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26 08:12李彧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李彧

(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彧

(昌吉学院中文系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加强新媒体教学对推进新闻传播学学科进步和人才培养都有重要意义。《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主要围绕新媒体的理论、具体形态、管理等方面展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面存在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实践

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使其成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规范且富有成效的课程考核,既是“尺子”,又是“鞭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是一门随着新媒体传播事业勃然兴起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子学科。本课程在探讨新媒体概念、特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关注新媒体类型、形态、管理及未来。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所涉及内容同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这门课程强调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作业、考勤、课堂活动,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以学生期末卷面成绩为准,占总成绩的70%。这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轻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助长了学生“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学习习惯。此外,这种考核方式也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容易让学生养成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基于此,亟需对《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实施考核方式改革。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为进一步贯彻昌吉学院第六届教学科研工作会议“以建设疆内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转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深化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新媒体传播与发展》在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适应学院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共同构成。以往的平时考核在关注考勤的同时,大多从书本理论出发,围绕理论写课程小论文。改革后对平时考核做了扩充,根据

表1 平时考核内容及所占百分比

期末成绩则由原来的占70%,调整为总成绩的30%。为了突出对过程的考核,期末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

二、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情况

根据《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对各个环节展开改革。

(一)考勤

考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前的课程中,虽然会强调考勤的重要性,但一学期累积下来,40人的班级中,仍然会有6—7人出现请假或旷课现象。开学初笔者将课程考核方式的量化指标告知学生,并在每次作业前强化每项所占分值,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所以本学期考勤状况良好,只有2人请假,无旷课现象。

(二)调查报告

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十分模糊。通常情况下,新媒体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因此,在新媒体研究中,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定量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为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认知,本课程要求学生撰写“昌吉学院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并使用定量分析,既有利于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写出更有深度的调查类新闻,也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提前预热。

本次调查报告由笔者和本门课程改革参与者之一的阿依努尔老师共同指导完成。阿依努尔老师为该班讲授的《网络传播》课程,正好涉及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析、撰写等内容。阿依努尔老师要求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昌吉学院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对调查结果展开有理有据的分析,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

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大多由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意义、调查结果分析等环节构成,并总结了调查的整体情况,完成了2000—3000字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善于运用,表格、饼形图、柱状图等进行分析,有些学生还专门设计了目录。

此次调研,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还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新媒体用户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贴吧讨论

网络群体传播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类型,其表现形态就是BBS。BBS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理想的公共空间,但实质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机房中的电脑,查阅“天涯”、“北大清华BBS”、“北大未名BBS”、“昌吉学院贴吧”等不同的BBS中近期最火的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对BBS塑造的多元舆论空间的感性认知,提升他们对网络群体传播的了解。

学生经过搜寻,发现我院贴吧近期最火的议题是:“写下你们高中学校的名字”,这个议题回帖人数达到了1 296人,分析原因是因为新生处在陌生环境想找到曾经的校友。经过客观、冷静地比较后学生们发现,我院贴吧在学术性及学习氛围方面与名校相比差距较大。此外,我院的贴吧功能较为单一、深度互动也有所欠缺。

在此环节中,由于学生对我院贴吧很熟悉,分析得比较多,对“北大清华BBS”、“北大未名BBS”这类校园BBS也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对“天涯”的认识和分析则显得有些牵强和不足。根据学生们课堂讨论的表现,从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为学生赋分。

(四)新建词条

清华大学新闻专业的陈昌凤教授曾要求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编撰一条维基百科词条。陈昌凤教授认为,这样做可以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是新闻专业实践的良好途径。

对新闻专业学生而言,编辑维基百科可以考验他们对资料的查询和整合能力及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运用。

学生在创建维基百科的过程中,2人一组,结合新疆特色创建词条。学生创建的词条丰富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木垒胡杨林、吐哈油田石油基地、玛纳斯碧玉、昭苏天马节、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新疆抓饭、馕坑烤肉、谝传子等。

本次作业质量参差不齐,85%的学生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认真编辑了词条;也有15%的学生,只是将百度百科的内容做了简单的整合。

(五)论文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第六章专门介绍了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形态。在课堂中,学习了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的理论知识之后,要求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新媒体并写清自己喜欢的原因。

由于学生对这些新媒体都很熟悉,并早已持续关注,成为粉丝,所以,此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

往届学生也曾布置过此类作业,这届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往年选择微博研究的同学比较多;今年选择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的学生则占绝大多数。原因在于:一是微信公众平台直接连接手机终端,阅读更方便;二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后来者居上,影响力越来越强。

学生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

一是新闻类。如,央视新闻、中国之声、最后一公里等;

二是文学类。如,蛮子文摘、为你读诗等;

三是高校类。如,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昌吉学院等;

