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别角色类型,减少人际交往障碍

2016-07-27 07:13李华颖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江西赣州341000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人际交往医学生

李华颖(赣南医学院 心理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发展性别角色类型,减少人际交往障碍

李华颖
(赣南医学院 心理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为了使得教育者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个人人际关系,本研究调查了医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状况以及性别角色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采用钱铭怡等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RSI)和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8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人际交往障碍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在性别维度上,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得分的分布差异不显出,由此得知:性别角色对人际交往有影响,男性化者和双性化者的人际交往方面障碍较少,女性化和未分化的被试在人际交往问题是遇到的困难较多,且性别角色中包含男性化特征的被试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障碍少,相同性别角色中,女生在人际关系障碍上的得分大多小于男生。本课题希望能从研究结果出发,从教育入手,指导个体的性别角色发展,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真正的能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发展;性别角色;人际交往;双性化;医学生

1.导论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地发展,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在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大环境下,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对医学院校的学子来说,繁多的课业及压力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素质教育被逐渐略显。据调查数据显示,72%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而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更使得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性别角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性别角色期望和态度与传统的相比都有了不小的改变。那么,性别角色类型是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呢?二者又是什么关系?如何指导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以帮助其人际关系的提升呢?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1]。它包括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每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2]。同时,也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现在很多人开始关注性别角色对自己行为的塑造和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放弃了一些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望的定位也越来越宽松。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因此,本研究将主要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为个体的性别角色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2.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西,广东等地的在校医学生。从大一至大四年级随机抽取被试215人进行问卷调查。除去无效问卷2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87%。其中男生102人,女生85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由钱铭怡,张光健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SCRI),及由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2.3数据处理与统计处理

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以及 SPSS 15.0 for Windows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以被试在两个正性量表上的得分为依据,用司本思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计算男性正性量表(M)得分和女性正性量表(F)的中位数,然后以此为标准,把被试分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高M低F为男性化类型,低M高F为女性化类型,高M高F为双性化类型,低M低F为未分化类型。

从总体上看四种角色类型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双性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未分化,然后才是女性化和男性化。经卡方检验,医学生与大学生在四中性别角色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2.247,P=0.523)。再看男生性别角色主要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女生则是以双性化和女性化为主。经卡方检验显示,医学生总体和女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不显著,但男生的性别角色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2.902,P=0.005)。钱铭怡的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角色类型在总体和男生分布中差异显著[3],与其相比,本研究在总体上,男生被试和女生被试中和钱铭怡的研究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医学生、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情况(%)

表2 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综合诊断量表得分的关系

3.2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关系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关系如表2所示,在总得分上,男性化和双性化的医学生被试得分较低,而女性化者与未分化者得分相对较高。经方差分析得出,在人际交往障碍上,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10.56,P<0.01)。在4个分量表上,除了在待人接物方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得分情况没有显著差异(F=2.486,P<0.01),其他3个分量表,人际交谈(F=7.371,P<0.01)人际交友(F=10.267,P< 0.01)异性交往(F=6.186,P<0.01)的得分差异显著。通过SPSS统计数据结果显示:(1)在人际交谈因子上,男性化与女性化的分数差异显著(P=0.001<0.01),表明男性化者在人际交谈上的障碍要少于女性化者;(2)在人际交友的因子上,双性化与女性化(P=0.001<0.05)、男性化与女性化(P=0.000<0.01)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即男性化与双性化在人际交友方面的能力要更优于女性化者和未分化者;(3)异性交往因子上,男性化与女性化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1),男性化比女性化的困扰少。

3.3 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在人际交往障碍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关系

本研究将在性别角色的基础上,将被试的生理性别同时作为考虑因素,分为了8种类型,分别为:双性化男生、男性化男生、女性化男生、未分化男生、双性化女生、男性化女生、女性化女生、未分化女生。研究这8种类型在人际交往上的不同方面的障碍。如表3所示,得分越高,人际交往困扰越大。总量表分的平均分女性化女生的平均分最高,男性化女生最低。双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中女生比男生的平均分低。经过SPSS方差分析可得:(1)人际交谈因子上,男性化女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0)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谈因子上,双性化男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1),男性化男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0)、双性化女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1),男性化女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0)、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异性交往因子的得分上,双性化男生与男性化女生(P=0.011)、女性化男生与男性化女生(P=0.000)、男性化女生与女性化女生(P=0.002)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化女生比双性化男生的平均分要低,且差异显著,这表明男性化女生比双性化男生在人际交往时遇到的困难更少。同时可以看到,男性化女生的平均值在异性交往因子上最低,甚至超过了男性化男生。

表3 8种性别类型与人际交往障碍分量表的关系

4.讨论

4.1 医学生性别角色的分布

医学生在总体上、男生维度和女生维度上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与钱铭怡[4]在2000年研究的大学生分布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虽然医学生课业较为繁重,了解更多生理性别的知识,接触到的朋友专业更为单一,但这并不足以对性别角色类型的发展并无太大影响,性别角色是相对稳定的。类型分布是双性化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未分化第二,然后是女性化和男性化,这两者比例相对较小。表示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正在逐步被大学生放弃,在他们的平日接触朋友的过程中,不断向他人学习,当然包括异性的一些特质。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典型性别角色类型在分布情况上所占比例比少于模糊性别角色类型。

4.2 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交往障碍的关系

从表2及其方差分析的结果可表明,在人际交谈方面,男性化比女性化的得分更低,且有显著差异,表明男性化在人际交谈方面的障碍小于女性化。男生在与朋友交谈时困扰更少,这有可能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化特质更受社会推崇,主动、乐观、外向、豪放等男性特质对于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人际交友方面,男性化者和双性化者的困扰较少。在异性交友方面,男性化者的困扰少于女性化者,这与刘志远的研究结果相反[5],其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在异性交往的困扰比男生要少,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医学院校的男生更为主动和开放,在异性交往上比女生更大胆,这同时也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

我们还可以从表2中观察到男性化特质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遇到的困难最少,双性化亦包含有男性化特质,所以人际交往障碍也相对较少。

4.3 8种性别类型与人际交往障碍的关系

在表3的方差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障碍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性别角色中包含男性化特征的被试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障碍越小。从总分来看,当性别角色类型相同时,除了女性化,其他性别角色中的女生在人际关系障碍上的得分小于男生,但并无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双性化及男性化特质的发展,适当削弱女性化特质,可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和开放。这是当代大学生从基础的知识型人才走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的一步。教育者更应注重学生性别角色的培养,帮助学生成功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Pleck J H.The theory of male role identity[J]:Its rise ad fall,1936 to the present.In:Lewn ed.In the shadow of the past:Psychology protrays the sex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205-225.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8.

[3][5]刘志远.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25.

[4]钱铭怡,张光健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2(I):99—104.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16)02-0110-02

收稿日期:2016-04-13

作者简介:李华颖,女,河南郑州人,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人际交往医学生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