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疏肝方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观察

2016-07-28 07:18方艳琳张凡鲜指导湖南省郴州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郴州4230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方艳琳,张 强,张凡鲜(指导)(湖南省郴州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理脾疏肝方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观察

方艳琳,张 强,张凡鲜(指导)
(湖南省郴州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理脾疏肝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戒酒和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观察组用理脾疏肝方,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GGT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脾疏肝方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理脾疏肝方;对照治疗观察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中毒性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ALD在我国有日趋增多的趋势,目前居肝硬化病因的第2位[1]。

笔者用理脾疏肝方法治疗酒精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06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2.06±3.86)年,饮酒年限3~28年;平均(12.06±2.97)年。酒精性脂肪肝42例,酒精性肝炎40例,酒精性肝纤维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拟定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大于40g/d、女性大于20g/ 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大于80g/d),出现酒精性肝病的症状,化验室及B超检查异常;③年龄大于18岁;④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病、肝硬化;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精神异常;④严重并发症;⑤用药依从性较低。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健康教育,禁酒,调整饮食结构,以饮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产气,适量碳水化物为原则,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保持大便通畅。

观察组用理脾疏肝方(自拟)。柴胡20g,白芍40g,砂仁10g(后下),木香1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鳖甲10g(醋炒),葛花15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30g,炙甘草10g。冷水沸泡1h后先文火后武火熬45min,连熬两次合计共取汁300~400mL,早晚各饭后1h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安万物(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0] 456mg,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3 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月复诊1次,检测治疗前及疗程各项体征及检测指标的变化,并予记录。①治疗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基转移酶(ALT);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评估内容包括胸胁疼痛、头晕目涩、面色晦暗、不欲饮食4方面,各计0—4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4 疗效标准

参照《酒精性肝病》中拟定的疗效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下降80%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大有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下降50%~80%。无效: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U/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U/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6 讨 论

ALD属中医“伤酒”、“酒疸”、“酒癖”、“酒客病”范畴。《灵枢·论勇篇》谓:“酒者,小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其入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脾胃居于中焦,脾气的升清,胃气的降浊,对于调节和控制机体气机的升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导致中焦斡旋失司,气机壅滞,进而影响水液,血液等物质正常运化。《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谓:“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十位治肝也。”揭示了肝病的治疗方法。

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降;脾居中土,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功能。因此肝与脾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即会影响脾的功能,因此肝病患者早期出现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逐步现胁下胀痛或剧痛、口苦、黄疸等肝病症状。逐步发展为肝硬变、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肝脾症状,证实了“见肝之病、知肝经脾”的正确。治疗当“实脾”。“实脾”一是补益脾胃,二是调整脾的功能。理脾疏肝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益脾土,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行气调和,柴胡、白芍、炙甘草疏肝柔肝,丹参、鳖甲、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葛花、解酒毒。

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对肝细胞中毒具有解毒作用,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增生修复[4]。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减轻酒精所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可通过对TLR4信号传递途径的影响来减少酒精所引起的肝损伤[5]。因此理脾疏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19.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中国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

[3] 江正辉,王秦龄.酒精性肝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4] 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40.

[5] 于文涛,杨牧祥.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概论[J].中医药通报,2007,6(3):60-63.

[中图分类号]R256.497.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24-02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