四是服务类。如,百词斩、新疆美食发现、聚微信等;

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能找到这些微信公众平台的亮点,将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在论文撰写中,能将论点和论据有力结合,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六)原创微信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笔者带领学生专门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第三只眼观世界,并作为中文系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014年11月20日,“第三只眼观世界”推送了第一期内容,截至2015年9月1日,共推送40期内容,现拥有2 308个粉丝。详见图1

图1“第三只眼观世界”粉丝数

“第三只眼观世界”主要以《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所授班级的学生为主体,要求2人一组,推送一期微信内容。每期微信大致有三条,要求至少有一至两条的原创微信。

为更好地管理和约束学生,“第三只眼观世界”专门设置了管理流程。第一,“第三只眼观世界”隶属于昌吉学院中文系。第二,“第三只眼观世界”日常信息的发布,主要是从学生中选拔出的总编和副总编负责。总编徐长伟负责内容总把关,副总编赵鹏辉则负责版式编排和平台营销。第三,“第三只眼观世界”的采编流程为:学生记者和编辑策划选题并完成初稿后将其交给总编和副总编,由他们审核内容,审核通过后,在“第三只眼观世界”微信平台发布。

由于,原创微信环节要将微信的浏览量和点赞量作为该部分成绩的参考依据,所以学生们做得很认真,出现了一些浏览量较高的热门微信。详见图2

图2“第三只眼观世界”热门微信

“第三只眼观世界”在运行过程中,副总编赵鹏辉同学开发了两个应用:

一是查快递、公交线路、新闻、天气、单词的应用。详见图3

图3“第三只眼观世界”查询功能

二是查成绩的应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全院首个可以查阅成绩的微信公众平台。详见图4

图4“第三只眼观世界”查成绩功能

创建“第三只眼观世界”学生的收获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新媒体实践平台和实践环境。

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三只眼观世界”从采访、编辑、运营都是学生在做,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了乐趣。

3.微信浏览量与学生成绩挂钩,这就提高了学生做微信公众平台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做好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很棒的创意和新媒体化的写作语言。在微信创作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新媒体创意思维和新媒体写作能力。

(七)新媒体管理讨论

在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中,新媒体管理既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中,通过大量案例为学生揭示了新媒体所产生的负效应之后,让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平台,围绕新媒体如何管理展开讨论,思考如何对新媒体实施有效管理。

经过激烈讨论,学生对新媒体管理达成了普遍共识,认为国家对新媒体的管理应从技术监管、法律约束、网络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着手,培植积极健康的新媒体发展环境。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讨论中观点和意见的碰撞,最终使学生们在新媒体监管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思想。

(八)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试卷由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构成。试卷中既有对新媒体特征、创新扩散过程、受众接近权等新媒体基本理论、知识点的考查,也考查了学生对新媒体具体形态的掌握情况,及在新媒体写作中的实践能力。

该班学生本次考试,40人中有11位同学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该班学生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主要是基于本班学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高。此外,由于每位同学都在课程中参与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策划与写作,所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新媒体实践经验。

三、课程改革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2.在课程改革中,每次布置作业前强化其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比例,引起学生对每次作业的高度重视;

3.调查报告、小论文的撰写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4.维基百科词条的创建,强化了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信息整合能力;

5.“第三只眼观世界”以每条微信的浏览量和点赞数作为学生该次成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激发了学生新媒体实践的热情。

6.“第三只眼观世界”的运行,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双赢。

四、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环节设置的有点多,个别环节无法深入探讨;

2.“第三只眼观世界”,以一个班为主,稿源难免有些单一,再加上个别学生惰性较强,影响“第三只眼观世界”的质量;

3.“第三只眼观世界”虽然是中文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但原创文学类内容还是较少。

五、课程改革改进措施和方法

1.精心设置三至四个环节,将每个环节深入开展;

2.中文系可设立新媒体中心,下设记者团,将对新媒体感兴趣的学生聚合在一起;新媒体类课程中,可要求学生必须在“第三只眼观世界”中发表一篇原创微信,按其浏览量和点赞数算作平时成绩,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稿件质量;

3.中文系可以举办“微小说”大赛等比赛,调动文学专业学生积极性,将优秀作品放到“第三只眼观世界”中,进行宣传。

六、课程改革的思考

《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让笔者有两点思考:

一是在新媒体面前,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差距很小,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需要以学习的心态面对这门课程。

二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让教师和学生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师生成为一个团队,有了分歧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3-0090-05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项目:昌吉学院教研项目“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jyyb006)。

作者简介:李彧(1981-),女,新疆奇台人,昌吉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课程内容,强化培养学生新媒体实践能力,并将平时考核提高至总成绩的70%。详见表1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