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部分犬类主要传染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特点分析

2016-07-25 09:03孙玉章代永联倪雪霞衣服德王永玲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6603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青岛6600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3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流行特点犬瘟热

孙玉章,代永联,倪雪霞,衣服德,王永玲(.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6603;.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青岛 6600)



山东省青岛市部分犬类主要传染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特点分析

孙玉章1,代永联2,倪雪霞1,衣服德2,王永玲1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为掌握青岛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和犬冠状病毒性腹泻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的发生状况和流行趋势,本研究采取对定点抽样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结果表明,当前青岛市部分犬类主要传染病混合感染的流行风险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犬的品种与混合感染的病种显著相关(P<0.05),性别与混合感染的病种不相关,而年龄与混合感染的病种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预期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母犬和新生幼犬的免疫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控这三种犬类传染病在城市犬群中的流行。

关键词: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冠状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流行特点;统计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宠物犬类已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然而随着城市犬群数量的快速增长,犬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和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是分别导致城市宠物犬类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和犬冠状病毒性腹泻的致病病原。这三种病毒的单独感染不仅可以造成各品种犬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而且混合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在临床上混合感染的情况比较多见,具有一定的流行相关性。但目前国内至今仍缺乏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混合感染与流行相关因素分析的系统性资料。因此,为掌握青岛市部分犬类主要传染病混合感染的发生状况及流行特点,本研究对所收集的1 511例青岛市犬类重要传染病病例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青岛市犬类重要传染病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

用于分析的数据源于2006—2014年青岛市某动物医院的临床记录。对确诊的1 511例(占总门诊病例数的21.91%)犬类重要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混合感染病例313例。在所有混合感染病例中,“CDV+CPV”混合感染共93例,“CPV+CCV”混合感染共177例,“CDV+CCV”混合感染共18例,“CDV+CPV+CCV”混合感染共25例。

1.2 病例定义

在动物医院临床门诊中,一般可通过犬类的临床症状对常见的传染病作出初步诊断,对疑似感染阳性的犬类需用进口犬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在不同时间段检测2次(一般弱阳性结果也应认定为阳性),同时辅以血常规检验结果确诊。通过对门诊病例的现场询问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及对就诊病例的跟踪回访,分别记录病犬的品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免疫记录和治疗用药等情况。其中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抗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作为辅助手段。血常规检验一般采集犬前肢静脉血液制作血液涂片,按照常规姬姆萨染色方法染色后观察;抗原检测试纸条一般按照厂家使用说明使用。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流行病学一般指标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生物统计学分析,纳入分析的数据以犬类传染病的类型为因变量,以品种、性别、年龄和检测时间为自变量。首先以Pearson法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再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提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份与月份相关性

在对1 511例源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中,混合感染病例共313例(占所有门诊传染病病例的20.71%)。其中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混合感染(CPV+CCV)是最主要的混合感染类型,占所有混合感染病例的56.55%;其次是犬瘟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CDV+CPV,29.71%)。以犬类传染病的月均发病数作为描述年份相关性和月份相关性的参数,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6年开始,青岛市犬类重要传染病的月均发病数以10.52%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同期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比也呈逐年升高趋势,最高时占所有门诊传染病病例的33.15%(2011年)。从图2可以看出,青岛市犬类传染病的月均发病数有2个高峰,分别在5~7月份和10月份,而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病例数的月均感染比例均大致保持稳定,平均占比为20.54%。

图1 犬类重要传染病流行的年份相关性

图2 犬类重要传染病流行的月份相关性

2.2 相关性检验与风险差

对1 511例犬传染病源数据的品种、性别、年龄和感染类型这四个变量分别赋值并采用Pearson法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由表1可知品种与感染类型这两个变量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P = 0.045 < 0.05);性别与感染类型这两个变量不相关(P = 0.200> 0.05);年龄与感染类型两个变量在0.01水平(双侧)上极显著相关(P = 0.000 <0.01)。通过对1 511例犬传染病源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1 153例)的频率比为3.22,也即风险差为0.526;而在313例犬传染病的混合感染病例中,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295例)的频率比高达16.39。

表1 品种、性别和年龄模型的Pearson检验

2.3 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

对可能影响犬类传染病混合感染类型的品种和年龄等因素分别赋值后作为自变量,以感染类型为因变量,对313例病例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犬瘟热病毒混合感染犬细小病毒类型(CDV+CPV)和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犬冠状病毒类型(CPV+CCV)中,犬的年龄与混合感染的情况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P < 0.01),66.13%的感染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犬,而1岁以上的成犬感染比率仅为14.38%。

