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因地因户施良策?齐心协力共脱贫

2016-07-20 15:19包桂兰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攻坚

包桂兰

2015年以来,化德县深入贯彻自治区扶贫工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积极组织包乡(镇)领导、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等近4000人,对全县352个自然村常住农牧户进行精准识别,确认贫困人口4922户、11999人。目前,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对接工作已完成,化德县将坚持统筹扶贫、精确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等做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力争到2019年实现国贫县摘帽的任务,与全区全市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对有生产意愿又有劳动能力者,重在扶其志,实现自力更生尽快脱贫。抓好县域特色产业“三个一”,以现代高效农牧业为特色,抓龙头、树品牌、提质量、增效益。做大做强服装创业园产品研发、“互联网+”高端技术创新,吸纳进城贫困人口就业;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在“稳增长”中解决贫困人口就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增产增收,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5281人。坚持政策导向,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实施好种植业“3311”工程,加快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扶贫、光伏扶贫;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抓好生猪、肉羊、蛋鸡、特禽养殖,鼓励农民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养殖业发展;充分发挥化德县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一批旅游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化德县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易地搬迁扶贫贷款6.2亿元,对4885名贫困人口,进行移民搬迁安置。为4005名转移至县城的贫困户安置住房,依托服装、合金、风电等企业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向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就近转移安置880人,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和燕麦种植,肉羊与生猪养殖等现代高效农牧业,实现脱贫致富。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制定好生态保护、扶贫攻坚等规划,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目前,已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5万亩,户均退耕林地5亩,可增收6000元;到2020年,全县规划种植10万亩黑枸杞,参与黑枸杞种植农户户均可增收5000多元。通过土地、草牧场流转,吸纳贫困户到农村合作社、设施农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园区等地工作,利用合力实现群众稳定脱贫。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597名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积极落实好各项教育补贴,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给予救助,减轻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负担,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现象。同时,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每学年补助1500元,通过发展教育脱贫1171人。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4152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提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积极探索保障人员交纳社会养老金等保障问题,达到帮扶与保障有效衔接,弱势群体与其他人同步脱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协)

(责任编辑/王英楠)

编后语

实现精准脱贫目标,抓好在脱贫工作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阿荣旗把精准扶贫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选优配强力量、强化教育培训、引领党员致富、广泛宣传动员,抓好党建促脱贫,其做法可资借鉴。

作为国贫县,化德县深化落实“六个精准”,加快实施“五个一批”,组织扶贫干部逐村逐户调查摸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坚持统筹扶贫、精确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收到良好效果。当前,我区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只有像化德县这样,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谋划、苦干实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