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的分布变迁

2016-07-14 09:22胡安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地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的分布变迁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厚朴和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和经济林木。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在唐宋及其以前主要分布于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元明清时期扩展到今贵州黔东北、湖南湘西和重庆渝东南地区,范围几乎遍及渝鄂湘黔界邻各区域。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区域、扩展范围基本一致,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绝对扩展性,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的产地分布格局奠定了当代本区厚朴和杜仲资源分布和产业化的基础。

关键词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变迁

厚朴是我国特有珍贵中药材和经济林木,《神农本草经》将其归为“中品”,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1]卷3:1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明确了其主治与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现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杜仲也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材和经济林木,《神农本草经》视其为“上品”,“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1]卷2:5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高血压方面及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2]394。学界对厚朴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制剂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220-222和栽培技术、产业开发[4]1-49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杜仲的药效、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生产现状及其对策等做了较全面的研究[5]47-51,但对历史时期厚朴和杜仲的产地变迁关注不多,尤其是对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唐至清代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变迁的研究相对薄弱。拙文即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增强对厚朴、杜仲资源的开发利用。

1厚朴产地分布变迁

1.1唐代之前厚朴产地分布

《神农本草经》记载厚朴的产地是“交趾”,即今越南北部。《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心血的结晶,这说明秦汉及其以前渝鄂湘黔地区或未有厚朴产地或厚朴资源未被发现或该区域并非厚朴道地产地。魏晋南北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经集注》记曰:厚朴“今出建平、宜都。”[6]卷4:276该时期的建平和宜都所辖范围相当于今湖北恩施州和宜昌市长阳县,均属渝鄂湘黔界邻地区,这表明东汉以后至唐代以前渝鄂湘黔界邻地区的厚朴产地主要分布在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

1.2唐宋时期厚朴产地分布

唐代《新修本草》在记载厚朴产地时沿袭了《本草经集注》的内容,称厚朴的产地在建平、宜都[7]卷13:324。除此之外,《新修本草》并没有新的有关厚朴的产地记录,这说明《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厚朴产地一直沿袭到李唐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建平郡和宜都郡所辖区域约相当于唐代施州(治今湖北恩施市,所辖区域主要为今恩施州所属地域,包括恩施、利川、咸丰、巴东、宣恩、建始、来凤、鹤峰8县市,通称“鄂西南”,地处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北部)、归州(治今湖北秭归县,所辖巴东县今属恩施州)和峡州(治今湖北宜昌市,所属长阳县在渝鄂湘黔地区)管辖地区,因此,唐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主要分布在今湖北恩施州、宜昌市长阳县。宋代苏颂所撰《本草图经》称厚朴产地在京西、陕西、江淮、湖南和蜀川的山谷中,而且附有“归州厚朴”图[8]卷11:361。根据宋代相关文献记载,所谓京西、陕西和湖南应该是“路”一级的政区(相当于唐代的“道”),江淮则是江南东西路和淮南东西路的合称[9]卷85,87,88:2093,2143,2178-2201,这都可视作政区名称,惟独没有“蜀川”作为政区的说法,故而“蜀川”的范围当是泛指巴蜀或三川(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之区域,这一地区在宋代包括施州和归州、峡州。在《本草图经》中附有“归州厚朴”图,可作为这一结论的又一例证。又据张万福等人调查,今湖北恩施州的道地药材多冠以“川”字,如川(厚)朴、川黄柏、川大黄、川续断等[10]。这一分析表明:《本草图经》提及的“蜀川”范围大致涵盖了今湖北恩施州及周边区域,该区域约相当于宋代施州、归州和峡州的管辖地区。唐宋两代的施州、归州和峡州所辖范围基本一致,故而,唐宋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主要分布在施州、归州和峡州,即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由此而言,与唐代以前相比,唐宋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并无显著变化。

1.3元明清时期厚朴产地分布

元明清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有一定的扩展。据明代药物学专著《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归州产厚朴[11]卷18:507。除此之外,明清方志中也有不少关于本区厚朴产地的记载,现列“明清方志所载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表”如下:

