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的航海类毕业生上船前岗位培训的设想

2016-07-15 03:53大连海事大学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戴树龙杜林海
世界海运 2016年1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综合素质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 戴树龙 杜林海



面向市场的航海类毕业生上船前岗位培训的设想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 戴树龙 杜林海

摘要:在对航运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航运就业市场的现状,指出中国航海类毕业生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专业外语交流能力较弱、专业技能不熟练以及缺少对未来职业的清醒认识等。提出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前,由学校在充分考虑和融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对航海类毕业生进行将要任职岗位培训的设想。努力做到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中国航海类毕业生的竞争实力,进而为打开国际市场,缓解本国航海类人才就业压力,提高中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地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航海类毕业生;岗位培训;国际航运市场;综合素质

一、引言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单纯的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1]目前,中国船员市场呈现着船员整体过剩而高素质船员紧缺的现状。以往的航海类毕业生供不应求,但随着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国内航运企业对于船员的需求量也在减少。作为航运市场新鲜血液的航海类毕业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如何提升航海类毕业生的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对航海类毕业生进行上船前的岗位培训,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了解将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将大大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砝码。此外,将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推向国际航运市场,吸引更多外国航运企业的眼球,对于打开国际市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升我国在世界航运界的地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内现状

(1)用人单位的需求现状。

有学者对航海类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用人单位对招聘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首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学校知名度的占12.96%,选择专业技能的占25.93%,选择综合素质的占61.11%。[2]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在用人单位选人上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航运市场整体紧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降低。但与此同时,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却逐渐提高。如何提高航海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2)航海类毕业生的现状。

在对航海类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调查中显示,有1/3的调查对象认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一般或较差,这说明航海类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2.国际现状

受适龄青年立志从事航海类专业的意愿不断降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英国等国的航海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源瓶颈,一些海事服务相关机构面临着雇用不到具有航海资历人员的困难局面。他们不得不将橄榄枝伸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其中菲律宾、印度等国成为他们较为青睐的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国家的船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肯吃苦和服务态度好等优点;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的船员工资水平要比本国船员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运企业的成本。

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能抓住机遇,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航运市场输送我们优秀的毕业生,这将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影响就业结果因素分析

三、我国航海类毕业生调查分析

据大连海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大连海事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一项关于“影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结果的调查”中,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分别以29.2%、23.2%、12.4%的比例占据前三位,如图1所示。这表明在用人单位招聘的过程中,应聘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决定其录取结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航海类毕业生进行连续多年跟踪调查我们发现,我国航海类毕业生与一些传统航运强国的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专业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需改进的方面

(1)专业外语水平。

通过与毕业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但涉及到专业内容,就会出现听不懂、说不出和不敢说等情况。而这些学生中很多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的还考了很高的分数。因此,对于专业外语,尤其是口语交流有待加强。

(2)专业技能水平。

大多数的毕业生对已学过的实操内容印象模糊,无法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而实际操作技能又是船员在船上任职的基础,是职业发展的基石。动手能力差已经成为我国航海类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基本技能缺失直接影响我国船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3)职业素养水平。

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因此,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对公司和船上的安全管理体系知之甚少,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航海类毕业生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船上工作的安全隐患。因此,很多人无法满足一些国际航运公司的要求,从而失去了迈向更大平台、享受比其他人更好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与相关专家沟通交流,我们得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

很多所谓的实习不免流于形式,一些授课内容早已被船舶生产实际淘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实操内容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模式老套,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2)课程设置。

一些实操课程的设置时间较早,很多学生上课时学得非常好,但毕业时由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这些实操内容,以至记忆模糊。航海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操内容的课时量不足,学生仅能达到满足最低标准要求,距离熟练掌握还有很大差距。

(3)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思想。

由于航海类课程设置种类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应付理论课的考试已经疲于奔命,没有更多精力对实操内容勤加练习。加之,一些理论课教师本身就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认为实操课就是去玩,只有把理论学好将来才能有好的出路。殊不知,海上专业本就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空有理论没有实践能力的人是无法胜任海上工作的。

