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某区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孕前优生指导

2016-07-16 06:56甘肃省甘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甘肃张掖73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感染乙型肝炎

李 花(甘肃省甘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某区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孕前优生指导

李 花
(甘肃省甘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州区孕前优生检查中乙型肝炎发病情况,为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提供依据,并为此类人群提供孕前健康指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甘肃省甘州区22个乡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筛查的对象进行乙型肝炎三系检测。结果 体检8372例中,患病人数579例,发病率6.91%。结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及时掌握孕前乙型肝炎状况,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并为孕前优生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乙型肝炎;发病率;感染;传播途径;优生优育

据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三分之一[1],也是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被医学界称为“第二癌症”,是很难治愈的一种疾病。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居我国传染病的前列。我国约有30%~50%的乙型肝炎是母婴传播。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儿时期感染乙型肝炎所致。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占10%,大多数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感染。乙型肝炎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昂贵的医药费用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出生人口素质,所以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临床检验项目中,乙型肝炎两对半作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常规项目,对优生优育,提高健康生育水平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不仅能减少对身体、生活产生的损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对于提高整个国民身体健康状况意义的不可低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3年1~12月和2014年1~4月甘州区22个乡镇,农业户口准备生育,参加孕前优生健康筛查的育龄夫妇,进行临床检验检测后,统计分析此类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患病情况。

1.2 方法:要求体检对象早晨空腹8 h后抽血,将采集的血样本,经沉淀离心后,采用爱博三系统金标试剂板检测,用吸管在每孔加样区滴加血清2~3滴,在15~30 min内,观察结果。

1.3 诊断标准:乙型肝炎的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又将乙型肝炎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本次研究只将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窗内,见到两条红色竖线的,判读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并将其计算为一个病例。

2 结 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16个月共体检8372例,总发病率6.91%,其中女性体检4186例,患病人数266例,患病率6.35%,男性体检4186例,患病人数313例,发病率7.47%。

3 讨 论

3.1 病原体筛查结果:本次结果显示,经过临床研究与调查发现,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具有显著性。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男性易受伤、输血、卫生习惯和社交活动较频繁等都有一定影响。而据最新研究显示可能与性激素和染色体有关。男性吸烟喝酒者多与女性,导致肝脏抵抗力降低,当具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条件时而易感;或在就业方面,男性外出务工者多于女性,在生活中与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员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酒杯等)感染。当易感者皮肤黏膜有破损时,病毒通过破损处入侵感染。虽然此种感染概率低,但也不能忽视。女性更注意生活细节方面的事情,感染概率稍低于男性。总发病率6.91%低于相关报道[1]流行病9.09%,究其原因,筛查对象全部为农业户,我区以农业为主,人员流动性较小,传染概率低。另外一个原因; 城区乙型肝炎患者没有计算在内,有关报道称城市乙型肝炎发病高于农村[2]。发病率接近我国2008年4月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推算[3]。

不同性别的发病率,在治疗乙型肝炎时,所以男女有别。男性患者相对病情更重更难治疗。男性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不容易清除故而形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因持续时间较长的转氨酶升高,会造成肝细胞损伤,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同时男性患者也相对来说更易出现耐药情况,所以男性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更不能忽视和小看。

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而切断乙型肝炎的传播不容忽视。根据199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或正在感染中,有10%以上的孕妇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宫内感染;分娩期: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产褥期:婴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与母亲接触频繁,受到母亲的唾液、血液以及其他体液的感染。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不做好阻断措施,孩子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很高。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则60%的新生儿在两年内可被感染上乙型肝炎。由于孩子对乙型肝炎病毒缺乏免疫力,通过生活密切接触,父亲也可将乙型肝炎传染给孩子。还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父亲其精子已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DNA片段,这种

DNA片段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质中,通过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发生子代细胞感染,可以把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父亲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孩子也应当做好防护工作,因此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也不能忽视。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仍然是我国医学界、公共卫生界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更需要育龄夫妇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的知识。

