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不是梦

2016-07-20 20:03杨树芬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村庄农民工程

杨树芬

一条条硬化道路通向一个个村庄,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屋座落在田野上,一排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描绘着文明乡风,一群群跳着健身操的农民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向人们展示着新农村的新面貌,展示着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

乡村:

由脏乱差到新齐美

乌拉山镇是旗所在地,有7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农民7922户20555人,耕地面积17万亩,过去基础条件差,村庄建设没有规划,土房较多,有的村存在饮水难题。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乌拉山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将任务层层落实到镇、村、组、农户四级,7名班子成员每人包联1个村,抽调 76名机关干部包联到小组抓落实。制定3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采取集中新建、原地整治、拆除撤并等多种形式加以推进。在低保、五保人群多的蓿亥村和沙脑包村集中新建互助幸福院2 处;对三湖村等土房较少的村庄就地进行整治改造;对水桐村、南北吴祥等农户较少、黄河阴渗严重地区实施集中搬迁,将村庄原址开发成耕地。在院墙建设、铁艺围栏、文化活动室内部装饰、显著位置景点布置等项目建设中,全部进行专门设计,为工程增添艺术美感。

工程实施前,蓿亥村张连喜店自然村到处是摇摇欲坠的危旧土房和断墙残垣,柴草乱堆,道路泥泞难行。工程实施以来,全村共拆除危旧房38户,硬化道路0.8公里,新建院墙1200米,粉刷房屋和院墙13000平方米。现在的张连喜店面貌焕然一新,再也找不见原来的影子。盐海村82岁的聋哑人郭财小是五保户,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多年来一直居住危房。2015年,镇驻村干部主动将危房拆除,为老人无偿新建一处40多平方米的复合彩钢房,铺地、吊顶、刮白,接入水电,购买火炉、铺盖等用具,让老人安享晚年。联光、三湖、蓿亥3个村1500户8436名农民过去一直靠联光村小水厂供水,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每天供水断断续续,饮水成为当地农民生活中的最大困难。镇党委、政府多次与乌电公司联系协调,用电厂水源为当地农民供水,让农民喝上了清甜可口的自来水。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户户通上电、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来有保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殷切希望和努力目标,如今正成为全镇农村的真实写照。

乡亲:

由“要我做”到“我要做”

乌拉山镇始终坚持把群众作为工程的建设主体、推进主体、受益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选拔140名社区干部组成宣教组逐村上门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栏、印发宣传海报挂历、喷刷文化墙、播送广播节目,使“十个全覆盖”工程相关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镇驻村工作组分别组织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会议进行宣传鼓动,还组织群众到五原县、临河区等地观摩“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镇党委组织300名机关和社区干部挨村挨户为群众整治环境、整修村路、新砌院墙、收割庄稼、铲除杂草、硬化院落、清理垃圾,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村干部日夜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指挥拆迁、清理“五堆”、硬化路面、化解矛盾,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工程实施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利益。乌拉山镇将当前的村庄整治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对需要拆迁、修缮的土房全部留存原状相片、视频及相关文字依据,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保农民利益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受损失,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成立镇村两级矛盾协调组,发动村内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其他积极分子化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在各项工程中,从设计到施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纳群众意见;在村民中组织监督组和验工组参与工程监督,着力提高工程质量。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广大农民纷纷行动起来,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工程建设之中,主动配合拆房、新建院墙、硬化院落,“十个全覆盖,农民真期待”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转化为广大农民的合力行动。

乡风:

由落后到文明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还滋养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使乌拉山镇农村既体现出发展之美,也释放出文明之美。

“快乐的健身操跳起来了,欢乐的秧歌扭起来了,经典的爬山调唱起来了,看书的人群多起来了。”如今,乌拉山镇的农民不再沉迷于打麻将、喝烧酒,而是走向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工程实施中,乌拉山镇共建设村组文化活动室12处,硬化文化活动广场8处,配置乒乓球案、台球案、音响等器材 26套,各村组建秧歌队、民歌队、健身队等各类文化活动队伍13 支。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全镇7个村利用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举办了健身操比赛、拔河比赛、唱民歌、说快板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盛宴将农村文化生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营造宜居、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应有之义。乌拉山镇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制定了“一设五齐十不三种”(即家家设垃圾桶,院墙、杂物、柴草、棚圈、农具摆放整齐,不乱倒污水、不随地大小便、不乱贴乱画等,种花种草种树)管护办法,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村庄露出整洁有序美丽的崭新面容。盐海村村民率先自发组织制定了一整套村庄环境卫生管护制度,将道路等公共区域划分为日常管护责任区,要求责任人每月集中清扫3次,有效保持了村庄建设成果,维护了美丽乡村形象。

同时,趁热打铁,各村都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开展自我教育,进行自我管理。开展各类文明评选活动,今年开春评选产生各类身边好人 22人、精巴媳妇27人、最美家庭15户。

乡情:

由一业到多业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根本目标是富裕农牧民。乌拉山镇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农村全面发展统筹推进,统一规划实施,实现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在工程实施地区捆绑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整村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村屯绿化等各种项目,整体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确保各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在工程实施地区统筹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城西统筹规划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森林公园、特色观光、沙漠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园。在盐海村建起2处规模化养殖棚圈,发展火鸡、珍珠鸡、孔雀等特禽养殖和肉羊、肉牛产业。在水桐村引进1万亩光伏设施农业项目,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乡野大地上,既能望得见葵花,也能望得见牛羊,还能吃得到黄河鱼;既有美丽乡村也有美好景观,田园之趣与游玩之乐相融合,分外宜居。

如今的乌拉山镇,一个个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正在建成,生活甜美的新型农民正走在通往全面小康生活的道路上。

(作者单位: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政府)(责任编辑/高旭天)

猜你喜欢
村庄农民工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我的小村庄
饸饹面“贷”富农民
子午工程
村庄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