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八极拳的沿革和发展

2016-07-23 06:13孔德权管小丽邬代玉
运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吴氏发展

孔德权,管小丽,邬代玉,杨 宇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北京 100084)

简析八极拳的沿革和发展

孔德权,管小丽,邬代玉,杨 宇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北京 100084)

本文从八极拳的起源着手,对八极拳的沿革和发展进行探析,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归纳,就其发展提出相关见解。

八极拳;起源;发展

八极拳是一种非常讲究实战的,打练结合的拳种,在实战中其以猛起猛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著称。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八极拳以其独有的特色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于2010年入选第2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武林中的地位与太极持平,故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震乾坤”之说。八极拳的流行范围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致可分为4个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沧州、北京、天津三角地区及台湾地区,海外国家目前日本比较流行。但目前就八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各学者及各派掌门都根据自己的考证发表了观点。就八极拳的发展来说虽然其支派在不断壮大,且也成为非物质遗产,但就发展现状考虑其也不容乐观。

1 八极拳的起源

1.1 岳(月)山八极——苍公创拳说

据说岳山八极拳是由月山寺第2代主持苍公在金大定二十五年创制。传说苍公是北直隶保定人,出身武林世家,自幼喜爱武术,且聪慧过人,及至弱冠之年,已是18般武艺样样精通。相传北宋末年苍公曾中武进士但因不满朝廷腐败,南下至明月山下被其风景所吸引,且与清风寺住持空相大师一见如故,遂削发为僧。并在大殿西北侧,手凿洞穴,名曰“苍公洞”。苍公在洞中演练拳术,秉承“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佛道学哲理,寒来暑往30余载,独创1门旷世拳术,并将其命名为八极拳。因源于月山寺,故又称月山八极拳。1978年版《体育词典》载:“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源于焦作市岳山寺……”据考证以上所指的岳山和岳山寺在历史上均为出现,所以应当是所指的月山和月山寺,在历史上传承有误应是因为谐音所致。

1.2 “巴子拳”和“巴子拳棍”说

据考证《中国武术资料集刊》的《八极拳述要》中写道:八极拳古称“巴子拳”。所以,至今武术界有一些人士认为八极拳应是回族拳术(查拳)的分支,因为查拳原有四拳八式,当时土称“巴子拳”和“耙子拳”。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域不同,又演变成了“八技拳”等。到后来许多练习者因“靶子”口音不雅,根据其发劲特点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并结合佛家、道家之哲理,建立了拳种理论体系,将其命名为“八极”。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中记载:“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八极拳大师刘云樵认为文中所提八极拳棍就是八极拳。

1.3 “吕红八下”说

马明达在整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时指出“其文中提到“吕红八下虽猛,未及绵张短打”,说明吕红武艺刚猛,主要有8大招式。明唐顺之《武遍》提到“吕短打六套”可能是八极拳的“六肘头”或“六大开”。史料记载吕红武艺的3要点:八下、刚、短打六套都与现今八极拳的八大招、动作刚猛、六大开相合。

1.4 吴氏八极——吴钟创拳说(“异术”说)

当前有史可考的且被许多学者广泛认同的是吴钟创拳说。八极拳门之初吴钟生于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村,自幼聪慧过人,15岁开始习武且勤奋刻苦,寒暑无间。雍正五年吴钟受业于云游高人讳“癞”,次年受“癞”之徒“癖”指点枪术,故门内有钟公之术“受业于癞而精于癖”之说。1736年24岁的吴钟单凭一柄大枪三进三出诸多暗器的南少林,暗器却无一着身,被镇寺的钦差奖为“神枪吴钟”。钟公游刃武林,广交益友。因其母亲年迈,钟公返回孟村伺母,养老送终。乾隆五十五年78岁的钟公恐其所学异术湮灭,命其女吴荣,撰写谱书,鉴定谱规,将其终身所学异术命名为“八极拳”,至此才有了“吴氏八极拳”。

吴氏八极拳第7代传人吴连枝在其《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吴氏开门八极拳源流》《吴连枝不得不说再谈八极拳源流》等文章中都通过历史考证对八极拳的源流作了详细的论述,其谈到:八极拳绝非是什么“巴子拳”“吕红八下”,用不着一些所谓的学者、历史学家给吴钟先师寻找“老师”“开祖”,八极拳不是什么“岳山八极,七刚三柔”,也不是元代的四川人张四成所传,更不是什么赖魁和丁发祥之说。一些捏造历史之说,是无史实所证的。

1.5 小 结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以上说法各有所依。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有些资料未能查证,关于八极拳源流的问题尚不清晰。就目前史料看,笔者认为“月山八极”和“吴氏八极”比较可靠,但其究竟起源于何处,且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支,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曾经有过某种渊源,已无处考证,还需要更多学者进一步研究。笔者能力有限,在此仅做简单的整理、归纳和论述。

2 八极拳的历史传承及沿革

八极拳从诞生延续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究竟为谁所创、出之何派我们已无处考证,但经过这几百年历史的洗礼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拳种,并逐渐演变为不同的流派,且各派各具特色。上文已经提到过其在全国传承至今大致分为4个区域,主要包括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沧州、北京、天津三角地区及台湾地区,海外包括日本。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地区外,还应加上河南博爱县,因为月山八极在此地区广为传播。

