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新模式运行前景调查分析
——以上海市临港大学城为例

2016-07-12 13:05徐蕊王晓静卢希友施一鸣甘雨麻蕊
大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大学城临港校园

徐蕊 王晓静 卢希友 施一鸣 甘雨 麻蕊

(上海海洋大学 200000)

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新模式运行前景调查分析
——以上海市临港大学城为例

徐蕊 王晓静 卢希友 施一鸣 甘雨 麻蕊

(上海海洋大学 200000)

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的污染和破坏,环保问题一直是被提及的话题。而效率又是现代人一直追求的理念,将两者结合所诞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已经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兴起,而大学校园则是其最佳的发展地。但是在诸多运营模式中却存有很多问题,可从合理定价定网点与策划市场营销方案两方面入手,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运行展开优化。

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营模式;市场策划

当今,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中,地铁和公交车无疑成为人们的首选。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均不能完全解决交通问题。本文以上海市临港大学城为例,通过调查统计得出一系列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新模式运行前景的分析。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的临港大学城,距离上海市中心约75km,是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3+2+X”计划的组成部分,最初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软环境建设服务平台,以航运产业和海洋高新科技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一个松散型教育园区。临港大学园区目前共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四所高校以及临港科技学校入住,远期还有上海电力学院、同济大学海洋科技中心等高校及实验室入住。目前临港大学城入驻师生约5.7万人,占地约6284亩。学生在校内上课,取快递,约饭,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学生外出游玩时,在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之后,仍需走到最终目的地。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能有效弥补这一块缺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相比公交、地铁成本更低廉。自行车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节约燃油能源,实现真正的“绿色”;又能休闲和运动,增强全民体质,提升城市形象。但目前存在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却缺乏良好的规划、租赁点布局不合理、遭受毁坏等问题,而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本文运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提出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行模式的对策以完善该市场。

1 可行性分析

上海市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推行公共自行车项目。公共自行车符合当今低碳排放的时代主题,代替短距离使用机动车,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符合打造绿色、环保、畅通、宜居、健康、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升了形象。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和运营,有效杜绝乱停、乱放、偷盗、黑市现象,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共自行车是全民健身的工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健康程度。市场对公共自行车有巨大需求,学生骑自行车节省时间、方便出行。同时,共享自行车以一辆车换取多方使用,如同乘数效应能让双方获取更多的收益。

2 市场营销分析

运用STP营销战略,可将市场细分为按顾客类型:需即时用车、预约用车的师生,并愿意支付用车费用的群体和个人;按地理位置:小区楼下、教学楼、图书馆、学院楼、食堂、体育馆的地点。选择的目标市场为前期是产品-市场集中化的覆盖模式:为单一校园市场提供自行车共享使用服务的专业化模式。后期可发展为产品专业化的覆盖模式,即同时面向各大学城。市场定位则分为产品定位:前期从回收报废自行车和现有同学自行车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以达到美观实用的外观效果。此外,我们将购置一定量的全新自行车用于补充产品量上的不足和顾客需求上的满足。中后期将自行车进行统一的市场包装和产品整合,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自行车租赁平台,满足整个临港大学城的需要;另一项则是竞争定位:在临港城地区我们现有的竞争者有两个,一个是显性竞争者即“OFO小黄车”,在它的运行中,出现严重毁坏、私自占有、硬件不足、定价不合理等问题,而我们则需进一步完善此类问题。隐性竞争者是部分在校大学生自己有自行车,他们不会选择共享租赁模式来满足他所需服务,这一点将在运营时进行战略性回收整合,进行统一的服务,这样既能满足同学需要,其次还能将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学校空间资源的浪费,保持一个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

从SWOT分析法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地方分析到,由于临港地区黑车多,不安全收费高的现象比较多,公交等候时间长,所以从出行来看,我们的校园自行车租赁占有很大的优势,了解大学生需求心理,租赁价格低,方便,在校园市场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现在已有类似的租赁市场进入校园,如“OFO小黄车”,对开拓市场具有很大的威胁。两者比较分析:小黄车进入市场较早,对顾客心理已有信赖,但是却在学生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小黄车乱停乱放,顾客占为己用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可以加以改进后期管理翻案,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从而降低成本损失。在宣传方面,我们可以多样化,不仅是在微信平台上,随后可以通过路演,APP下载的活动进行推广,使项目在宣传方面更多样化。最后,由于校园公共自行车共享租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面向度广,消费人口多,在以后的市场运营中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其次,可以通过与商家联合,把赞助自行车和宣传商家自行车相结合,即可增加自行车质量,又可以节约成本,达到互利共赢。

3 市场营销策略

前期以宣传推广为主,通过各种渠道收获一定的关注度。投入新车,实行品牌战略,吸引消费者目光并留下深刻印象,并大力宣传让同学们把自有车辆投入项目以获取利润,让他们有利可图。此外因处于革新与发展阶段,所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战略迫在眉睫。可与学校进行战略合作,例如:报废自行车的回收问题和建立自行车停放点问题都要与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合作共赢。一方面,我们通过合作解决了报废车辆的回收利用问题和车辆停放点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合作解决了学校公共资源被不合理占用和学校车辆停放差的问题。一举两得,既满足我们现在的需要,还能为学校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所以前期的合作共赢战略势在必行。

