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转型之路及对中国报业的启发

2016-07-15 02:47尚志伟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平台启示技术

尚志伟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华盛顿邮报》转型之路及对中国报业的启发

尚志伟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曾经辉煌的百年老报《华盛顿邮报》也难逃销量下降,经营困难的纸媒生存现状,2013年被亚马逊收购之后,在贝索斯的领导下,彻底拥抱互联网,走上转型之路,和亚马逊平台深度对接,并不断拓宽和其他平台的合作,不断丰富报道形态,完善订阅服务,建立人才网络,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的报业也面临着这样的经营困境,对于该报的成功转型策略研究可以为我国报业转型提供借鉴,而且中国的报纸有的已经开始了转型的尝试,需要更加深化发展。

关键词华盛顿邮报;技术;平台;转型;启示

创刊于1877年的《华盛顿邮报》是和《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并称的美国最负盛名的三大报纸之一,拥有着超过百年的悠久历史,它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国家政治甚至政策走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到13年“棱镜计划”的曝光,都是非常成功的表现,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报纸销量的下降,广告收入的下滑和亏损经营的困境,最终于2013年8月,被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并由此,完全跨入了互联网时代。

1 《华盛顿邮报》的转型发展方式

1.1 和亚马逊平台深度对接

《华盛顿邮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恰好亚马逊公司有强大的推广渠道,因为借助于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成功热销,它网站的电子书销量已全面超越纸质书销量,这些强大的终端渠道也可以同样来读报,产品链延长的同时也使收入增加,成本却不会增加很多,现在,亚马逊的金牌用户已经有权限可以免费阅读半年的《华盛顿邮报》了。而且,目前《华盛顿邮报》网站也有亚马逊电子书的广告,点击广告进入,是书的简介,再点击就进入亚马逊网站可以购买了。可见二者已经实现联动,深度捆绑了。

1.2 和更多的平台合作

Facebook的Instant Aticles新闻阅读项目还在发展阶段,《华盛顿邮报》2015年9月就宣布要把所有内容通过Facebook发布,因为《华盛顿邮报》看中了Facebook巨大的用户群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与Facebook合作,强强联合。该报的发行人弗雷德·瑞恩说“我们希望在所有平台上接触到现在和未来的读者”,他不但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了,而且该报还与Apple News建立了伙伴关系,看来在贝索斯控制下的《华盛顿邮报》大有进驻到所有新闻来源之势。

1.3 丰富报道形态,完善订阅服务

新闻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使得受众有需求更加直观的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所以可视化新闻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新闻表达方式,可视化的常用方式主要有图片、视频、图表等形式。《华盛顿邮报》近年来在报道方式上也采用这种新形式,数据地图是它的一大特色。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和小视频(video),相互穿插使用。

邮件订制新闻,有62个栏目,涉及时政,经济,生活,明星,摄影等各种领域,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订阅,注册之后,输入邮箱就可以订阅,邮箱会收到《华盛顿邮报》的回信,你可以退订或是重新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在它的网站上有订阅的广告,新闻在各种终端呈现,真的是在哪里都能阅读新闻,而且还有价格优惠活动,前四周是99美分,很低廉,订阅一年还有更大的折扣。

1.4 建立人才网络

Uber的商业模式是将分享经济学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模式,中国的滴滴打车就是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华盛顿邮报》竟然宣布要做新闻界的Uber,建立人才网络,将自由撰稿人和媒体编辑部在网络上进行连接,自由撰稿人将自己的简历、擅长的报道领域等内容放到平台上,编辑会根据新闻的性质和自由撰稿人之间进行匹配,甚至有远近的定位,派出最优的自由记者,比如突发新闻的报道,距离现场最近的撰稿人可以接受任务,即时性强,并有合理的薪酬制度。不用担心报道的真实性等问题,因为会有一套严格的监督、追踪、评价制度来保证报道的质量。

1.5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

推出“适应性”新闻,就是受众有什么样的接收新闻的终端,就根据终端特点,设计相应的符合该终端呈现的新闻形态。比如2015年4月,推出了适合Apple Watch(苹果手表)的App应用,名为“大故事,小画面”,新闻苹果手表的显示屏幕很小,就设计了一个图表分成六个部分,把每天的重大新闻呈现出来。虽然制作一个版本在不同的终端投放很节省资金,但就会像有的纸媒把报纸原封不动的搬上网页,没有任何作用一样,一稿多投,只能无疾而终,应该本着读者至上,尊重设备本身特点,“因地制宜”方能达到多屏效果。

2 对中国报纸的启发

中国报业经营困难,销量下滑,很多报纸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报纸消亡论也在困扰着报纸的经营者,但是变则通,不变则会被市场淘汰,看到《华盛顿邮报》的成功转型,也给中国的报纸带来了前进的希望。

中国报业应适应受众需求,充分研发新技术,可以做到有报无纸,并且积极探求和新媒体平台对接,完善人才体系,丰富报道形态。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其实《人民日报》在这些方面都在做出努力,它有多屏阅读和订阅服务也有和社交媒体的合作,但仍需继续完善,希望中国报纸能够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那福中.《华盛顿邮报》的数字创新[J].今日印刷,2015 (10):51.

[2]杨艳秋.华盛顿邮报:大佬拥抱互联网[J].中国品牌,2013(12):38.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136-01

作者简介:尚志伟,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平台启示技术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