表1 明清方志所载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表

据表1和《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可知:元明清三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主要分布在归州、邑梅洞长官司(位于今重庆秀山县南)、巴东县(属今湖北恩施州)、鹤峰州(属今湖北恩施州)、建始县(属今湖北恩施州)、施南府(属今湖北恩施州)、思州府(治今贵州岑巩县,所辖玉屏县属渝鄂湘黔界邻地区)、靖州(治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辰州府(属今湖南湘西州)、永顺府(属今湖南湘西州)、思南府(属今贵州铜仁)等。以上所见厚朴产地,归州、鹤峰州、施南府、巴东县、建始县均在前述唐宋施、峡、归等3州管辖地域,但思州府、思南府、辰州府、永顺府、靖州和邑梅洞长官司超出了唐宋3州之范围,其中思州府、思南府位于今贵州省黔东北的铜仁市,辰州府、永顺府和靖州分别位于今湖南省湘西州和怀化市,邑梅洞长官司地处今重庆市秀山县。显然,元明清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从唐宋时期的湖北恩施州、长阳县扩展到今贵州黔东北(地处界邻地区西南部)、湖南湘西(地处界邻地区东南部和东南部)、重庆渝东南(地处界邻地区西北部)地区,范围几乎延伸至渝鄂湘黔界邻各区域。

2杜仲产地分布变迁

2.1唐代之前杜仲产地分布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同样关注了杜仲的产地:“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厚朴者,折之多白丝为佳”[6]卷3:218,这表明南北朝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的杜仲分布于建平和宜都。如前所述,该地区约相当于今恩施州和长阳县,因此,今恩施州和长阳县是唐以前渝鄂湘黔界邻地区杜仲的主要分布地域。

2.2唐代时期杜仲产地分布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称峡州产杜仲[12]卷1:13。《新修本草》引《本草经集注》的内容,称建平郡和宜都郡产杜仲[7]卷12:307。该记载中的建平和宜都两郡与唐代施州、峡州和归州所管之域基本相同。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云:杜仲“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8]卷10:332。商州位于今陕西省,成州地处今甘肃省,两州均不在界邻地区,仅有峡州所辖大部分区域属界邻地区。由于施、归与峡3州紧密毗连,地处渝鄂湘黔界邻地区,且南北朝时期直到唐代即是杜仲产地,因此,“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不仅包括峡州而且应当包括施州和归州。这表明唐宋两代本区的杜仲产地主要在施州、峡州和归州。由此可见,相比于唐以前,唐宋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杜仲产地没有大的变化。

2.3元明清时期杜仲产地分布

元明清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杜仲产地从归州、施州和峡州向周边区域扩展。前述明代药物学专著《本草品汇精要》记杜仲道地产地在建平和宜都[11]卷17:481;《医学六要》记载杜仲分布与苏颂《本草图经》完全一致,即“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13]卷3:680本草著作之外的方志也有不少记载本区杜仲产地的,如嘉靖《归州全志·物产》和嘉靖《巴东县志·物产》分别记载归州和巴东产杜仲。清代,本区杜仲产地仍有扩展,乾隆《辰州府志》卷16《物产考下》、道光《施南府志》卷9《食货志·物产》、道光《思南府续志》卷3《食货门·土产》、光绪《秀山县志》卷12《货殖志第九》分别记载辰州府、施南府、思南府和秀山县产杜仲,其中施南府包括了明代归州及其巴东县,而辰州府(治今湖南沅陵县)和思南府(治今贵州思南县)、秀山县(今重庆秀山县)则是新增杜仲产地。由此可见,渝鄂湘黔界邻地区杜仲产地由唐宋时期的施州、峡州和归州即今湖北恩施州、长阳县到元明清时期扩展至今湖南沅陵、贵州思南和重庆秀山,即从恩施州(鄂西南)延伸到湘西和黔东北、渝东南地区。

3分布变迁特点

据上述分析可知,历史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变迁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3.1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区域、扩展范围基本一致

唐代以前以及唐宋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产地主要分布在即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元明清时期则延伸至今黔东北、湘西和渝东南,范围几乎遍布界邻地区各区域。杜仲产地在唐代以前及唐宋时期集中分布于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元明清时期同样延伸至今湘西和黔东北、渝东南地区。显然,历史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区域、扩展范围大致同步。

3.2产地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扩展性

厚朴和杜仲无论是唐代以前或是唐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分布在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显示了其产地的稳定性。同时,不管是厚朴还是杜仲,随着朝代的推移,其产地均由今湖北恩施州向周边扩展。这说明其产地又具有绝对扩展性的特点。