2.1 月山八极派

月山八极由苍公所创,上文已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论述。据史料记载,其第1代民间传人为焦作博爱马连升,其练功寒暑不辍,拳枪造诣极深。第2代传人为马占元,第3代为马德行,第4代为马超。由于月山八极拳是在洞中演练,所以其姿势比较低矮,底盘功夫要求极严,步伐多以跺碾步、踊蹉不为主,少有跳跃动作,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其延续至今,在练习时要求演练者通过步法、技法和身法,达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联,体松气园神内敛,满身轻灵顶头悬,阴阳实虚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的效果。月山八极拳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博爱县不可或缺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当地成了八极文武学校且博爱县委和政府都对其极为重视。2009年第3代传人马德行被国务院任命为月山八极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2.2 吴氏八极派及其支派

据了解,在沧州、北京、天津地区所流传的八极拳是由孟村一派传承而来。其代表人物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祖孙3代。吴氏八极是由吴钟所创,由其女吴荣丰富创新,将华拳、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引用到八极拳套路中,后由吴荣、吴钟毓传播开来,其后各世掌门也都对内容进行了改革。而广泛流传于西北、东北、台湾地区的罗瞳八极拳也应属于吴氏八极拳的分流。相传,乾隆40年左右,吴钟毓开门授艺,学艺者数十人,除当地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瞳等地者。也有资料记载,王四学艺于孟村后,传艺于罗瞳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可见,罗瞳八极拳代表人物张克明、黄四海等人的拳术都是源于孟村。对八极拳有极高造诣的“马氏双雄”之一马英图和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也都是张景星之徒弟。而东北“霍氏八极拳”创立者霍殿阁和台湾“螳螂八极拳”创立者刘云樵则都是李书文的徒弟。而海外的传播则有吴氏嫡传7世吴连枝为主,其曾多次到国外讲学,并轻松秒胜韩国跆拳道高手。由以上可见,八极拳在多年的传承中由于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派系,但总的来说吴氏八极拳占主流且影响较为广泛,在武林中享有盛誉。

3 八极拳的发展状况

八极拳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在传承过程中以动作朴实、结构简单、劲力独到、风格独特广受青睐。在这几百年的发展长河中,八极拳在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吴氏八极拳。拿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时期来说,习武之人都知道这一时期是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环节,在这期间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展,被世人广泛认知并接受。以大枪而驰名武林的李书文的大徒弟霍殿阁曾任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其另外一个弟子八极拳大师刘云樵曾在国民当警备队服役,并当过警卫队教官和蒋介石的警卫员。而还有一个弟子李健吾当过毛泽东的警卫员。此3人在当时武林都是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3人所任职务,可见八极拳在当时的发展是多么的强劲。

发展到今天八极拳显然已经成为一支独树一帜的拳种,在以其第7代传人吴连枝为代表的武林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八极拳已经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虽然这些人一直致力于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来说,八极拳这一传统拳中也受到竞技武术的影响,并逐渐向高、难、美转变。在举行的各种级别的武术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对套路古朴、动作简洁、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传统套路来说,武术比赛中出现的大多是套路复杂、动作花哨、观赏性强的竞技化特征明显的套路。

在查阅文献时笔者也发现一个问题,对八极拳研究的学术文献很多,有很多涉及到理论研究。但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研究重心出现了偏差,过度的或者一味的把研究重心放在了追溯其起源上,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这一问题,而没有脚踏实地去做一些实际的有利于八极拳传承与发展的方法研究。追本溯源固然重要,但笔者这里还是想呼吁广大学者能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其传播上,使其能够发扬光大。

4 结论与建议

八极拳作为一种优秀的拳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传承、盛行、发展于民众之间。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其出之合派,究竟被其所创还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此问题没有必要再去深究,目前当务之急是为其传承与发展制订比较系统科学的策略。以免使其发展成为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八极拳的保护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除了民间自发建立的一系列的保护组织外,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增加投资,建立一些保护性机制,做好八极拳的保护、推广和宣传工作。为八极拳的发展制订比较科学体系,当然这里指的是传统八极拳套路,而非出现在竞技武术比赛场上花架子。相关部门应对八极拳过去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当前地发展进行梳理,对将来的态势做好规划。多举办并开展一些传统套路的比赛,邀请一些名家大家到场宣传指导。在八极拳地推广中应将重心适当转移到校园这一大环境中,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来会走上教师或者教练这一职业,有助于八极拳地推广。在这一大环境的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技击这一实用技术。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学生这一群体特别是女同学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极大,八极拳实用技击技术将会在危机时刻对其起到有效地保护性作用。多举办一系列类似于“武林大会”的节目,让传统套路走上技击舞台,走上荧屏,走进世人的双眼,让更多的人了解八极拳。只有更多的人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才会愿意接触它,才能够有勇气和信心去学习它。

总之,作为武术的学习者和继承者我们应通过多方努力使八极拳能够得到原汁原味地继承、发展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追本溯源。

[ 1 ]马德行,胡玉玺.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J ].少林与太极,2011(14).

[ 2 ]释永信.民国武术文献集成(第二十五卷)[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161.

[ 3 ]彭殿奎.八极拳考略[ 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3).

[ 4 ]吴连枝.吴氏开门八极拳源流[ J ].中华武术,2003(3).

G852

A

1674-151X(2016)12-15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4.083

投稿日期:2016-11-16

孔德权(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体育。

猜你喜欢
吴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王安石:古代的最佳老公
王安石:古代的最佳老公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