在招聘过程中我们发现,外派船东面试时更加重视实船操作经验而非理论知识,许多学生因为从来没有上过集装箱船、油船,被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难住,失去了宝贵的就业机会。

(4)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深化校企合作是培养优秀船员的有效途径,但以往校企合作多以毕业生就业渠道为立足点,着眼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短期的利益要求。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船员帮助不大。如果能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对培养优秀的航海类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大连海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2015大连海事大学就业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对于企业而言,希望学校能够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能够通过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的途径,通过企业HR向学生讲授生涯规划等求职课程以及企业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等方式增进校企合作,主要的校企合作方式如图2所示。

如果海上专业的毕业生在上船前能熟练掌握船上工作的业务内容,不用公司再额外培训即能适任船上工作,这将大大节约公司成本,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四、航海类毕业生岗位培训规划与设计

上船前对航海类毕业生进行的岗位培训一定要立足于市场,一方面要满足本国航运市场的需要,制订符合本国航运企业需求的规划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打开国际市场,充分调查国际航运市场对于船员的特殊需要,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航运企业需求的高级专业型航运人才。

岗位培训主要从实践环节入手,制定紧密联系船舶生产实际的培训纲要。对毕业生进行的岗位培训规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图2 用人单位认为最理想的校企合作方式

1.市场调研

教育面向市场,岗位培训也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国际国内大中型航运企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其一起制定培训大纲和编排培训项目。培训完毕后,向他们展示教学成果,并邀请企业专家按共同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我们的毕业生进行考核打分。通过及时沟通,收集他们提出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吸引更多航运企业的参与。

2.指导思想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立足船舶生产实际,培养说得出、干得好、顶得上的高素质航海类毕业生。

我们进行的岗位培训不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而是在回顾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联系船舶的生产实际,以培养能力、提升水平为最终目标。不仅要满足有关国际公约甚至还要高于公约,公约制定的标准是满足要求的最低标准,而我们要求毕业生达到的是适应新形势下国际航运市场需要的更高标准。

3.培训纲要及培训内容

培训纲要及培训内容等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的需求,与他们积极协商配合,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甲板业务。

主要涉及船舶日常维护保养及甲板常规作业项目,例如甲板除锈、油漆作业、高空舷外作业和系解缆作业等。

(2)个人安全防护。

主要涉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选择、佩戴和使用,例如安全带、安全帽、护目镜、工作鞋、手套、呼吸器、紧急逃生呼吸器(EEBD)、防护服及个人求生设备等。

(3)安全管理体系。

船上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4)应急应变反应。

船上一些常见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程序,包括碰撞、火灾、人落水及防污染等。

(5)船上交流。

主要针对船上一些常见的业务,设定不同的场景模块,有针对性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例如日常交流用语、外来人员登记、中英文操舵命令的下达与回复等。

4.培训师资

参与培训的教师是学生业务知识的直接输送者,其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这些教师除了满足一般要求之外,还要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具体如下:

* 持证,在船上工作过,业务熟练;

* 自身理论水平高,实践本领过硬;

* 具备双语授课的能力等。

5.考核方式

岗位培训的考核方式与传统考试不同,不存在及格不及格,而是由专业的船上业务能手进行打分,根据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整体表现进行严格打分,考核结果提供给用人单位参考。

考核人员由船上经验丰富的一线业务能手担任,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一方面让这些专家把关可以找出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方便以后的逐步改进;另一方面,也将我们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业务素养展示给大家,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一个推销自己的平台。

经过学校的岗位培训,用人单位节省了大量用于培养实习生的人力物力,实习生在船工作的起点也提高了,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目前,航海类高级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航运业对航海类专业高级人才需求逐步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前,对其进行在船将要任职岗位的培训,从实际操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提升一个层次,这样不仅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加快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步伐。在此基础上,若能建立航海类毕业生工作反馈系统,对其工作后的表现及航运企业的评价进行搜集整理,将结果反馈到培训过程并进行相应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正江.把握航海教育发展新形势 全面提高航海人才培养质量[J].航海教育研究,2013(3):7-12.

[2]刘益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1):19-21.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1.002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综合素质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基于微课的岗位培训教材建设方法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现状与岗位培训情况研究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