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计量服务模式下的计量服务能力提高

2016-07-12 13:05姚凯文
大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计量测量检测

姚凯文

(南宁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 广西南宁 537000)

基于互联网计量服务模式下的计量服务能力提高

姚凯文

(南宁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 广西南宁 537000)

伴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到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计量检测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该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计量检测技术机构而言,自身计量技术服务能力永远是核心竞争力,而这种能力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该具备“互联网+”的特质。

互联网+;计量;核心竞争力

1 引言

中国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2015年也提出了适应国情的制造业发展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手段之一是“互联网+”,即泛互联网(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不仅应用于制造过程,而且贯穿产品原料采购供应、制造过程和服务客户等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目的之一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多计量所都有了自己的网址,一般只是写写单位的新闻,发发通知。但是很多计量所把计量管理系统接入了互联网,可以在线查询证书进度,收费情况,下载证书,证书防伪,甚至还和微信做了互通,搞的整个计量信息化风生水起。

一方面,我国计量检测市场规模和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机遇巨大;另一方面,目前计量检测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还相对较低,除基于计量检测交易服务的电商平台作为其中一种形式存在外(如检测通、凡特网等第三方检测交易平台),如何搭上“互联网+”这班高速列车,创新行业模式,成为业界同仁热议的话题。

2 计量的理念和管理

2.1 计量的理念

计量是由检定、校准以及测试三部份组成的,实际上是根据计量标准对参量进行量传,也就是把被测量赋予在准确的量值上。在一般情况下,这项活动往往是由专业人员负责,根据成熟的方法或者相关规定而完成的操作过程,因此计量所赋予的量值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计量被认为是一种准确的测量手段。检测/测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测量手段,这种手段把与它计量一致的测量理念应用在产品上,然后根据稳定或标准的参量,测量产品的性能,保证产品参量的准确性,确保产品质量。校准是一种与检定不同的计量活动,它不会给出合格的测量结果判断,而是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体现出来,因此,校准在对于测量结果的描述上,比检定含有更加详尽丰富的信息,更加具有科学性。

2.2 计量管理体系

在我们当前正为在线监测、现场检测千方百计提供手段的时候,又来了个远程的检测,现在的忽悠不代表未来就不能成为现实,当今已经是科技大爆炸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其实,真到了互联网+计量的时候,计量也就基本没我们现在计量机构什么事了,或者干脆说没有计量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计量服务流程需要靠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来保障。现有计量流程的经验表明,送检和现场计量过程中被计量仪器状态查询和标准仪器(包括计量人员)在现场中状态的查询是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

随着国际化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市场的推动下,校准迅速发展。在国家和相关部门机构的认可监管下,随之就产生了校准检测机构,经过自身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了计量活动的力量支柱。将来的测量设备是将其感应系统、放大处理系统、显示系统分离,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它们远隔千山万水,构成庞大的无所不能检测的虚拟测量系统。传感器在检测现场,将感应到的信息变化量通过互联网远传到千山万水之外的数据处理中心转换成所需要的被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控制和指挥,控制和指挥信息再通过互联网远传至另一个更遥远的控制元器件履行动作,实现控制和指挥目的。可以看到的实物仪器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2.3 计量服务

当前的管理模式是经政府授权管理的层级模式,金字塔式的计量量传,量传关系相当简单,但是不会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当处于第三方监管的认可模式下时,就能够更大地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计量机构来建立标准再申请认可,最终为企业服务。这种业态属于自由网络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把上面两种业态融合起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2.4 计量面临的主要挑战

2.4.1 理念陈旧技术落后

在当前形势下,封闭的国营计量思维模式,意识淡薄的市场服务,分工过细的专业人员,短缺的满足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传统的计量传递只是简单的劳动重复过程,由于计量手段的落后,导致了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检测难题束手无策。

2.4.2 管理条块化与市场网络化

在各个行政层级,基本上都有计量机构,这直接会直接造成了管理分割的现象,不断地建设计量标准。然而市场需求却是以技术为先的道路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出现新需求,尤其在沿海开放地区、新兴行业和军工行业的计量投入显著不足,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服务的需要也得不到满足。

2.4.3 服务不及时

在计量机构当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是服务的及时性。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计量机构改善了服务态度,但无法解决计量周期、距离的运输等难题。因此,必须改革计量机构组织运营的管理模式,市场化运营和授权管理相融合的管理创新是必然选择。

