案时,老师就可以拿出尺子给大家测量示范,并以此提出更多相关问题甚至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来提高大家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巧设问题,进一步延伸

问题是让人思考的基础因素。在学习中,老师设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来得出结果,并且从中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但所提问题如果完全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就会显得过于刻板,不够创新。老师要根据原有的知识点巧妙的向深层次做延伸,想出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们不断地去思考,用相同的知识点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学会看到问题的多面性。老师对学生学习中正确的引导,不是让这一被解决问题结束,而是向这个问题相关联的其他方面和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拓展。

3.4 关注错误,改正错误,记住要点,加以利用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出错是常有的事情,马虎、理解偏差、没学会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尤其是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解决能力都还处在很不成熟的状态。每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老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正视错误,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或者直接告诉答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出错的基础原因,记住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这样在出现其他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加以运用,不仅会让学生记忆深刻,也让学生学会了解决同一类型的不同问题。所以老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中错误的价值性,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3.5 趣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相对于教授小学课程,因为主体对象年龄偏小,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选择教授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把知识转换成学生们易于理解的思维模式,带领学生们动脑思考,并将书本知识扩展到书本以外的真实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数学知识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一样很有趣。老师可以取学生能够亲眼看到的周围的实物为例,向学生引导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问学生“我们班里有多少把椅子?你有多少个同学?你的书本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让同学们参与到其中来,自己去真正的数一下数量,拿尺子测量一下长度,动手操作起来。通过身边的人或事物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问题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一定不要偏离教学内容,因为错误的引导会让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

3.6 偏离重点,及时引导

当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偏离了课程的中心内容,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阻止其继续下去,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回到原来的重点中去。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学内容发生背离时,老师也要及时察觉,及时点拨,适当的把控,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学习要点上。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引导,而是任由学生偏离下去,会让学生在以后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容易出现类似的偏差,想其所想,意识不到问题的重点所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而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减少错误的发生,且真正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3.7 引导学生集中精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多数通常比较贪玩,多动,好奇心强,很容易被课堂以外的其他事物所吸引,一堂课中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对于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这一问题,老师不能用严厉的态度去训斥或恐吓学生,而是可以选择耐心的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课程中来。

例如,一个学生在玩自己手里的橡皮,他把精力都用在了橡皮上,老师就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某个同学,你手里有几块橡皮啊?如果把你手里的橡皮分给你前面的同学你需要把橡皮分成多少块呢?”这种类似的巧妙的引导方法不仅不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还会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精力有所偏离而及时改正,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和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易拉近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也就更愿意接受所学知识。

4 结束语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需要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二者缺一不可。而这当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去做正确的引导。况且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尚不够成熟,对问题的想法往往过于简单,老师在教学中对其良好的引导就像黑暗路途中的“指明灯”,意义重大。学生们通过老师耐心且正确的指引会逐步增加自己在学习上的兴趣,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错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领悟真正的知识真谛,达到老师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该多多倡导独立创新的教学方式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做为教育行业中的主体对象,通过优秀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全面提高。

[1]王爱玲.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

[2]林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3.

[3]陈厚勇.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5.

[4]张永艳.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考试周刊,2012.

[5]陈钦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G623.5

A

1004-7344(2016)32-0046-02

2016-10-18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策略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