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2016-07-18 04:56包微
黑河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包微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极其迅速,这其中有进取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因为各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制约身心正常发展的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将来开拓更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科任教师应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英语学科具有特殊的语言优势,更适合于在课堂中创造有利的心理氛围,培养高中生健康、稳定、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特点;英语教学;心理素质;良好品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英语的使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英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载体。教师不但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使英语这门学科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心理培养目标

十七八岁年纪的高中生如同冲破地平线的朝阳,巨大的能量和活力喷薄欲出。这种能量与当今海量的信息相结合,使如今的高中生表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学生都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不平衡性。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们的生理快速地走向成熟,但心理相对落后于身体发展,在情感、道德、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动荡性,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几个方面。比如,他们的反应快,思维活跃,但考虑问题并不全面,容易偏激。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热情,但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之中,但遇到问题时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性和冲动性。对长辈,尤其是家长、教师心怀抵触情绪,外在表现有较普遍的叛逆行为。

3.自主性。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加强。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和独自处理问题,开始形成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迫切渴望脱离家长和教师的束缚,热衷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4.进取性。由于身体迅速发育和心理逐渐成熟,高中生的精力格外充沛,头脑反应快,思维敏捷,乐于开拓,进取心强。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质。其中明确地描述了情感目标:

⑴能全面和正确地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

⑵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

⑶有学好英语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⑷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⑸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⑹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教育目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和想象力,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二、利用英语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开发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各种潜在内容,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利用语言天然的亲和力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诗歌:Oceans apart day after day.And I slowly go insane.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How can we say forever!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hatever it takes.Or how my heart breaks.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这段诗歌被谱成了一首非常流行的英语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创设一种诗歌欣赏的氛围,让学生按照文章的要求大声朗读诗歌,然后播放这首歌曲,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段歌词的感受。很多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体会到了诗歌中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与向往。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品质。

2.通过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设置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尽最大可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高中生的特殊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不愿意轻易对他人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开放的课堂中羞于表现自我,甚至有的学生因害怕回答出错被同学笑话而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把知识点置于具体的语境之中,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再运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此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和实践的心理品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

1.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妙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教师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谐,是由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是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彼此产生好感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彼此信任、接纳和理解。如果把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配合就会更加默契,合作就会更加愉快。

3.课堂上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把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到教学活动中,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课。在教师积极乐观情绪的带动下,学生的紧张情绪能够得以缓和,自卑情绪能够得以好转,对立情绪能够得以淡化,竞争情绪能够得以激发,课堂氛围会变得生动活泼,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练习朗读、表演或课本剧并进行评比。通过这类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高中英语新课程给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学科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兴趣,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