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党的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6-07-30 15:19韩强
前线 2016年7期
关键词:北京市北京研究

开创首都工作的新局面,关键在党。首都发展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央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离不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北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勇于进取、积极奉献。北京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北京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明确了未来首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的核心是政治领导,集中表现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北京市各项事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历次党代会的科学决策有着紧密的关系。

五年一次的北京市党代会是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平台,是达成共识、凝聚力量的盛会,是正确引领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历次党代会的职责均是总结前一任期的工作成就和经验,对新一届党代会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可以说历次党代会都是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探索符合北京实际的发展方向的典范。特别是在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首善、创一流”的目标;在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现实任务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目标;在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目标;在2013年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又进一步把目标集中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同时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目标之中。可以说,北京市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确立的,是在深入了解时代特点、国家发展、北京实际、人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民主决策形成的,这样的目标既具有科学性,又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起到了团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作用。

形成了一条符合首都实际的正确发展道路

科学决策是党的领导的最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北京市委把立足北京实际,进行科学决策,走出一条符合首都实际的正确发展道路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了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引领首都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这样一条道路,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已经日益清晰,可以具体概括为围绕“一个主题”,遵循“三个理念”,实现“一个目标”,发挥“四大功能”,实施“两大战略”,加强“六大建设”,完成“四个服务”,推动“五个发展”。

“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三个理念”就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个理念”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一个目标”就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四大功能”就是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而对大量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必须加以疏解。“两大战略”就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与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六大建设”就是加强经济建设,提高首都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首都的民主法治化水平;加强文化建设,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市,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党的建设,为首都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四个服务”就是首都各项工作必须更加有利于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五个发展”就是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首都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推动包容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步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各类发展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推动和谐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管理,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就业、绿色生活,率先把北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开放发展,就是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区域合作的能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引进集聚国际高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首都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

这一道路,既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又有实施的具体战略,既体现中心,又兼顾其他,既是新世纪中央对北京工作的要求,又符合首都人民的新期盼,并在引导首都事业发展中取得了成功,展现出活力。这一道路具有首都特色、中国风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城市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贯串党的建设始终的重大任务和基本要求,这不仅是对全党而言的,更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北京市委在中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之后,按照“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从市委班子、各级组织到基层党员层层细化办法,落实措施,使党的建设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得到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北京市委进一步坚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精心准备、如期召开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完成代表大会任务,切实保证党代会履行党内最高权力机关职能;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保证北京市委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北京的贯彻落实;按照科学、民主、依法的要求,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实现民主决策,保证了北京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北京市委着眼于“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保证了北京党建工作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效开展。在思想建设方面,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在组织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结合区县及市级领导班子换届,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在作风建设方面,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突破口,狠抓作风建设,改进不良风气,同时在重大决策、城市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得到群众认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一方面教育干部要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查处了一些大案要案,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集中查处“小官巨贪”问题,做到了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制度建设方面,无论是对党建的整体规划还是具体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都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为党建工作开展起到了良好保障作用。

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具体化、实效化使北京市的党组织建设保持了生机和活力,也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号召能够得到广泛响应,党的决策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党提出的奋斗目标能够成为群众的共同理想。

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北京特色的党建新做法新经验

三十多年来,北京市的党建工作形成了鲜明的首都特征、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工作思路和实践效果两个大的方面上。从党建工作思路看,奥运会之后,围绕以什么为动力继续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以什么为旗帜指引首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北京市委进行了深入思考。北京残奥会闭幕后的第九天,市委常委会就召开会议,立足奥运会举办后首都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发展要求,研究首都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定位。会议提出要将奥运“三大理念”进一步拓展为首都今后发展的新理念,使绿色、科技、人文成为奥运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响亮口号与鲜明特色。自此,“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不仅成为首都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追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丰富成果。

从党建工作的实践特色看,三十多年来北京党建实践注重基层、注重实效的特色日益鲜明。市委在推进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中,充分尊重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变成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过程。党的建设所采取的每一项创新举措,无不是问计于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围绕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确定的目标任务,创新性地提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健全干部道德和作风建设规范、改革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强化境外培训等措施。围绕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两书两考”制度,建立干部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开展正局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党外干部人选。围绕构建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四高一化”人才培养工程,开展“首都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活动,出台国家行政机关专业职务试行聘任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创业、选拔大批“村官”担任村级领导职务等一系列政策。围绕落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目标任务,创新性地提出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党员教育管理与保障服务的制度、基层干部工作管理制度、上级党组织联系管理服务基层党组织制度、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制度,等等。这些工作实践上的创新,使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和切实推进。

为深化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科学理论指导是党建工作不断深入的重要源泉。北京市作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聚集地,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北京市委立足这一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和协同创新,在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方面发挥了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

北京市分别在市委党校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了北京党建研究基地和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成为北京市开展党建研究的重要阵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年以课题立项的方式支持鼓励党建理论研究。目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每年都会立项一批党建课题,由北京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主持开展研究工作。比如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科社·党建·政治学学科”共有36项,其中18项是关于党建的选题,占总数的一半,而“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建设研究”、“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研究”、“思想建设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研究”、“反腐倡廉建设机制研究”、“北京市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等选题都紧贴北京党的建设实际,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现实性。此外,北京党建研究会和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每年也会进行课题立项,并进行党建成果的评选活动,对许多单位的党建理论研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北京市还加强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每年组织开展党建理论研讨会、集中调研等活动,引导党建理论专家关注北京、聚焦北京,更好地为北京党建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党建实际工作开展服务。

当然,北京党建理论界对党建研究的贡献并不局限于北京市属的高校、科研机构,驻京的中直机关、研究机构等都代表北京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中宣部、全国党建研究会等对党建理论研究的统筹与组织,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对党建研究的支持,中央党校党建研究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各部属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具体领域研究的推进等等都反映和代表了北京理论界对党建研究的智力支持,也充分体现了首都在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ZDA01)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成果】

(作者:韩强,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北京市北京研究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