3.2 孕前健康指导:由于本次统计人员全部为农村人员,因其受教育程度不同,加上对相关医学知识的匮乏,以为乙型肝炎很普通,又没有甚么病征,大多不理会个人健康,对于下一代的关于乙型肝炎传染的认识不够。在优生检查筛查中,对于检出的6.91%的总发病率来讲,孕前指导就显得意义重大。由于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活跃的乙型肝炎病毒,所以体内会发生不定期变化,我们要指导育龄人群,看看目前身体上的状况,是不是适合怀孕,是不是最佳怀孕时期,告诉他们怀孕的时机很重要,具体怎样规范地指导其怀孕呢?有下面几点以供大家一起借鉴:

3.2.1 对于任何一方是乙型肝炎大三阳的夫妇来说,因其传染性强,病毒含量高,肝功能异常时,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腹胀时不能怀孕。尤其是女方为大三阳,对胎儿及本人都有严重影响,可使早孕反应加重,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妊高征的发病率增加,一个大三阳的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达到90%~95%,所以对于大三阳的患者,要建议其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暂缓怀孕。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肝脏B超,肝功能检查正常,而后停药半年,再考虑怀孕。停药期间选择工具避孕,同时指导大三阳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的食具、金属、玻璃、陶瓷器具等,可以在家煮沸消毒(100 ℃一分钟可使乙型肝炎病毒失去传染性,煮沸20~30 min可杀灭乙型肝炎病毒)或熏蒸消毒(在家最简单的就是把用物放笼屉上隔水蒸,水沸后二三十分钟),还可用0.05%过氧乙酸对用具餐具等浸泡两小时或洗手。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成员,应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3.2.2 对于男女双方均为小三阳的患者只要具备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也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控制病情后再怀孕。如果只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则不需要治疗,可以怀孕。

3.2.3 对于男方乙型肝炎,女方健康无抗体者,建议男方在半年没有用药的前提下,女方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有乙型肝炎抗体后3个月再怀孕。女方乙型肝炎,男方先给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做好夫妻间的防护措施。

3.2.4 女方无论是哪种肝炎患者,都要告知其怀孕后要加强孕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最好1~2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检查最好3个月1次;并告知其在孩子出生后,及时进行双重免疫阻断程序:即婴儿出生12 h内给予免疫球蛋白一支注射,半月再注射一支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按0、1、6免疫程序注射,这样可以起到对孩子的保护和预防感染的作用。对于乙型肝炎妇女怀孕后第7、8、9月,每月注射一支高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问题,国外专家认为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没有意义,但少数国内专家认为有必要打,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大样本的研究,效果不能确定。能否母乳喂养,临床效果也不明显,但如果病毒含量过高,还是不推荐母乳喂养。如果乙型肝炎妈妈体内病毒复制比较低,可以考虑母乳喂养孩子。但是要注意,一旦宝宝口腔有伤口,或者母亲乳头破损,就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如果肝功能,影像等各项检查均正常,病情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怀孕,对母婴健康还是有很好的保障的。故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选择最佳怀孕时机,怀孕还是比较安全的。

3.2.5 同时给予饮食方面的合理建议:①饮食宜清淡,宜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精瘦肉、豆制品。②营养要全面,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黑米、玉米。③忌挑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吃木耳,香菇等菌类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④平时戒酒限烟,避免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不要吃太多油炸、腌制、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使用损肝的药物等。⑤保持良好心情。

通过我们的科学的指导观念,降少了我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让优生对象孕育了一个健康的下一代,提高了人们对预防乙型肝炎的正确认识,减少了乙型肝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降低了乙型肝炎传播,切实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为我区人口素质和下一代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地彰显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既有利于家庭的幸福美满,又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兴旺繁荣。今后继续将这项惠民工程做好,做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表1 患者患病情况统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1] 秦成勇,韩国庆.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2-24.

[2] 程良斌.中国目前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与趋势[EB/OL].http://www. haodf.com/zhuanjiaguandian/CHENGLIANGBIN_101145.htm.

[3] 王贵强,贾继东,王豪,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2008)解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9):12-14.

中图分类号:R5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120-02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感染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