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文艺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的发展思路浅析

2016-07-13 08:55中国广播艺术团100866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院团团体文艺

聂 芳 (中国广播艺术团 100866)

国有文艺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的发展思路浅析

聂芳(中国广播艺术团100866)

2014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新的部署。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文化体制变革开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艺术院团的文化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但却始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难题,在演出市场悄然转型的新形式下,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文艺演出团体如何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如何从自身特殊性出发去克服市场拓展的瓶颈,这对于国有文艺团体绝对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挑战。

国有文艺团体;体制改革;市场环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文化体制变革开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实施阶段。同时,中央厉行八项规定,遏制奢靡之风的相关政策出台,更是一石掀起千层浪。以往大型国企买单包场式的演出迅速减少,低水平、模式化的文化操作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空间。在这样一个演出市场悄然转型的新形式下,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文艺演出团体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这绝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艺团体的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但却始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难题,在市场化的探索当中,大多数院团也一直容易处于拓展市场的瓶颈阶段。那么如何能克服这一瓶颈?笔者认为应该从文艺演出团体自身特殊性上出发。

一、从特殊性出发,扬长避短、培养符合市场环境的复合人才和文化品牌

国有文艺演出团体有着很多的特殊性。首先,很多的文艺演出团体都是历史悠久,社会关系复杂。他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无论是思维观念还是管理观念都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其实文化产品也是产品的一种,是产品就要理所当然要符合部分产品的市场规律。产品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产品的价值如何体现、产品销售渠道如何拓展以及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略、竞争策略,客户公共关系维护等等,这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产品供应商缜密思考,细心部署的。然而国有文艺团体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及重视程度都是极其匮乏的。大多数国有院团的管理人才都是从演员艺术岗位上转变而来,这些人受艺术专业教育程度比较高, 但大多数并不擅长营销策划.懂得资本运作、市场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很多院团领导对市场知识的培训、业务人才的发掘不够重视。造成了许多院团虽然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导演、甚至剧目,但是却无从推广,无法打开应有的市场渠道。而如今,演出市场已然从“我演什么,你看什么的”计划型市场环境,逐渐迈向“大众需要什么,我演什么”的全新型市场导向。国有院团想仅仅靠“领导面子”“悠久历史”拉来几个“关系户”赞助包场的时代也终将一去不复返。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从市场出发,将是每一个国有文艺院团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艺术团体的改革发展,市场是渠道,受众是核心,在我看来,培养符合市场环境的策划团队和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品牌、熟悉市场运作模式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市场运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产品的研发及定位应该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国有院团以艺术为中心的市场模式,很容易生产出“水土不服”的文化产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做好以艺术创作为中心 到以观众或客户为中心的创作思路的转变。我们的策划团队应该是既懂艺术工作规律,又懂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些人需要扎根市场,扎根群众,去进行市场化的大数据分析。市场客户绝不是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要走出去,贴近市场受众,增强服务意识。比如,国内外的很多商业大品牌都有关于自身新产品上市的详细定位及推广计划,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地面活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等等。其中一些品牌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一年甚至可以组织近百场地面活动,那么对于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国有院团可否放下身段,主动出击,去了解这些品牌的市场定位、推广步骤,了解他们真正需要怎样的服务?艺术团体应该与大品牌的市场部、公关公司保持长期沟通,将自身的艺术资源和公信力更好地与商业资源相结合,为这些企业去量身定制项目,从而去开阔更新、更广阔的市场渠道。

同时,国有文艺团体的领导干部也应该更加注重市场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支既有文艺造诣和创作技能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演职人员队伍。应该定期组织一些学习、探讨会,分析演出协会的历年行业报告、邀请市场前沿的“大咖”为团队授课解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市场脉搏,创造出不被市场淘汰的艺术作品。同时,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 新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对受众的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做更精准的传播,也是接下来文艺团体艺术产品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点.

二、转变思路,整合资源,把剧目变项目,让市场成为优秀作品的拓展手段

对于目前的演出市场,一场演出或者一个宣传活动需要涉猎的门类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资源进行整合。以往很多国有的文艺团体都喜欢封闭式的单独作战,但是新的市场形势下,单纯“闭门造车”式的竞争已经不具有优势.国有院团应该有把“剧目变项目”的思路,走上产业化发展的合作道路。举个例子,一个好的剧目,可以有院团内部的优秀艺术人才去创作,但是一个好的项目运作需要调动电台、电视台、网站、演出中介机构、演出场地、兄弟团体等多种资源,还可以利用国外的演出资源,积极开拓国内外的两个市场的主导力量。甚至更可以利用团购、余额宝,竞拍方式,微博微信等新的技术模式,对项目进行更好的推广、策划、创新。这是一种思维,一种大市场化的项目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国有文艺院团自身转变思路、整合资源外,也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惠政策,文化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它体现的是公共事业,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品位。政府也需要从“养”的狭隘思路转变过来,尝试、探讨更灵活的投入方式,加强激励模式,出台优惠政策,甚至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引各种民间资本和企业的投入,所谓‘扶上马、送一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国有文艺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激发出更大的能量,获得新生。

优秀的文化品牌需要探索一条政府推动、社会投资、多方(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的运作模式,国有艺术院团和市场环境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需要让优秀的作品通过市场的渠道、技术的渠道推广出去,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去净化市场,引导市场,从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梳理好市场和文化作品的关系,国有院团才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

[1]黄银军.激励机制在文艺团体人力资源.企业导报,2015.5.

[2]于富军.论文艺团体文艺工作对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意见[J].思政教育,2014(04).

[3]王相华.转企改制文艺院团发展现状调查[J].东南传播,2012(10).

聂芳,学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院团团体文艺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1942,文艺之春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文艺范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