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与防范策略分析

2016-07-15 02:47谭栋明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重庆401147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干扰因素防范策略广播电视

谭栋明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重庆 401147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与防范策略分析

谭栋明
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重庆 401147

摘 要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新型的无线传输手段以其便利性、经济性、高效性、信息传播的直播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自然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的种种限制下,卫星传输信号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严重影响到传输效果。文章分析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具体干扰因素,并针对这些干扰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广播电视卫星的正常传输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干扰因素;防范策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的方式发展迅猛,主要通过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来传播广播电视。其中最突出的技术就是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它以信息传播的高效性、经济性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严重影响传播效果和收看效果。为此,下面本文将具体来分析这些干扰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广播电视卫星传输。

1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分析

1.1 地球站设备干扰

当地球站载波发射超功率、并且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没有调整好时,卫星上面的反极化用户就会被干扰,导致电缆的屏蔽功能失效、磁场环境恶化、调制器作用失灵,从而产生大量杂波。这些杂波会破坏正常的卫星信号,导致间断性杂音现象的出现。另外,链路电平设置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信号质量,若是设置的不科学,则会出现工业噪音。

1.2 接收站地面信号设备干扰

上行链路设置的不科学会影响下行链路的信号。在接地不良或者设备有损伤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信号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在接收站附近,干扰信号相对较强。因为它们的频率和卫星传输信号的频率十分接近,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卫星传输信号,也有可能会导致信号的中断。这些信号有微波信号、雷达信号、调频广播信号等等。另外,若安装了民用设备如各种电器类,或者在公共通讯设施中产生了电磁波,同样会影响卫星信号的顺利传输。

1.3 恶意的干扰

一般通过检测转发器的状态和设备有无故障就可以确定是否是恶意干扰。通常,干扰方会从正在进行工作的转发器当中选出干扰源,向其发射强力的射频信号,使得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会中断信号。一些大量的违法信息通常是通过这些手段来进行发布的。

1.4 来自自然界的干扰

来自自然界的干扰,主要包括太阳的活动、电离层对流层的产生、日凌现象等。电离层闪烁会导致信号的相位、振幅周期发生变化,这种干扰因素的干扰性极强。雨衰是在电波穿越降雨区时,雨滴会对电波产生吸收,从而造成信号衰减。日凌是指在春分和秋分的时节,卫星将位于地球和太阳间的直线上,使得太阳产生的超强电磁波会直接投射到地球站的天线上,产生太阳噪音,妨碍信号接受。

2 解决广播电视卫星干扰的几点意见

2.1 抗地球站干扰

做好抗地球站干扰,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节点测试,及时更新干扰源设备。

第二,要加强设备性能的检测,从源头上来规避干扰,若已出现干扰情况,需要重新标定被干扰用户的极化。

第三,在进行选址时要严格考虑电磁环境,强化电磁屏蔽工作。

第四,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预案防范意识,针对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准备。

2.2 靠地面信号设备干扰

抗地面信号设备干扰主要是借助于调整天线架的架设位置以及通过人工屏蔽手段等进行干扰预防的。为了避免受到地面信号的影响,可以将接收天线架的位置架设在远离城市和干扰源的地方。假如已经出现干扰,应该首先研究干扰源,利用灵敏度高的高频头对卫星信号质量体系进行维护。如果干扰十分严重,可利用建筑物、人工屏蔽等手段进行抗干扰。

2.3 抗转发器的恶意干扰

为了解决非法用户的干扰,一般可以利用强信号对弱信号进行抑制。利用转发器饱和点强信号的抑制作用,控制弱信号。利用关闭转发器、使用抗干扰卫星等来保证正常传播。另外还可以采用功率较大的发射机和发射天线来达到强功率压制的效果,压制住非法信号。

2.4 抗自然干扰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几种天然自然现象,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对于日凌现象,它的抗干扰方式比较局限,只能使用双星备份和地面备份的方式来预防,如有必要可以提前通知用户日凌时间,以便做好准备。

3 结束语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是一项既先进又复杂的技术,它作为主要的无线传输方式,其应用领域是最广泛的。但又由于它是开放式的无线传输方式,在传输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破坏传输效果和收看效果。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针对这些干扰因素展开研究,提出相对应的抗干扰措施,才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现状,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娟,王鸣,周鹏飞.一种卫星电视快速自动定位和跟踪系统[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6):68-74.

[2]王宇飞,康健,王保印.Ka波段多波束卫星通信降雨衰减功率优化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24(4):385-389.

[3]杨峰,谢德芳,翁木云,等.自适应TDMA抗雨衰对策在Ka波段卫星通信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2,42(3):91-95.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38-02

作者简介:谭栋明,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干扰因素防范策略广播电视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结合科学课堂实践谈谈教师如何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