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化与创新途径分析

2016-07-12 13:05王军红
大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节目民生

王军红

(涉县广播电视台)

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化与创新途径分析

王军红

(涉县广播电视台)

随着世界传媒资本全球化扩张的趋势和各国传媒管制的普遍放松,传媒集团跨区域、跨国界、跨媒体、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与联合,使得媒体竞争在全球背景下变得更具规模和更加激烈,呈现出国际化、私有化、商业化、垄断化的总体趋势。为了赢得受众,从而在广电竞争中崭露头角,目前我国的各级电视机构相继都开拓了或优化整改了一些可行性好受众率高的新闻节目。本文就电视新闻节目的开拓和优化创新途径进行了分析。

新闻节目;电视;优化;创新

1 节目研发与创新

电视节目研发创新,就是自主研究开发创造新的节目形态,研发是原创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的保障,没有研发就谈不上真正的创新,而研发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和风险相对要大。整体来看,国内电视节目的研发很不理想,一般是停留在举行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或创意策划的层面,而真正投入一大笔资金、建立创新机制用于研发创新的情况还很少见。

研发创新是保持电视媒体长期优势的最主要手段。但要进行大规模创新,电视媒体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适用于企业的通行法则是,当研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2%,企业才能生存;当达到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2 整合新闻资源,增加民生新闻及优化节目内容

吸引受众的关键和核心,就是新闻报道贴近大众生活,即增加民生新闻报道力度。民生新闻节目开拓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空间。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民生新闻”不仅包括了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而且包括了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和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所以,民生新闻传播开拓出一个“通向民生的严肃和新闻的尊严”的崭新天地,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世界可谓别有洞天。

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现场直播自出现以来,就以其它播报方式无以比拟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目前,现场直播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常态播出方式。在国内,随着如香港回归、三峡合龙、北京申奥成功等重大直播活动的逐步探索,直播活动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而且在观众中形成了新的收视期待:这种期待,其实是观众对经历自己无法身处其间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种期待。

3 文化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创新与现有的各种价值观、以往的各种实践经验以及潜在采纳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文化差异决定了这个社会中的受众对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宽容度。

西方的电视节目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比如,包括“幸存者”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表达和调用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中国观众的电视欣赏习惯是:在公众媒体上看到的,一定是符合传统道德标准、传统审美的东西,所以一旦遇到要暴露人性丑恶(甚至未必是丑恶,只是些小毛病)或个人隐私生活的东西,制作节目的人就放不开手去做,看节目的人也放不下脸来看,这也使得这类节目的国内版本很难做到尽兴,更有甚者则难逃“夭折”厄运。

因此,电视节目在模仿国外节目的同时,必须予以适当的本土化,以免“水土不服”。这里存在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兼顾社会相容的同时又不丢失模仿对象的节目精髓。有些节目编导意识到海外节目中不合国情的问题,然后对游戏规则加以修改,力求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但由于对戏剧冲突等西方节目创制核心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模仿时依葫芦画瓢,得其表而未得其神,于是往往顾此失彼。在修剪西方节目样式,舍弃一些存在文化差异的元素时,西方节目的精髓可能也随之被丢弃了。所以,模仿创新应该建立在对海外优秀节目的精确解读以及国内观众需求的准确把握上,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融点,这方面,“绝对挑战”可以说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文化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敏感神经。正面刺激可以让节目创制者受益匪浅,而负面刺激则可能引发摧毁性的力量。或许让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文化研究学者等专家参与节目策划或在节目策划之中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是预防“水土不服”症的可行办法。毕竟他们可能对社会、文化具有更敏锐更深层的洞察。对于电视节目来说,要采用灵活的媒介组合方式以实现节目的立体性全方位传播,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和销售。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以及其他所有可以附加信息的载体都可以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各自优势,吸引各自的受众,相互支持以达到最大化的覆盖率。

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今天,电视观众对快捷、全面、深刻的信息需求以及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同时对于财富与时尚的感受更加强烈。当互联网已经夺走了公众的眼球、手机也成为多媒体的时候,观众必然对电视更加挑剔,更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品牌栏目与精品节目将更具有竞争优势,而那些既无思想又无创意的电视垃圾必将被观众无情地抛弃。电视人只有立足世界电视前沿,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制作适应国情与文化传统的节目,电视的魅力才会长盛不衰。

4 结语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尤为重要,它也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优化。新闻策划追求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你快我深”,有效传播的积极效应,使电视节目更有意义、更有舆论引导性。

G222

A

1004-7344(2016)32-0291-01

2016-10-31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