3 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宠物犬作为伴侣动物进入普通市民的家庭生活,城市犬群规模和数量的急剧扩大成为犬类传染病频发的重要原因。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犬只保有量已排名世界第一位。犬只数量的上升伴随的是犬类疫病数量与种类的增多,以及公共卫生风险的加大。目前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和犬冠状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当前城市犬群中最常见的犬类传染病[1-3]。当前对于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在城市犬群中的流行已有部分报道[4-5],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在城市犬群中的混合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的系统性分析。

基于对青岛市某动物医院2006—2014年的犬类临床门诊病例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犬类传染病混合感染的比例总体逐年升高,而与季节的相关性不大。在犬类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流行的相关因素中,品种与混合感染病种显著相关,性别与混合感染病种不相关,而年龄与混合感染病种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3月龄以内的幼犬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的数量占所有年龄段犬的66.13%。原因可能是由于幼犬早期有母源抗体的保护,而断奶期后母源抗体水平不足,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和环境应激等因素造成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因此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在所有混合感染类型中,“CPV+CCV”混合感染仍然为最主要的混合感染类型,占所有混合感染病例的54.59%,占所有阳性病例的7.48%。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三者混合感染(CDV+CPV+CCV)的发生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平均年占比为7.99%。在动物医院的临床门诊中,还可常见其他犬类传染病的混合感染案例[6-8],由于病例较少,没有纳入本次统计分析的范畴。

本研究通过对1 511例犬类感染传染病病例的统计学分析,显示青岛市犬类重要传染病的流行风险正在不断加大,而尚未获得免疫保护力的幼犬是最主要的易感动物和传染源。在可预见的未来,犬类传染病的发病率还有可能上升,结合月份相关性趋势,本研究推定在每年的4月份和9月份加强犬细小病毒病的免疫可以有效减少犬类传染病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生。同时本研究通过对比其他省市和地区[9-10]的犬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现犬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因此有必要根据地区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三种犬类重要传染病的流行。可供考

虑采取的措施有:参照不同地区犬类传染病的流行平台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免疫;根据不同地区犬类传染病的主要流行病种,有针对性地加强母犬和新生幼犬的免疫。

参考文献:

[1] 鞠厚斌,陈刚,牛光斌,等.上海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20(4):69-73.

[2] 蒋静,李健,胡永强,等.上海等4省市动物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07,39(12):50-52.

[3] 艾静,袁玉国,彭秋玲,等.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1):200-202.

[4] 付连军 裴晓东,王晓元,等.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流行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5):225-227.

[5] 耿志贤,时彦胜,郑亚平,等.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现状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35-137.

[6] 张羽,石云良,吴文德,等.犬韦氏巴贝斯虫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5):67-68.

[7] 卢旺银.兰州市犬冠状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6):37-38.

[8] 王俊,彭程,卢旺银.兰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及犬副流感的感染调查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2):24-26.

[9] 赵长光,王天坤,谷建富,等.北京市昌平区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J].畜牧与兽医,2013,45(11):77-79.

[10] 孙梅,吴建华.新疆昌吉市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与防治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6):163-166.

(责任编辑:朱迪国)

Analysis on Epidemic Features of Canine Multi-pathoge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Sun Yuzhang1,Dai Yonglian2,Ni Xuexia1,Yi Fude2,Wang Yongling1
(1.China Animal Health & Epidemiology Center,Qingdao,Shandong 266032;2.Qingdao Institute of Husbandry & Veterinary Science,Qingdao,Shandong 266100)

Abstract:To analyze the epidemic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anine distemper,canine parvorirus infection and canine coronavirus diarrhea in Qingdao,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zation of 3 pathogens were investigated by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poirting-ronte cases of canine infected with multi-pathogen diseases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pidemic potential risk of canine infected viral diseases in Qingdao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peies of dogs was an signifi cant correlation factor (p<0.05),whereas the age of dogs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 cant correlation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epidemic risk in Qingdao(P < 0.01).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aking positive immunization measures for bitches and newborns could prevent and reduce the epidemic risk of canin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Key words:canine distemper;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canine coronavirus diarrhea;multi-pathogen infection;epidemic features;statist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3-0014-04

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6.03.005

通讯作者:王永玲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流行特点犬瘟热
犬瘟热的诊断和防治
宝丰县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与初步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犬瘟热病的中西防治
犬瘟热治疗与预防方法探讨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