中期以稳定顾客和扩大市场为主,用定期的回馈或者模式的更新以及做好自行车保护,修复和更新工作,以此来稳定我们的消费顾客。从一所大学出发,扩大消费市场,不仅扩大到临港大学城,进一步推广到临港周边小区。重点研发和改善主要的产品平台,将原有的车辆进行批量换新,喷漆,编号,更换上公司Logo等活动,实行重点经营战略。进一步完善产品原件的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度,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拓宽现有市场,拓宽公关渠道,在临港各大学校的媒体上进行广告推广宣传。重点挖掘产品的新性能,拓宽市场。

后期则是以稳定发展为主。在市场规模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主要做的还是完善后期整个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采购模式,在租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从一定合理方式来减少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来达到盈利,多加完善来以此稳定发展,成为消费群体所依赖的出行选择。利用区域优势,结合大学城的市场优势,在临港大学城里建立一个完整的自行车租赁体系,形成临港大学城服务圈。集产品开发,建设,后期维护等功能一体的现代化互联网自行车租赁体系。充分发挥产品的服务优势。进行新区域开发,以及产品向外推广计划。进军整个上海市场。形成一个综合网络科技,产品服务优势的地区产业链。

4 科学分析与设置租赁模式

为迎合社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观念,以及考虑到学校自行车的规范化管理,并且满足同学出行的需求,使自行车供求双方同学通过共享自行车分别获得租金和自行车租赁使用权,因此,为了了解师生对于废弃自行车,闲置自行车,正在使用的自行车用来租赁的态度与期望价格。我们进行本次公共自行车租赁的调查问卷研究。本次调查问卷面向临港大学城四校的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90份,有效问卷1890份。

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参与本次调查的临港四校的学生中,女生占了66.67%,而男生仅占33.33%,从中可见相对于新型有偿出行方式,女生更加愿意接受和有兴趣。而在所有参加问卷的学生中,认为学校附近公交一般,和单一且拥挤的人数各占了四成多,仅有12.7%的同学认为交通便利,经我们实地调查,情况确实如此,临港校区仅有固定的公交通往地铁且无出租车,出于对公交的拥挤和黑车的不安全性的考虑,自行车出行无疑是更便利健康的出行方式。

而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平时在校期间有接近六成学生会宅在寝室,而去往图书馆学习、外出娱乐的人数占四成。而周末同学选择外出的比例则大大增长。

在骑自行车出行的目的调查中,日常外出占了76.19%,短途出行和工作学习其次,也有少数同学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业余爱好等。因此基于调查数据,我们将目标人群定位于高峰时段、短途日常外出的学生人群。

在公共自行车价格定位上,我们结合学生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运行成本等因素,作出了初步的定价和运行方案。由数据可知61.9%的同学生活费在1500~2000之间,超过半数同学在交通费用上花费5~10%。超过6成同学表示在校内实施自行车租用。超过半数同学能接受市场自行车价格,有87.3%只是出于自行车安全问题未购买,因此,我们通过公共自行车的统一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在调查使用自行车时间中,超过7成人数租用1~3h,少部分同学会长时间租用。58.73%的同学选择按平均0.1~0.3元/h收费比较合理。

因此,在推广期间将投入1000辆自行车,单价为200元,投入期为三个月,初步定价0.35元/h,据加权平均算法一天租赁时间约于3.85h,折旧维修费为20元/月,投入成本为660000元,收入为121275元,则前期亏损为538725元。

中期预计参与项目人数为200人,加上我们前期投入的1000辆,则投入自行车累计为1200辆,每一小时给自行车提供者70%的利润,预计要在18个月前回本盈利,则成本为733871元;收入为873180元;净收益为139209元;两期(3+18月)合计收入994455元,成本737276元,净利润257179元,每月净利润为12246.619元。

终期为持续盈利期,我们将延续前期和中期的模式,结合供给自行车同学的增加和继续投入新自行车回收报废自行车的模式,以获得持续盈利。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和成本预算分析,我们认为在相对偏僻的大学城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选取上海临港大学城这一样本,通过调查问卷与实地勘探,对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在学区的运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市场营销分析并做了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公共自行车租赁不仅便利了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的出行方便,解决了偏远地区公共交通不便利、闲置自行车利用率不足,学校自行车堆放混乱等问题。同时也贴切了目前“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这一社会时代主流,我们应将“环保,健康出行”的观念付之于行动,做“绿色城市”的先行者。因此,推行校园自行车租赁模式是多方共赢的运行方案,受益人不仅是“他们”这些大学生和校园秩序,也不仅是“我们”这一模式运行平台,更是社会与城市中的每个你我他这一“大家”!

[1]诸颢祺.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8~31.

[2]金良玉.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科技风.2016(5):147~148.

[3]李志慧.关系营销在融资租赁行业的应用研究——以高校客户为研究对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38~40.

F572.88

A

1004-7344(2016)32-0176-02

2016-10-21

王晓静。

猜你喜欢
大学城临港校园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