3.3产地的大分散、小集中

历史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的杜仲和厚朴产地分布于该区的多个地域,如湖南湘西、贵州铜仁、重庆酉阳和秀山等地,形成了大分散的局面,但又集中分布于今湖北恩施州、长阳县。因此,大分散、小集中是历史时期本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变迁的另一特点。

4小结

厚朴和杜仲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厚朴和杜仲的功能和用途不断扩大,日益显示了其潜在的巨大积经济价值。渝鄂湘黔界邻地区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域,大面积种植厚朴、杜仲等经济林木,不仅有利于临床医学用药,而且能够进一步开发其多种功能,更有助于农户的脱贫致富。历史时期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的产地分布格局奠定了当代本区厚朴和杜仲资源分布的基础,为本区百姓利用厚朴、杜仲等经济林木脱贫致富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根据。

在当代,湖北恩施州所产厚朴被称为“紫油厚朴”,是地道名优药材,质量最佳[14],成为恩施州的名片,目前种植面积31.2万亩(1亩约为667m2,下同),年产量1 000 t左右,占全国厚朴(包括温朴)产量的30%[15],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湖南慈利县20世纪80年代初培植的杜仲面积仅有6万亩,短短数十年间则扩大到38万亩[16],成为湖南主要的杜仲生产基地。湖南龙山县1988年以厚朴、黄柏、杜仲“三木”经济林为主的收入过百万元的乡镇就有3个,药材收入超万元的农户有97家[17]。重庆酉阳县的杜仲、厚朴是该县的历史传统产品, 习称为“川仲”、“油朴”,品种优良,历史悠久,在20世纪90年代,该县家种药材面积246 842亩,其中杜仲就有108 689亩,约占全部家种药材面积的44%,已成为酉阳经济产业的骨干之一[18]。

参考文献:

[1]尚志钧校注.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2]胡佳玲.杜仲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9,30(5):394-396.

[3]李棣华.厚朴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9):220-222.

[4]李元,李华君.厚朴[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唐建军,张禄源,何鸣筱.杜仲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8,15(6):48-52.

[6]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 尚志钧,等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7]苏敬.新修本草[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8]苏颂.本草图经[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张万福,詹亚华,尹文仲.恩施道地药材的历史背景及传统品牌地位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20-22.

[11]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2]孙思邈.金翼方校释[M]. 李景荣,等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3]张三锡.医学六要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45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4]杨红兵,石磊,詹亚华,等.湖北恩施州产厚朴的挥发油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

[15]廖朝林,郭杰,林先明.紫油厚朴:湖北恩施第四张名片[N].湖北日报,2010-11-03(10).

[16]周日宝,贺又舜,罗跃龙.湖南省大宗道地药材的资源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药资源研究与可持续利用,2003(2):72.

[17]杨国平.湘西林药产业发展前景及主要栽培技术[C]//吴晓芙,柏方敏.经济林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经济林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00.

[18]罗荣昌.酉阳中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56.

Study on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Houpo and Duzhong Origin in Yu-E-Xiang-Qian Bounded Neighbor Region from Tang to Qing Dynasties

Hu Anhui

(Marxism Institut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Houpo and Duzhong is China’s unique preciou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economic trees.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Houpo and Duzhong were Hubei Enshi and Changyang County in the Tang - Song Dynasties and before,it extended to present-day northeastern Guizhou, western Hunan and southeastern Chongqing,almost all over the regional scope of Yu-E-Xiang-Qian region bounded neighbor region.The origin of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consistent, expand the scope of Houpo and Duzhong,and they ha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absolute scalability,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ttered,small concentration.Yu-E-Xiang-Qian bounded neighbor region from Tang to Qing Dynasties lai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temporary Hopo and Duzhong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ase.

Key wordsfrom Tang to Qing Dynasties;Yu-E-Xiang-Qian bounded neighbor region; Houpo and Duzhong;distribution and change

收稿日期:2015-07-18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2013ZD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安徽(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医学地理研究。E-mail:huanhui1996@163.com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Q94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1-0046-03

猜你喜欢
产地
不同产地九节木根HPLC指纹图谱研究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警惕“洗产地”暗礁
HPLC法同时测定14个产地娑罗子中4种七叶皂苷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不同产地山腊梅HPLC指纹图谱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17个产地木芙蓉叶中芦丁测定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