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设置灰区的意义

2016-07-16 03:27王振财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

王振财

(朝阳市中心血站,辽宁 朝阳 122000)



ELISA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设置灰区的意义

王振财

(朝阳市中心血站,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ELLSA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设置灰区的临床意义。方法 配置出不同浓度的HBsAg血清样本,使用ELISA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将检测所获得的S/CO、CV 值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应变量,使用相应的软件就可以获得相应方程式,即可获得灰区范围。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浓度越高的HBsAg血清样本,所得的CV值就会越低,而SD与S/CO则会由于血清浓度的升高升高,使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HBsAg灰区的范围为0.681~1.317。结论 在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的时候,使用ELISA的检测方法可以设置灰区的范围,相对比固定值设置灰区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还能够降低弱阳性标本的漏检率和假阳性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ELLSA检测法;HBsAg;无偿献血者

临床治疗疾病的时候,如若需要输血,最为关键的就是保证血液输注的安全性[1]。全国范围内的血站都是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来检测采集血液进行检验。将合格的血液发放到临床中输注。随着血液筛检程序的严格性与病毒血清学敏感性的提高,通过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明显降低。目前各血站检测HBsAg的时候,都是用酶联免疫吸附(ELLSA)检测法。该种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本文配置出不同浓度的HBsAg血清样本。研究探讨ELLSA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设置灰区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厦门新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HBsAg强阳血清:采集自乙型肝炎患者;小牛血清: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在HBsAg强阳性血清中加入小牛血清,配置成浓度分别为4.1%、4.6%、24%、49%、100%血清样品。在检测的时候需要严格根据试剂盒上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针对不同浓度的血清,需要进行HBsAg检测。每种浓度都需检测10次,均做双孔,共50次,测定吸光度(A值),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实验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中的二次方程曲线、直线方程曲线、对数方程、等比级数曲线、复合曲线、指数方程曲线、S形曲线等进行拟合,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终选出拟合度最好的曲线方程为回归方程,将S/CO值设为1,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CV值。然后将CV值带入灰度范围计算公式,计算出上下限值,获得灰度设置范围。

2 结 果

检测结果显示,浓度越高的HBsAg血清样本,所得的CV值就会越低,而SD与S/CO则会由于血清浓度的升高升高,使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HBsAg灰区的范围为0.681~1.317,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ELISA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酶联免疫吸附(ELLSA)检测法通过检测样本的吸光度值与临界阈值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标本的阴阳性[2]。如果吸光值超过临界阈值,就判断为阳性;如果小于阈值,则为阴性。如果两种相等,就需要进行多次检验。受到检验结果的变异性特点,S/CO(吸光度值/临界阈值)主要是分布在1的两侧区域。曾经有报道就指出,使用ELLSA检测法对HBsAg检测的时候,检测值在灰区内的标本需要进行重复检测,结果就发现超过20%的样本值高于阈值。具体而言,该种方法是对灰区内标本检测HBsAg进行复检。部分学者认为0.9~1.1属于比较高阳性倾向,需要以阳性标本的S/CO值始终保持在灰区范围内,从而达到控制临界阳性标本的目的。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拟在S/CO=1(即吸光度等于临界阈值)的理想状态下,对标本做无限次ELISA实验,将(均数±2×标准差)作为质量控制限时,均数+2×标准差为S/CO值上限,均数-2×标准差为S/CO值下限。其中标准差为变异系数与均数的乘积,而均数值又设为 1,所以可将上述公式转换为(1±2×CV),这样就可以将灰区的范围计算出来。但是,事实上,S/CO为1来作为临界阳性标本是难以实现的,并且无限次的ELISA的试验也是不会实现的,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设定ELISA灰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ELISA法检测HBsAg获得的S/CO值与CV值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对5种浓度的HBsAg阳性标本进行ELISA检测时,获得了多个CV和S/CO数据,分别将其作为应变量和自变量,应用SPSS软件拟合曲线获得回归方程,再将S/CO值设为1,通过回归方程算出拟合CV值,最终带入灰区计算公式获得灰区范围[3]。

综上所述,在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的时候,使用ELISA的检测方法可以设置灰区的范围,相对比固定值设置灰区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还能够降低弱阳性标本的漏检率和假阳性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宋美兰,任芙蓉,龚晓燕,等.献血者HBsAg及抗-HCV 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5):391-395.

[2] 容莹,孙秀双,郑望春,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及灰区设置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593-1595.

[3] 徐锦霞 .ELISA 检测献血者HBsAg设定灰区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61-2362.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50-01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者对优质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的应用效果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评价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