3 互联网+计量新模式

3.1 完善业务管理系统

比如出租汽车计价器,传统模式是把出租车开到检测站来进行检定,我理想的模式则是通过互联网模式,这么说呢?就是在计价器里安装一个独立芯片(条件成熟后可成为厂家出厂的标配)作为桥梁,用于采集该计价器当前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检测站,检测站这边标准装置按采集的数据模拟出租车运行状态,然后生成标准数据,再回传到该出租车计价器,通过该芯片将结果写入计价器完成检定工作。这样好处是很明显的:①节约出租车跑监测站的人力物力;②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因为目前是通过人来调校,肯定有反应误差);③由于该芯片有监控作用,当发现该计价器可能出现超差情况时,就立即通知检测站校准,所以能最大限度确保量值准确,而且不受检定周期限制。四是可以防止计价器作弊,更好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3.2 按部门推进计量行动化

国家的各个部门按行业建立了若干个行业检测中心来进行产品的质检工作,去现场解决问题,从而在行业内发挥优势作用,这个方式是根据行政命令做法来推动市场运作的,整合过程需要一定磨合期。比如压力机的检定,现在我们是下企业去每年进行检定/校准,同上,直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在监测站就直接用标准测力仪进行有线/无线的模式调校了。还有加油机、地磅、电子秤,电子天平都可以采取这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对于目前无法解决的,诸如大型企业的某些大型设备、电能表无法停工进行检定/校准的,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

3.3 智能化管理

众所周知,“数据”是计量技术机构的核心资源,上述电子原始记录实际上完成了“数据”的录入以及系统化管理、平台化管理等工作。目前,大部份单位对送检仪器和计量技术机构标准仪器都采用条码标签管理的办法。在交接环节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会发生仪器设备找不到、条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目前,中心以长度检测室为试点,成功实现了从三坐标测量机、测长仪到游标卡尺等几何测量设备的升级改造,并以此为经验逐步拓展到其他检测室。最终实现将所有计量检测设备都接入到统一的系统平台上。采集的数据也都统一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形成智慧测量系统的愿景。

4 “互联网+计量”的展望

互联网+计量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实惠。首先,要做的是大数据的收集,接下来才是分析和采集现在很多计量机构已经有了计量管理系统,接下来就是更智能,比如在数据采集的时候,是否脱开原始记录,使仪器和数据库互联,达到有计划,机器才会动作,智能生产,在拿到仪器的同时,优先分配给去年计量过该仪器的计量员,无纸化办公这是实现的第一步。接下来上面很多会员提到远程校准不可能,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能,举例,时间已经可以远程授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完成远程。或者在线监测,很多航天器上的产品是怎么实现在线检测的呢?比如卫星上的红外热像仪的在线检测,就是一个例子,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是否想到。最后说说数据分析,可以预测计量仪器的寿命,分析缺陷,促进计量仪器厂家对产品优化升级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各大产业的相关标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计量平台同样如此。但是没有相关的技术、管理标准,对于当前在“互联网+”时代,应用于计量行业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是否适用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构建计量平台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发挥泛互联网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也要考虑目前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现状、未来计量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实际计量管理的流程需求。

因此,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研究,努力创造真正的新形态。中心也紧抓战略机遇,创新服务模式,最终实现能够提供基于计量检测机构内部管理、设备管理、客户管理、交易服务、知识仓库、证书查询、数据分析、业务上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计量检测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提高机构的整体运营效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计量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下一步,中心将为制造企业的计量检测设备提供智能化改造服务,成为生产企业的“智慧工”。

5 结束语

当然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高清的实时检测图像,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了解检测的实时情况,拉近客户对检测过程的参与程度,像文章中所说的远程监控,这将是以后发展的新趋势。另外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现多个实验室的协同控制,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检测任务,实现多个远程实验室之间的实时调度控制,使协同试验成为可能。

[1]余欢欢.在“互联网+计量服务”模式下提升计量服务能力[J].上海计量测试,2016,43(1):65.

[2]李洪波,李伟,张泽光,等.“互联网+”时代的计量产业平台[J].

[3]张泽光,李少壮,李伟.智能制造时代的计量——云计量[J].计测技术,2015,35(4):1~5.

[4]郭韧.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的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5):52~54.

F203

A

1004-7344(2016)32-0280-02

2016-9-15

姚凯文(1988-),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计量检定工作。

猜你喜欢
计量测量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