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辨析练习成就数学精彩

2016-07-18 05:10徐亚红
黑河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纠错数学概念辨析

徐亚红

[摘要]教师在备课时,在精心“三备”的同时,预设一些数学练习,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造就高效的数学课堂。以往教师的做法是从正面提供一些求解的练习题,学生有时虽然全做对,但未免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从另一个角度,试出一些以错辨析的练习,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向思维,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关键词]预设;数学概念;纠错;辨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教师在揭示数学概念的定义后,会提供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明晰所学的数学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这些练习题为教师所预设,因此,整个概念教学畅达,效果也很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此看来,这预设的过程,显然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只是按照教师既定的预设路线走。那么,怎样避免这种状况呢?

一、以错辨析教学案例

以“倒数的认识”概念辨析教学为例。倒数的概念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刚一接触倒数这个概念时,一般会对其中的“乘积”“两个数”“互为”不理解。教师可以逆向思维,出一些辨错题,尝试一种别样的生成:

课前,教师可以预设如下概念辨析题:

概念教学后,当这些辨析练习出现在题板上后,学生对这些题的思考与讨论异常激烈。以第3题为例,争辩如下:

生1:在这道题中,我认为可能对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了错误。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它本身。理由是没有弄清倒数概念中“两个数”的含义。

生1的话音刚落,班上哗然一片,立即形成两种相对立的意见。教师组织学生分红、黑两方展开辩论。

红方:我方同意生1提出的观点。因为1是一个数,不是两个数,不符合倒数的概念。

黑方:我方的观点是反对。请问:在算式1×1中,是不是有两个“1”?红方代表请你在黑板上写出4个数字“1”。

(红方代表来到黑板前,写下4个“1”。)

黑方:同学们,请看黑板,刚才红方的这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了几个“1”?(所有生答:4个)对,4个。我方认为,倒数概念中的“两个数”并没有说明“是两个不同的数”,因此,我方认为生1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第3题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时,生2举手示意想发言,师赞同。)

生2:请问老师同学们,还有倒数是它本身的数吗?如果有,它是几?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漂亮,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有,它是-1,也就是-1的倒数是它本身。

师:说明你的理由。

生3: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它本身。我的小姨是中学数学老师,我是通过她了解到这个数的,但是我们还没学过。

师:这节课,生1抛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对倒数概念的争议,并让我们在争议中把握了关键的问题,看来,同学们还真是用心思考、主动参与了。

由辨析错题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概念,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二、以错辨析的价值与应用

1.以错辨析有利于在争论中形成新的见解

以错辨析这一环节,安排在教师讲解完概念后进行,因此,不存在错误概念先入为主的现象。同时,学生在猜错、争论、纠错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地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情感对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进行全方位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感知与思考,找出问题结症。学生提出的观点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并引导同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学生在争论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互动,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见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生1关于倒数概念的错误认识通过错误辨析展示了出来。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学生分成红黑两方进行辩论,合理地解决了生1提出的问题,促进了学生产生新的思考,于是有了生2“倒数是本身的数到底是哪几个”的疑问。生3根据平时积累的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了生2的疑问。这样,由学生自己提出错误的想法,再自己纠正错误,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学生由被动提问变为主动提问,变被动思考为主动质疑和探究,从而自主建构了正确的数学概念知识。

2.以错辨析衍生了生成性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动态生成,要求教师不要完全按照预案施教,要根据教学需要和生成的教学资源,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在概念的辨析中如何抓住生成,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概念的经验、体验和个性化认识。教师要抓住生成性的错误观点,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建构所学概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生1的错误一般教师都会预料到的,生2由此及彼进行的联想和推理,生3借助课外知识的精彩发言,属于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具有挑战性的观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展开。

3.以错辨析要避免进入误区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创造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展示错误的观点,是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办法。学生可以用猜错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人观点的认同或反对。从教学实践来看,经过争论得出的结果,学生更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可见,让学生了解猜错活动的意义及其操作要点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教师要结合猜错活动进行点评:可以点评某个学生猜错、纠错的思维过程以及对今后成长的作用;可以点评学生关注同学的知识与技能及关注错误、反思错误的方法。在完成上述任务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概念的真实认识、体验自由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错误,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努力营造既关注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习气。

(2)教给学生辨析错误的方法

错误观点一旦提出,辨析错误的方法很重要。教师要收集猜错及纠错的一般方法,结合活动辅导学生:可以针对某个数学概念提出猜错的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运用方法、积累经验,及时纠正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数学概念的原文,在理解的疑难点、在内容的重点处、在同概念的混淆处、区分处,反复推敲,寻找到猜错的灵感。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每一个预测结果,对学生能够自己释疑纠错的可自行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要指出解决方案或思路。

(3)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要给予鼓励

给学生猜错并说出错误的机会,是让学生倾情讲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仿佛给他一个平台,让他能够自由地遨游数学知识的海洋;仿佛给学生一面镜子,让他从别人那里看清自己,端正“衣貌”;仿佛给教师一把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尊重学生的意愿,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快乐地表达,真诚地交流,真实地获取。而这一切,都以教师的真诚鼓励为前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时机。教师对待学生观点的态度、发表的评价,对全班学生内心的体验、情感的诱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教师不能把鼓励看作廉价的赠品,尤其是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观点,要再三谨慎,不能让学生有做错了还能得到鼓励的错觉。学生在猜错、纠错的过程中,总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尽力发掘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反思造成错误的过程,要在值得表扬的地方进行激励。二要恰如其分。有效的教学评价切忌表面的、盲目的,要关注学生的人文需要,兼顾教学的有效性,要建立在学生的需要之上,关注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与差异性,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三维目标方面的个性。这样的激励,才是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真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真挚地参与学生辨错、纠错的过程,学生会耳濡目染,与教师共同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石,也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观点必不可少,争论和联想也在所难免。这些都是数学课堂中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时刻。以错辨析的数学概念教学,成就了高效、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标编写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李儒生.“以错纠错”的案例分析[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9).

[3]潘君娟.巧用纠错本,学习更有效[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纠错数学概念辨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