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

2016-07-15 02:47陈安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陈安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

陈安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摘 要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生活巨大的推动力,“互联网+”与图书馆相结合,将能够极大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便捷和智能化的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快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运用于图书馆领域,将对人类知识成果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服务于广大的读者,但是目前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仍存在种种局限,图书馆要加大技术优势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1 “互联网+”与图书馆

1.1 “互联网+”的含义和内容

“互联网+”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加速传统行业的转型。在这个模式当中,互联网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调,不再处于从属的地位,传统行业被纳入到互联网的体系当中,作为互联网的补充。“互联网+”被提出后,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包括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重要信息技术。互联网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促进了大量行业的转型,成就了许多企业的成功。

1.2 “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是利用“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形成“智慧图书馆”,而反过来,“智慧图书馆”也将为读者以及“互联网+”行业提供理念、技术、空间上的新思维、新视角,极大地促进二者的发展。“互联网+”与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的结合,将为读者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并促进读者群体的扩大。

2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智慧服务

2.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Aittola《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最早提出了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2005年开始被国内相关研究者注意,并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智慧图书馆”的主流理解是:图书馆使用新时代的数据处理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的用户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运用已经广泛普及的智能化设备实现用户和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运用最新的最简洁的方式使用图书馆资源。

2.2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要素有:

1)智慧资源。经过物联网和新兴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整理后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包括虚拟的信息,还有图书馆馆员和所提供的场所。

2)智慧技术。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过程中所利用的技术手段和谁被。

3)智慧管理。在使用智慧图书馆时,图书馆能够进行相应的资源、技术和服务进行综合管理。

4)智慧服务。智慧服务包括知识服务,另外也可以按照用户需求的时空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就用户层面而言,可以划分为普通用户和智慧人群。智慧人群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很高创造力和包容度,对信息获得渠道有充沛的需求。智慧服务基于用户分析,能够精确地为各个层次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服务。

2.3 智慧服务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是智慧服务的技术支撑,包括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以此加速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实现图书馆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型,提高用户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便捷运用。

3 “互联网+”与智慧服务

3.1 移动互联与智慧服务

使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智能机的普及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信息。人们不需要使用笨重的PC设备,就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与世界相联系,获得信息资源。移动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能够为读者提供掌上的快捷的信息服务,丰富的检索和智能化的信息提供,将大大提高信息获得的效率,具有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特点。

3.2 大数据、云计算与智慧服务

硬件资源的虚拟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能力极大提升的体现,大数据的发展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加工。这两项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处理,与图书馆相结合,则能够对用户信息、服务信息进行整合,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服务。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用户能够使用这些经过整合的资源,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使用,极大满足日益加速的生活的需求。

3.3 物联网与智慧服务

物联网能够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和技术,在相关规定的制约下,实现物品信息的互联网化,信息可以互联互通,便于人们进行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的提升了互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范围,但是也有其特性和个性。就图书馆而言,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将读者、资源和馆员的信息进行链接和交换。通过这项技术,用户不管到哪里,图书馆都可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极大便捷了文献的推荐和提供,也可以便捷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图书整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专业程度。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发展的主流,而“互联网+”图书馆,能够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能够为读者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要促进“智慧服务”的实现,还应该加紧转变观念,用更创新的态度来促进“智慧服务”,促进“互联网+”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雨,陈凤娟.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1):119-121.

[2]裴嫣珺.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模式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李婴.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16(3):116-12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95-02

作者简介:陈安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